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收看《每天學首古詩詞》,我是嫣然,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所創作的一首,家喻戶曉描寫初春美景且被收錄在小學生二年級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詠柳》。
這是一首寫景詩,詩人将初春美景描寫得如詩如畫,詩中以“柳樹”作為創作對象,早春二月,柳樹枝芽初發,春意盎然,微風拂面。詩人還鄉時,看見柳樹一時興發,就提筆寫了《詠柳》一詩,成為千古絕唱。
柳
讓我們一起靜下心來欣賞這如詩如畫的神仙詩句。
《詠柳拼音版》
《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縧。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接下來我們一起剖析詩文中的關鍵字:碧玉:指碧綠色的玉。詩中碧玉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
妝:指裝飾,打扮。
一樹:指滿樹。一:滿,全。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量詞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數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縧(tāo):指用絲編成的繩帶。這裡指像絲帶一樣的柳條。
裁:指裁剪。
似:指如同,好像。
詩文大緻意思: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垂的柳條像千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不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就是二月的春風,如同神奇的剪刀。
詩詞作品賞析:詩中第一句:“碧玉妝成一樹高”,“高”字突出了柳樹的姿态和少女的身材。初春萬物複蘇,柳樹抽出嫩綠新芽,詩人由初春嫩柳聯想到年輕、楚楚動人的美少女。詩人采用拟人手法将娥羅多姿的柳樹比喻亭亭玉立、身材絕佳的美人。
詩中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縧”,這裡的柳樹指垂柳,垂柳的枝條垂下像少女的身上的綠色的裙帶。垂柳條說成“綠絲縧”,是為下句埋下伏筆。
詩中第三句:“不知細葉誰裁出”詩人用疑問手法為下句做鋪墊,這“綠絲縧”的細葉是誰裁剪出來的呢? 這裡的問句巧奪天工,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詩中第四句:“二月春風似剪刀”,用二月的春風比喻剪刀,春風姑娘剪裁出柳樹的“綠絲縧”的枝葉。這句是全詩精華。用拟人手法刻畫春景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巧奪天工,同時把春風孕育萬物形象地表現出來。所以後人才将賀知章這首《詠柳》評為千百年來最好的詠柳詩。
詩中借垂柳詠春風,又将春風比喻剪刀,贊美春風裁出了春天。全詩洋溢着詩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賀知章畫像
詩人簡介:賀知章(公元659年—公元744年),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漢族,唐越州(今紹興)永興(今浙江蕭山)人,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潇灑,著名的《詠柳》、《回鄉偶書》兩首脍炙人口,千古傳誦,今尚存錄入《全唐詩》共19首。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每天學首古詩詞,腹有詩書氣自華。
感謝收看,如果您喜歡,請關注我,這樣就能及時收看最新節目。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會。
文:嫣然
參考文獻:
古詩文網:《詠柳》
頭條百科:《詠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