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地質大學,你會想到什麼呢?
也許腦海中迅速就會浮現出鑽井機和安全帽
村兒裡挖煤的——來自高中學妹的腦補
一所大學的校名加了兩個限定詞彙,中國、地質——大學
後邊還要有一個括弧“武漢”
這所學校的曆史和内涵都寫在這幾個字裡了
今天我們不談高大上的學術、不談玄幻的高考市場
僅僅從學生的視角
這會是怎樣的一座學校?
八大學院
北京由西直門往北紮,有一條名字很響亮的南北走向的路,叫“學院路”
學院路得名于曾經的“八大學院”,全部成立于1952年
從南向北,航、鋼(科)、礦、農、林、醫、油、礦、地
特殊時代背景下誕生的八個兄弟學校,随着工業的快速恢複,八大學院聞名遐迩
(中國地質大學校史演變簡圖)
▼
1952年,院系調整。
由北京大學地質系、清華大學地學系地質組、天津大學(原北洋大學)地質工程系、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采礦系地質組以及西北大學地質系等著名大學的地質系、科合并而成立北京地質學院,是為八大學院之一。
建校初期,學校分别在北京沙灘(原北京大學地質館)、端王府夾道(原北京大學工學院)和河北宣化地質學校三處辦學。1954年後陸續遷入北京西北郊學院路新校址。
後來大部分高校或響應國家号召
以防中蘇開戰無法正常教學
衆多院校紛紛外遷
地大輾轉幾地後落戶武漢。
後北京恢複辦學,
武漢已發展數年,難以搬回,
于是形成兩地辦學局面。
1987年11月4日,國家教委下發地礦部“關于同意成立中國地質大學的批複”。
11月7日,在建校35周年的同時,
在武漢和北京學區同時舉行了隆重的中國地質大學挂牌揭幕儀式。
世紀末,伴随着“211”工程的東風,地大的發展也走上快車道。
院系調整、學校遷址、兩地辦學、重起爐竈
千瘡百孔的學校
地大和礦大、石大、華電...
他們都是中國高等教育曲折探索的寫照,是見證者。
南望山下
兩地辦學之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新生種子就在南望山下生根發芽了。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号。
地大有一處四重門
四個方向擺放着四個時期的地大校門牌
四重門用最簡潔最洪亮的聲響,講述着地大的曆史變遷
南望山下,地大物博。
武漢的每一所學校都傍着一座山,而地大的山就叫“南望山”
在山的那邊湖的那邊住着一群“南望仙人”
南望山還會作為《普通地質學》、測量學等課程的實習場所
這裡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CUG男旺山職業技術學院
地大之所以地大,他在南望山校區有西區、東區、北區三個區
從北區通往西區要走隧道,而去東區則需要坐公交車了
還有新啟用的未來城校區
地大的校門是各有特色
萬事之先,圓方門戶
西區大門是地大的正門,氣勢威嚴
方形門體,上刻校名,旁立有校訓石,另有兩尊石獅庇護左右
東區大門則顯得更加大氣
弧形且相對開放的設計,預示着思想活躍
東區正是研究生院所在地
北區大門,準确的說是新北門
北區很多範圍都是近十幾年填東湖造陸所建
在此之前北區隻有一個小門通往南望山
新北門又稱“笑臉門”
航拍照片下,酷似一張呵呵笑的臉
新北門往裡走的廣場上,是校訓樯,由校友溫爺爺題寫
“艱苦樸素,求真務實”
新北門設計呈橢圓形
雖然不似西大門般大氣,卻也不乏設計感
新北門的穹頂由複雜而有規律的幾何圖形構成
地大的圖書館也是一屆又一屆校友盼星星盼月亮等來的
西區大門進去後,映入眼簾的是一幢氣勢端莊的高樓
鶴鳴于九臯,聲聞于天
必是賢士彙聚之所,這裡就是地大圖書館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圖書館内天井的閣台設計,玲珑小巧,方正規整
圖書館夜晚依舊燈火通明
這裡連接着地大學子與他們的夢想
如果說西大門是地大的門戶
那主樓就一定是地大的核心
在通往主樓的路上,會先通過一條院士長廊
這裡記述着地質道路上引領我們前行的先賢智者們
穿過院士長廊,高聳端莊的主樓
那時候主樓的“中國地質大學”六個大字還沒有摘下
這裡是地球科學學院、資源學院的所在地
地大雖然不如隔壁“1037号森林”華中科技大學那般森林茂密
卻也有綠樹成蔭之享
道路一側是操場,另一側是寂靜的樹叢,測繪、遙感等專業同學也會在這裡實習
至于秋日,同樣是這條路,兩旁行道樹上已披滿金黃
臨近期末、考研,清晨,微寒,通往圖書館的方向上穿梭着步履匆匆的同學們
宛如一條光榮大道,通向榮光未來
人人都說武大櫻花好,武大的櫻花堡乃至種植櫻花的曆史都大有學問
卻不知就在我們熟悉的南望山下,也有一片“櫻園”
我們可以稱其為“地大櫻園”
映日橫陳酣國色,倚風小舞蕩天魔。
不僅是櫻花,荷花、玉蘭花、泡桐花也會年年春日伴春風如約而至
沐浴着溫暖春光盛開,裝點南望山下這座校園
西區的荷池是地大的一灣靜水,曲曲折折的小橋通往湖心亭
每逢傍晚都會聽到一曲橫吹回蕩在荷池,那曲調婉轉悠揚
那便是笛箫社的同學練習
每個學校都有屬于他的都市傳說
而地大的都市傳說,屬于教二樓
登上教二樓頂,可以俯瞰完整的荷池
在玉蘭花櫻花的花期,也是南方的梅雨時節
