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
一、我會寫組詞
鄭:zhèng(鄭重、鄭國、鄭州)
拜:bài(拜年、祭拜、對拜)
租:zū(收租、租房、出租)
廚:chú(廚師、下廚、廚房)
氈:zhān(氈帽、氈布、如坐針氈)
羞:xiū(害羞、怕羞、羞澀)
撒:sǎ(播撒、撒種、撒谷子)
縛:fù(束縛、綁縛、作繭自縛)
猬:wèi(猬集、小刺猬)
伶:líng(伶仃、伶俐、伶人)
俐:lì(伶牙俐齒、口齒伶俐)
竄:cuàn(竄改、逃竄、東跑西竄)
二、多音字
正:zhēng (正月)zhèng (正常)
撒:sǎ(撒種)sā(撒謊)
供:gòng(供詞)gōng(提供)
三、近義詞
鄭重——慎重 講究——重視 允許——許可
盼望——希望 熟識——熟悉 伶俐——機靈
希奇——稀罕 無端——無故 兇猛——厲害
一望無際——無邊無際
四、反義詞
鄭重——輕率 講究——随便 允許——禁止
熟識——生疏 兇猛——溫順 伶俐——笨拙
新鮮——陳舊 危險——安全
五、理解詞語
家景:家庭的經濟狀況。
祭祀:舊俗備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禮,表示尊敬并求保佑。
值年:同族的人家,在祭祀祖先時,每戶輪流負責準備,輪到誰準備的那一年,就叫值年。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
弶:一種捕捉鳥獸的工具。
明晃晃:光亮閃爍。
許下願心:即許願。迷信的人對神佛有所祈求,許下某種酬謝。
秕谷:不飽滿的稻谷或谷子。
無端:沒有來由地;無緣無故地。
潮汛:一年中定期的大潮。
六、句子解析
1.他正在廚房裡,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這可見他的父親十分愛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許下願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是當地的風俗,人們認為用圈子套住孩子,孩子就不會死。這雖是一種迷信的說法,但說明閏土的父親很疼愛他。
2.我那時并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麼一件東西──便是現在也沒有知道──隻是無端地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
這句話中破折号起補充說明的作用。“無端”一詞是“沒有理由,沒有根據”的意思。
3.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西瓜有這樣危險的經曆,我先前單知道它在水果店裡出賣罷了。
“素”,向來的意思。“新鮮事”是指閏土對“我”講的那許多關于農村、海邊的事,這些事“我”從來都不知道,所以感到新鮮。“如許”是“如此”“像這樣”的意思。“我”向來不知道許多新鮮事,因為“我”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從來未接觸過這些事。這句話表達了“我”對少年閏土的羨慕和欽佩。
4.阿!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隻看見院子裡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寫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說明閏土的知識豐富、 見多識廣。而“我”和“我”的朋友“隻看見院子裡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說明“我們”隻能在一個小天地裡活動,看不見更廣闊更生動的外面世界,閏土知道的事,“我”和“我”的朋友都不知道。通過如此鮮明的對比,表達了“我”對自己所處環境的不滿,流露出“我”對農村豐富多彩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七、問題歸納
1.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麼?
課文通過“我”對少年閏土的回憶,刻畫出一個見多識廣、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海邊農村少年的形象。
2.課文圍繞閏土寫了哪些内容?
課文寫了記憶中的閏土、初次相識時的閏土、給“我”講新鮮事的閏土。
3.“我”與閏土有哪些不同之處?
①生活環境不同:閏土生活在海邊農村,“我”生活在高牆大院裡。
②階層不同:閏土是一個忙月的兒子,“我”是一個少爺。
③見聞不同:閏土見多識廣,“我”卻孤陋寡聞。
雖然生活環境不同、階層不同,但“我們”卻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是多麼難得啊!
4.閏土向我講述了哪幾件事?表現了閏土怎樣的特點?
