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學習本來很簡單,有書、有老師、有筆和紙就行了。甚至都可以沒有老師,有目标的指引,有學的内容就夠了。 因為真正的學習,最後都是自覺學習,自我學習。有人教是幸運的,有人指點是幸福的,但也不過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罷了!
一般學生到了高三時,各科老師也不再講什麼了,都是學生自己複習,老師答疑。 試問有幾個家長還能給高中的孩子進行輔導呢?小學的課程都已經挺難了,因此,精明的家長應該讓孩子早點學會自我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不想學習,怎麼辦? 首先,學也得學,不學也得學。不學習,你幹嘛去呀?在家呆着?還是外出打工?即使打工也至少要在十六周歲以上呀。 其次,既然是必須的,那就不能憑借興趣,學習的興趣最終隻能從學習本身中找。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60分到80分的進步這足以激發出興趣,甚至都是一種力量,一直向上攀登的力量。 再次,在學習之前,先學會坐住凳子,坐不住凳子那是“白瞎扯”。
我想我說的就是:“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這個原理。但是世間的事情永遠是說得容易,做起來很難,堅持下去就更難了。 在這麼艱難的情況下,孩子竟然還有很多幹擾。 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曾經有一句話:“整個華北都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了”,那是有外敵入侵,國人被迫要反擊,學生被迫要放棄學習。 今天,有哪些幹擾呢?第一、手機的幹擾。
手機幹擾是自找的。 比如:給孩子一部智能手機,就是給了孩子一個很大的幹擾。 手機支付咋就那麼好呢?還得記住密碼,還得防丢防盜。給孩子點零錢,願意咋花就咋花。 有的孩子買根冰棍,也得掏出手機,用手指頭在那裡“杵”半天。我覺得不如直接掏出一塊錢,那麼簡單。
曾幾何時,老師或者課代表都是把作業寫在黑闆上,學生抄下去,回家寫完,第二天交上去,老師批改後再發下來。 現在好嘛!感覺離開了手機,老師也不會留作業了,學生也不會學習了。 如果說手機就是用于支付和留作業也就好了,但是事實呢?玩遊戲、追明星、追電視劇……緊随着那一點點兒的“正事”,“幹擾”也如滔滔洪水滾滾而來。 有一天,我去結賬,收銀員說,沒有零錢找給我,讓我手機支付。我客氣地說:“我不會用手機支付,有沒有零錢是你們的事。” 如果一個學生說:老師,我沒有手機,我隻能用筆和本抄下來作業。我覺得這肯定行!
第二、興趣班的幹擾。 有的孩子學音樂、美術、舞蹈、電競……,如果學幾天就放棄了,或者“半夢半醒”地學了很多年。我覺得這也是自找的幹擾,窮盡人的一生,也就能把一兩件事幹得很好,這還是在專心緻志的情況下。
世界上存在學習成績特别好,又在音樂、舞蹈、美術這些方面樣樣精通的“全才”嗎?反正我在我的生活中是沒見過任何一個。 等高考完畢,拿着“名落孫山”的成績回頭一看,發現那些所謂的技能、愛好竟然成了影響高考成績的“搗亂分子”。
第三、信息的幹擾。 還有一些幹擾是來自外界的,有的人心甘情願地被“幹擾”。 例如,有人說全國千萬資産的人都稱不上中産階級;有人說有車有房,存款五十萬的人有多少多少……看到了不禁就自我思索一番,然後又想了想自己周圍有沒有這樣的人。 還有曲藝圈、文藝圈、各種圈裡的“重大新聞”等等,也讓我們忍不住想想,做做民間的“法官”斷定孰是孰非。
有的人不看着腳下的路,不看手裡的書,眼睛總往旁邊看,有人行禮,大人物的一句美言,一張和顔悅色的臉都讓他心動。走着走着,就忘了兩點之間的那兩個點,當然也忘了線段最短的這個原理。 有時,我們極力創造出一種适宜的條件,尚且時常被幹擾,況且追逐那些喧鬧的場景呢?
橙子老師認為:
各位家長,“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個不僅用在數學上,在生活、學習上也是無處不用的。在兩點之間可以走出很多曲線,雖然有不得不的原因,我們最終走的還是曲線,但是心中要時時刻刻有那兩個點,那就是出發點和目标,要力争走那條直的線段,如果左搖右晃,或者偏離得太遠了,那實現目标的時間也就越長。其實,如果足夠堅定,那麼就沒有任何人可以左右自己的生活;如果足夠理智,也就不會受到那麼多幹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