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問題:《水浒傳》到底是施耐庵寫的還是羅貫中寫的?
這幾天我正在看央視版的《水浒傳》,字幕的上原著寫的是施耐庵和羅貫中,以前看的時候還真沒在意原著到底是誰,隻是從課本裡面學到的原著是施耐庵,所以映像一直就是施耐庵的《水浒傳》。
我後來也查閱了一些資料,發現《水浒傳》在後世的傳本中确實有施耐庵和羅貫中都存在的情況,隻不過提到的施耐庵版本的《水浒傳》多一些,而羅貫中的主要著作是《三國演義》。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呢?那麼《水浒傳》到底是出于誰之手呢?據史料記載,施耐庵和羅貫中是師徒關系,而且《水浒傳》前期并不是這本小說的名字,而是《江湖豪客傳》,在施耐庵寫《水浒傳》的時候,他的學生給予了很多寶貴的建議,特别是小說名稱首先是羅貫中提出來用《水浒傳》的。
史料是這麼記載的,施耐庵由于厭惡爾虞我詐的官場,他隻做了兩年的官,最後辭官回到老家,一邊教書,一邊寫小說,而且小說的名稱起初叫做《江湖豪客傳》。書寫完以後,施耐庵對書中的情節都很滿意,隻是覺得書名有點欠佳。當時還是施耐庵學生的羅貫中建議書名為《水浒傳》,施耐庵一聽,高興得連聲說:“好,好!這個書名太好了!‘水浒’,即水邊的意思,有‘在野’的含義,且合《詩經》裡‘古公檀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妙哉!”于是将《江湖豪客傳》正式改名為《水浒傳》。
所以這也是羅貫中與《水浒傳》的一段淵源,那麼為什麼流傳在後世中的《水浒傳》作者中有出現過羅貫中的名字呢?這個或許讓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水浒傳》這部小說有一定的曆史來源,實際參與創作者跨越了從宋元到明末的數百年,其中包括了民間說書人、文人、書商等,是一部世代累積型的長篇文學作品。生于元末明初施耐庵将所有的内容整理出來後形成了小說的題材,羅貫中做了協助參與其中加以潤色及編排。
從早期刊本的署名上看,明朝萬曆二十二年福建建陽餘象鬥雙峰堂刊本《京本增補校正全像忠義水浒志傳評林》題羅貫中編集,明萬曆四十二年袁無涯刊《忠義水浒全傳》一百二十回本署名是“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與之相近的還有明萬曆三十年前後容與堂刻本《水浒傳》署名是“施耐庵撰,羅貫中纂修”。然而從其他文獻中的記載看,郎瑛的《七修類稿》中曾經說過:“《三國》,《宋江》二書,乃杭人羅貫中所編。所以将羅貫中列于《水浒傳》的作者之中也不為過。
而且《水浒傳》面世後,對明末和清末的農民運動産生過一定的影響,很多農民起義效仿了《水浒傳》中的部分人名或诨号,甚至打着《水浒傳》的旗号也屢見不鮮。從而造成了《水浒傳》這本小說在曆史流傳路上路途坎坷,曾幾度被列為“禁書”的範圍。然而,因為官方禁止印刷,後世流傳的很多版本都是手抄版,或者說民間對于作者的流傳存在錯誤也有可能,當然這隻是小編個人的猜測。
對于《水浒傳》的作者你有哪些見聞呢?說說你的經曆!
文|原創、圖|網絡,歡迎點評和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