①雪地捕鳥——聰明能幹,見多識廣;
②看瓜刺猹——機智勇敢;
③海邊拾貝、看跳魚兒——生活豐富多彩。
5.談談對“他們都和我一樣,隻看見院子裡高牆上四角的天空”這句話的理解。
“他們”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裡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狹窄,由于整天關在高牆深院裡,與生活在海邊的閏土相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句話的意思:“我”和“往常的朋友”是些“少爺”,整天生活在大院裡,不能廣泛地接觸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狹窄。表達了“我”對自己所處環境的不滿,流露了對農村豐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八、課文分段
第一段(1):寫“我”記憶中的閏土勇敢機敏。
第二段(2-3):我盼望見到閏土。
第三段(4-18):閏土和我講了雪地捕鳥,瓜地刺猹,海邊檢貝殼和潮汛看跳魚的事,我非常羨慕,他的見多識廣。
第四段(第19自然段):閏土和“我”分别了,友誼也中斷了,但“我”很懷念他。
(原舊版的《少年閏土》⑥和⑦是一個自然段,⑨和⑩是一個自然段;新版的如上圖。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九、課文主題
課文通過“我”對少年閏土的回憶,刻畫了一個見多識廣、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的形象,反映了“我”和閏土兒時短暫而又真誠的友誼,抒發了“我” 對他的懷念之情。
十、教材課後習題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體會閏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1)朗讀提示:
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在朗讀中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我”的好奇、佩服、自歎不如;閏土的聰明、熱情、純樸等),并讀出感情來。比如:第一自然段,寫月夜少年刺猹的場景。“深 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海邊的沙地、碧綠的西瓜。”朗讀景物描寫要用舒緩的語氣,體現出靜谧的特點。人物描寫略帶興奮的語氣來讀,要能把人物的機敏勇敢通過語氣體現出來,用稍快的速度朗讀。又如:第四自然段,寫“我”和閏土見面的情景。“我”早就想見到閏土,閏土來了,“我便飛跑地去看”。朗讀時要用急切的語氣來讀,速度稍快。再如:“啊!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他們都和我一樣隻看見院子裡高牆_上的四角的天空”。這一段寫“我”向往農村生活。第1句要讀出贊歎的語氣,由衷地贊揚閏土知識的豐富,要讀得舒展些;第2句,要強調“不知道”、“隻看見”、“不”和“隻”為重讀,突出自歎不如的情感。
(2)背誦指導:
課文第1自然段按照從上到下的觀察順序,先寫了“深藍色的夜空、金黃的圓月”,再寫海邊“一望無際的沙地、碧綠的西瓜、看瓜刺猹的閏土” 。背誦課文要在理解課文的主要内容,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
(3)體會形象。
課文開頭描繪了一幅在月光下的西瓜地裡,一個少年刺猹的鮮明圖畫,生動具體地勾畫了閏土這個勇敢機敏、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形象。這個美好的形象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時時浮現在腦海裡,三十年後仍然記憶猶新。
2.課文寫了記憶中的閏土、初次相識時的閏土、給“ 我”講新鮮事的閏土,結合相關内容,說說閏土是個怎樣的少年。
(1) 從月夜瓜地,少年刺猹時“帶”、“捏”、“刺”的動作,猹反身逃時“扭”、“逃” 的動作中,可以體會到記憶中的閏土是一一個可愛、勇敢、機敏的少年。
(2) 從初次見面時看到的閏土的外貌描寫“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 -個明晃晃的銀項圈”,神态描寫“見人很怕羞,隻是不怕我”可以體會到相識時的閏土是一一個健康、樸實、天真、可愛的農村少年。
(3)從閏土講“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瓜刺猹、看跳魚兒”,可以體會到給“我”講新鮮事時的閏土是一個聰明能幹、知識豐富、機智勇敢的少年。
3.讀句子,注意加點的部分,說說從中感受到“我”怎樣的内心世界。
A、我那時并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麼一件東西一一便是現在也沒有知道……
B、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
C、啊!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1) 從句中的“并不知道”“也沒有知道”,可以感受到“我”對少年閏土的敬佩,以及感歎自己的孤陋寡聞之情。
(2)“素不知道”中的“素”是“從來、向來”的意思,從這個詞語中同樣可以感受到“我”對少年閏土的敬佩,以及對自己見識太少、知識貧乏的感歎之情。
(3) “所不知道”指的是“我”和“我”往常的朋友一這 些有錢人家的少爺,過着不勞而食的生活,生活天地狹小,不能廣泛地接觸大自然,隻能“看見院子裡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眼界狹窄、知識貧乏、見識太少。這裡用對比的手法形成的鮮明的對比,突出了“我們”與閏土的不同,字裡行間充滿了對閏土的敬佩、尊重的感情。是閏土打開了“我”的眼界,才知道院牆之外還有如此廣闊的天空,才産生了對農村生活的向往,對少年閏
土的喜愛,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小練筆:
照片凝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個個瞬間。從你的照片中選一張,仿照課文第1自然段寫一寫。
提示:第1自然段的寫作順序是從上到下,從景物到人物。
仿寫示例:藍藍的下面是一條彎彎的小河,旁邊開着一樹樹的鮮花。花叢中,有一個八九歲的小姑娘,紮着長長的馬尾辮兒,穿着粉紅色的連衣裙,仰着臉甜甜地笑着,右手輕輕地把一朵白色的鮮花放到頭發。上面,微微眯縫着眼睛,陶醉地嗅着芬芳撲鼻的花香.....這個小姑娘就是我可愛的妹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