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有個特色,那就是“重日”,即月份與日期相同,像是一月初一的春節、五月五端午節、七月七的七夕、九月九的重陽節。7月也有一個“重日”,就是農曆六月初六。
現代大部分民衆都不過六月六了,但這天有什麼特别,才會讓古人選擇在這天舉行祭祀呢?
關于六月六的由來有許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與唐代高僧玄奘(602-664年)赴天竺(印度)取經有關。傳說玄奘過海時,經文不小心被海水浸濕,便于六月初六将經文取出曬幹,從此這一天就是個吉祥的日子,上至皇宮,下及平民百姓都會在這天曬衣服、曬書。曬經節作為一種佛教重要的節日流傳至今,為保護和宏揚珍貴的文化遺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六月初六在北宋時也是個特别的節日,據傳大中祥符二年(1009)宋與遼交戰後簽訂了《澶淵之盟》,宋真宗(968-1022年)為平息朝野不滿的情緒,由當時的宰相王欽若(962-1025年)假托“天降诏書”于泰山,聲稱宋真宗得到“天書”,以此治理便能天下太平、國富民強。之後定每年農曆六月初六為“天贶(音況)節”,“贶”即賜之意,代表天賜诏書記念日。宋廷還擴建泰山岱廟,在原來的泰山神殿基礎上,建造了天贶殿。天贶節後來逐漸演變成人民祭祀天帝的日子。由宋代官方以行政命令方式推行的天贶節,遂演變成民間的“六月六”節。民間則傳說,這天是龍王爺曬鱗日,也就是“曬龍袍”。人們堅信,在“六月六”這天曬衣衣不蛀,曬書書不蠹。民間諺語道:“六月六,曬紅綠,不怕蟲咬不怕蛀。”因此,六月六又名“曬蟲節”、“曬黴日”。
明清時期,農曆六月六還是法定的“洗象日”。那時皇帝在朝會、祭祀或出巡時,為顯示威嚴,要擺出一支由車馬象、鼓樂幡傘組成的龐大儀仗隊,每有盛大慶典,大象是不可缺少的成員。暑熱天時,大象就在都城附近的積水潭中洗浴嬉戲,引來百姓争看圍觀。
清楊靜亭《都門雜詠》中記載:”六街車響似雷奔,日午齊來宣武門。钲鼓一聲催洗象,玉河橋下水初渾。”在這一天,象房的象奴和馴象師打着旗敲着鼓,引着大象出宣武門,到城南牆根的護城河中讓象洗澡。這天在洗象處附近還要搭棚張彩,有監官負責監洗。當天也會臨時設有很多茶棚、小吃攤,如同趕廟會一般,車轎人馬如潮,觀者如蟻。為了觀看洗象活動,有錢的人家會提早占據附近酒肆茶樓的好位置,以一飽眼福。大象對那時的百姓來講,終究是稀罕之物。觀象時,大象戲水之聲,觀者的驚訝贊歎之聲以及小商小販的吆喝聲,歡聲笑語連成一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