三月底的春雨,清冽入骨。許多嬌花還未及開遍,便已凋殘
适逢四月初,泡桐花接過了春天的接力棒。
從寒武紀到第四紀
我在地大等你
從寒武紀等到了第四紀
寒武紀是地質曆史時期生命的黎明
第四紀是如今生機盎然的近現代
如果說地大裡誰從寒武紀就在這裡等待了,那一定是博物館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
也是個國家AAAA級景區呢,首家有如此殊榮的高校博物館
同時也是華中地區最大的自然科學類博物館、武漢市十大博物館
博物館絕對是地大一張亮眼的名片,武漢高校打卡必經點
博物館裡有很多上古珍奇,他們在地下沉睡了幾億年
終于重見天日,記錄着地球億載的故事要向你述說
非常适合帶孩子普及知識,探索億萬年的奧秘。
我們先前講過記述着地大校史的四重門
不過,先有地質,後有地質大學
通往四重門的是一條記錄着地質曆史時期的走廊
從第四紀向上古回溯,就會走到地大另一個最古老的地方
——化石林
化石林裡最多的是遠古的矽化木,從侏羅紀到第四紀
時空變幻下的産物。沉睡億萬年的石頭化而成林
化石林占地面積1500平,由來自美國、印尼、緬甸等國的147根樹化石組成,華中地區唯一異地保存的化石林。
黃昏,入口處一位爹爹拉着幼兒園剛放學的小孫子給他講解時光的記憶,婆婆們圍着大樹樁化石拉家常。
而我們,在化石林裡感受這份專屬地大的,來自遙遠的過去的問候
它又将攜帶着它身上的神秘密碼,朝着未來延續下去。
烙上時光年輪的化石林,校園裡的活化石
已然成為地大人的另一個驕傲。“奔跑吧兄弟"也曾慕名而來。
四重門旁春色留,化石似春風的酒
333米長的隧道
和我到方圓的隧道走一走喔直到所有壁畫都褪色了,也不停留
地大的另一個地标就是這333米長的隧道了
世人隻知廈門大學芙蓉隧道盛名,
地大隧道的壁畫也絲毫不遜色
百家争鳴,百花齊放,
壁畫霧列,俊彩星馳
333米長的隧道,仿佛走不到盡頭
地大隧道壁畫,更是争奇鬥豔美不勝收
夜晚的隧道更有深時穿越感,結合流轉的花火,宛如穿梭于時光隧道
和我在地大的校園走一走喔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
從前從北區到西區上課,要穿越333米的隧道
感覺那一段路,好長
等畢業的時候,原來這隧道隻有4年
每天不一樣
2015年,武漢城市宣傳片《武漢,每天不一樣》熱播
“每天不一樣”成為了武漢的明信片
地大作為武漢的一員,每天又會有怎樣的新奇?
地大有端莊威嚴的主樓、充滿都市傳說的教二樓
還有文藝範十足的教三樓
北區的綜合樓(北一樓)和北五樓,風格一緻如出一轍
北一樓是外國語學院和計算機學院的辦公樓
敞亮的走廊,簡介素淨的陽台
廊道完全接納自然采光
就是冬天的樓道會有點冷
北五樓的中央平台将樓分為兩部分,一側是教室,另一側是機房
這裡穿堂風盛行,冬天來到這裡要裹好大衣
聽力練習、普通話考試都在這裡
與新北門一樣,北五樓的中央平台也有一個别緻的“天窗”
北五樓後方是一個小山坡,再往北就是東湖了
小山坡被同學們成為“情人坡”,也是同學們測量實習、休息研讨、晨讀背書、聯誼活動的常用之所
前方的原型小樓是藝術與傳媒學院的“藝媒樓”,有一個音樂廳
大隐隐于市,仿佛一瞬間從東區“冒出來”的東區綜合樓(東教樓)
也同樣是網紅打卡拍照聖地
東教樓是的A座和B座是雙子樓,同時在旁邊還有一個C座
走進兩樓間,富有空間縱深感
同樣仿佛一夜之間出現的還有地大的遊泳館
從此地大的學生們也有遊泳課了
據說遊泳預約很搶手哦
舉辦在秋季學期的“想把我唱給你聽”情歌大賽又是另一場聽覺盛宴。
珠寶學院舉辦一年一度的首飾服裝設計大賽
當屬地大最華麗,最時尚的視覺盛宴
往年隻是在大學生活動中心的演播廳舉行,去年更是啟用了珠寶大樓的專用舞台
在地大藝媒樓音樂廳的舞台後方,有一座編鐘組
是貨真價實的出土文物
民族樂團一年一度的楚漢合鳴專場表演,就會啟用這組編鐘
千年回響,餘音繞梁
還記得運動會最具特色的“跑旗”活動
各個學院的學生擎起學院院旗,繞操場長跑,彰顯青年豪氣
王焰新校長曾寄語地大學子“心向陽光,行向遠方”,正與此圖相應
元旦是一年中最歡騰的時候
地大特色的零點升旗活動
快來看,國旗班和治保部的小夥英姿飒爽意氣風發
樸素 求真 靜水流深
中國地質大學
從建立之初以地質類理工科為主的博士和碩士授權學課
到現在涵蓋理學、工學、文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等的“地球科學一流、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
2個國家“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1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前1%,其中地球科學進入前1‰……
2006年和2008年,地大分别獲批“地球系統過程與礦産資源”和“長江三峽地質災害研究”兩個教育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
