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倫法則,指的是授權他人後就完全忘掉這件事,絕不去幹涉。這是一條有關管理經驗的法則,由美國内陸銀行D·拜倫提出而得名,拜倫法則的核心管理理念就是:用人不疑。
下面我們來看具體情景:
某老闆了解 “情境管理” 理論之後,一身冷汗,反思自己的管理手段太單一了。他認真盤點了一下員工,發現A确實像D4階段 “獨立自主的完成者” 。他決定,用 “指令、教練、支持和授權” 中的 “授權” 方式來管理員工A。
老闆對A說:“你的意願和能力都非常不錯,能當大任。現在有一件對公司來說非常重要的事,由你全權負責,隻能成功,不能失敗。如果需要資金、人員、決策的支持,随時向我彙報,我一定大力支持。”
A非常激動。老闆也很高興,覺得終于把他點燃了,管理知識沒白學。
但是接下來的三個月,老闆發現A做事的方法有大問題,常常用笨拙的方法完成目标,效率很低。老闆開始駁回A的用錢申請,對用人也提出不同意見。在一些關鍵決策上,老闆堅持按自己的做法來。
最後,這個項目失敗了。老闆很沮喪:我是想給你授權,可你卻擔不起啊!
真是因為A擔不起嗎?不一定。其實老闆授出去的,僅僅是責任,而不是權利。這根本不是一個合格授權。
那什麼才是合格授權呢?老闆需要了解 “拜倫法則” ,即我在文章開篇闡述的釋義。
再舉個例子,順馳地産創始人孫宏斌是地産界傳奇。有一次,順馳參與石家莊某塊土地的拍賣。拍賣會上,價格越來越高。當報價超過5億元時,所有競标人員此起彼伏地打電話請示,隻有順馳的項目負責人——一個28歲的小夥子紋絲不動。最終順馳以5.97億元中标,所有人對這個小夥子能做這麼大決策難以置信。孫宏斌說:“他已經被授權了,當然可以決定職責範圍内的任何事情。” 但假如決策失誤怎麼辦?孫宏斌說:“那就算順馳成長的成本吧,誰工作沒有失誤?” 能說出這樣的話,需要對員工有多麼大的信任。
授權的基本前提是信任。這種拜倫法則式的信任,能極大降低溝通成本,提升管理效率,激發員工士氣,達成更高績效。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合格授權呢?
第一,責權利心法。
回到最開始的案例,很多管理者誤把授責當授權。這事員工負責,失敗了員工承擔責任。至于決策權,如果員工的決策和老闆一緻,聽員工的;和老闆不一緻,聽老闆的。
授責,不授權,是對拜倫法則最大的誤解。一定要懂得,授予與責任匹配的權利。優秀的領導,授權時甚至保留一些責任,萬一失敗了,主動承擔部分責任。
第二,用人不疑。
授權,授的是決策權,即面對目标,選取路徑的權力。也就是說,定義了結果後,就别對怎麼走指手畫腳。但對大多數管理者來說,這非常困難。
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副駕駛。你開車,他比你還緊張:刹車刹車,左轉左轉,靠右靠右,快沖快沖。你說:“那你來開吧。” 他說:“你開你開,我信任你。” 既然授權給了司機,就閉嘴做個 “安靜的拿着地圖的副駕駛”。你沒有指揮的權力,隻有協助的義務。
第三,規避系統性風險。
授權能提高管理效率,但也可能造成風險。所以,信任必須基于強大的授權制度的保障。
首先,要選對人。信任的前提是找到值得信任的人。授權之前,管理者可以找員工聊一聊:“我有個想法,你覺得怎麼實現好呢?” 如果員工提出了思路清晰又切實可行的想法,建議管理者再正式授權。否則選錯了人,就是災難。
其次,明确授權。授權的範圍一定要清晰,避免承諾 “可以動用一切資源”。講清楚管理者可以調用哪些部門的資源,擁有多大的資金審批權、獲得授權的時間是多長......
再次,承擔責任。授責不授權是不對的,同樣,授權不授責也是不對的。獲得授權的員工,必須承擔與之匹配的責任。建立監督機制和考核機制,成功有獎賞,違規有懲罰。管理者不要輕易說 “失敗了算我的”,可以 “一半或者是大部分算你的”,但如果 “都算你的”,員工容易輕視問題、忽略風險。
ATA集團CEO孫振耀說,授權是離心力,集中控制是向心力,二者得統一平衡。希望每一位管理者能在這兩者之間,找到最好的平衡。
本文摘錄自劉潤老師《5分鐘商學院——管理篇》,在今天複讀的時候有感而發,分享給各位老闆及管理者們,任何的管理方法及管理手段均需要結合企業當前的現狀及人與事,不能脫離場景去談管理,站在企業用人的角度來說,用人不疑是一種對員工信任和體現管理者魄力的态度,但有時疑人也是要用的,這體現了另一種高明。
如果您對本文感興趣,歡迎點贊、關注、發表您的看法。
#劉潤# #5分鐘商學院# #企業管理# #拜倫法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