•白居易在去江南之前就說過:将來如果有朝一日,我能夠在蘇州或杭州任何一個地方做官,此生心願足矣。現在不是有一句流行語嗎: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那!白居易的夢想還真的實現了。唐穆宗長慶二年(822),51歲的白居易來到了杭州,開啟了杭州三年的刺史生涯(行政一把手)。沒想到,三年以後,唐敬宗寶曆元年(825)三月四日,白居易又調往蘇州,又開啟了一年的蘇州生活。他原來夢想在杭州或者蘇州當一屆地方官就此生無憾了,沒想到能夠連任兩個地方的一把手,白居易真是太幸運了。别人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而白居易正相反。唐文宗開成三年(838,他67歲),白居易離開江南已經12年了,這天一蘇州故友來訪,他感慨萬分,許多塵封已久的記憶又被翻曬在陽光下,美麗的江南深深的烙印在他内心深處,從來就沒有淡漠過。于是寫下了三首<憶江南>,描寫江南春日的美景。
•憶江南(詞)▪三首 白居易(唐)
•其一:江南好,風景舊曾谙。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其二: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其三: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複相逢!
•第一首,“江南好,風景舊曾谙。(寫春天)”:江南那麼好,都是我非常非常熟悉的地方啊;對于白居易江南的好、江南的美不是道聽途說,而是他親身經曆和深刻體會。他印象最深刻的風景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藍草)。”紅和綠這兩種對比非常的搶眼,有句熟話:紅配綠看不足。如果是穿衣服,紅和綠的搭配是很有風險的,因為它顯得非常土氣。但是在自然界中紅配綠可是絕配,對于南方人綠樹紅花可能是司空見慣的,可是對于北方人來說江南的風景就特别有情調了。白居易是北方人,在寫這首詞時候家已經定居在洛陽了,所以他回憶江南的時候,首先就定格在“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定格在紅和綠鮮明的色彩上。這是他記憶中永遠婉栾妖娆的江南,給我們描寫了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美豔江南。“能不憶江南?”這樣的江南怎能不讓我們懷念呢。
•第二首,單獨寫杭州的美景。“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回憶江南,我最忘不掉的城市就是杭州。如果問你去杭州最想去的景點是哪裡?答案肯定很多,是“蘇堤春曉”、是“斷橋殘雪” 、是“柳浪聞莺”還是“南屏晚鐘”;是“雷峰塔”還是“靈隐寺”?杭州景點實在是太多了,光是西湖十景就讓我們目不暇接。所以我們就好奇了,短短幾句詞白居易如何描寫那?“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寫秋天,八月十五中秋節)”山寺月中尋桂子,<東城桂>詩自注說:“舊說杭州天竺寺每歲中秋有月桂子堕。(月亮上桂花飄落)”當中秋節來臨的時候,我們一邊欣賞着一輪明月,幽幽的桂花香随風飄送,那紛紛飄落的桂花可能讓我們疑心:那個神話難道是真的嗎?郡亭枕上看潮頭,從甯靜把我們帶到了洶湧澎湃另外一種風景的極緻…錢塘潮。八月十五前後是欣賞錢塘潮最佳的季節。當時白居易的辦公地點緊鄰着錢塘江,他可以優哉遊哉的躺在郡亭之上欣賞着錢塘大潮一浪高過一浪的波瀾壯闊。視覺、嗅覺、聽覺多種感覺定格了白居易回憶中的最美杭州。
•第三首,“江南憶,其次憶吳宮。”是寫蘇州的人文風情。:回憶江南,其次想到了蘇州。從遙遠的曆史故事說起蘇州。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為了寵幸絕色美女西施,在蘇州修建了館娃宮。蘇州最美的什麼?是人那。“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詩人品着像春絲一樣的竹葉青美酒,一邊欣賞着蘇州美女像芙蓉花一樣醉人的舞姿。又是視覺、味覺、聯想的多重享受。白居易沉浸在江南的回憶當中,不願意醒來。早晚複相逢!那樣的享受不僅僅存在于記憶當中,而是在未來某一個時刻他能夠再度相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