2017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入圍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個一級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5個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子項目同時獲批。
2014年以來,學校地球科學領域開始進入ESI全球機構排名前1‰。
截至2019年11月,排名全球第27位,位居亞洲高校第一位,逐漸成為“領跑者”;同時,工程學、環境/生态學、材料科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等5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學科排名前1%。
高起點新辦大氣科學學科,組建海洋學院、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自動化學院;新增馬克思主義理論、公共管理、控制科學與工程3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
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個學科位列“A 學科”,學校“A 學科”數排名并列參評高校第22位,地球科學學科整體核心競争力不斷提升。
地質大學秉承“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校訓,沉默數十載
雖然它不張揚,不焦躁,但這座學校深藏不露
幾十年積攢的力量正在厚積薄發
校友們都驚呼,厲害了我的地大!
原來不知不覺地大一個在考生眼中帶着“山溝溝”“挖煤”等标簽的地大,一個從前不起眼的211高校,已經走在中國高校的前列。
地大人一直勇攀高峰
南望山是我們的起點
南望山并不高,卻也令人景往
我們在南望山下鍛煉、學習、成長,将青春的熱血播撒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成為全球首個自主實現7 2的高校科考隊。即自主登頂七大洲最高峰和抵達南北兩極。
《大地之光》是地大學子的原創話劇,生動描繪了地大創始人李四光先生生前的種種事迹。《大地之光》劇組在全國高校巡演,更是登上了央視舞台。
啟程未來
2019年暑期,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地大新校區正式啟用
南望山到未來城,魯磨路到錦程街
五千名師生率先入住
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材料與化學學院、計算機學院、環境學院以及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新校區更加寬敞,建築風格設計整齊,線條富有科技感
地大新校區的教學樓更加寬敞,再也不用擔心換堂的時候會擁擠在狹小的樓道裡了
從南望山校區到未來城校區,
變化的是地理空間,
不變的是校訓精神和嚴在地大的校風學風。
中國地質大學67年的發展道路,猶如一幅壯麗的畫卷,如今又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經曆了六十七載的風雨兼程,地大将會在未來城開啟新的詩篇。
恣意人間
隔壁華中科技大學号稱35個食堂,羨煞旁人
地大的食堂相較之下會遭诟病
其實細細數來地大内的美食也不少呢
呷哺呷哺、Luckin Coffee、GYZG、Milo...
最特别的是,在武漢罕見的吉野家,就有一家開在地大,精緻細膩的日料總是會讓人流口水。
東區食堂的翻新後更加亮眼。
被稱為“堕落街”的地大北街也遠近聞名的小吃一條街。
這裡有魯磨路,兩家老五燒烤、儉樸菜、小鎮故事、老街燒烤、三國英雄火鍋、小四川,哦别忘了北街網紅“袁阿姨”,周末消遣、班級社團寝室聚餐的最佳場所......
時常能聽到幾個青年圍坐一桌,講述着校園生活、城市發展的百态,又時而會迸發出爽朗恣意的笑聲,一定是降到了最有趣的八卦;又時而會聽到捧着啤酒瓶的歎息聲,每個人的不幸都會千差萬别。運氣好還能去VOX聽一場流行Live。虎泉街上的胡桃裡是個充滿異域風情和文藝小調的地方,一杯清酒,一曲Jazz,這裡是個耳聽八方的溫柔鄉。
這裡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這裡虛懷若谷,靜水流深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這裡還是停水停電不停操大學
這裡還是“真苦”大學
艱苦樸素,求真務實
各取第二字即“真苦”
校友以此打造了了“真苦coffee”品牌
它外觀粗糙陳舊
卻是飽經風雨
但從未停滞向前邁進的腳步
如同地大人勇攀高峰的信念,不曾放棄
從南望山下,轉過魔幻的光谷,到未來城邊
它謙遜、質樸
低調但不沉寂
厚積薄發,一鳴驚人
這就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仰止南望 勇攀高峰
樸素 求真 靜水流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