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嘀嗒出行順風車收費标準一覽

嘀嗒出行順風車收費标準一覽

汽車 更新时间:2024-06-16 04:30:47

嘀嗒出行順風車收費标準一覽(嘀嗒出行初體驗順風車主數量少)1

草長莺飛的四月,網約車市場卻悄然燃起硝煙。猶記得程維曾多次強調網約車競争已于2016的結束,卻未料到如今新一輪大戰再度拉開帷幕。其中,滴滴出行的老對手嘀嗒可謂“亦步亦趨”。

2012年滴滴正式上線網約車業務。兩年後,嘀嗒緊接着成立。該公司原名“嘀嗒拼車”,專注拼車領域。但随後,滴滴陸續推出專車、快車、順風車等業務,迅速搶占市場。直到2017年10月,嘀嗒正式上線出租車業務,在供需兩端進行大額的價格補貼。随後在2018年1月18日,嘀嗒宣布平台上的出租車司機已達18萬人,并正式由“嘀嗒拼車”更名為“嘀嗒出行”,進行品牌升級。嘀嗒卷土重來,再次向滴滴“宣戰”。

為實際了解嘀嗒出行具體業務打法,作者于4月18日下載“嘀嗒出行”app,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嘀嗒”初體驗。

一、體驗流程

1、初次登陸:大額優惠券從天而降

4月18日傍晚,作者第一次登陸“嘀嗒出行”,就收到了系統贈送的3張共計25元的優惠券和4張9.5折的折扣券(僅限出租車使用),此外,還有2張共計13元的順風車優惠券。其次,億歐汽車注意到,“嘀嗒出行”還有“嘀嗒出租車月卡”在售,原價20元,現價7.99元,内含4張5元的優惠券。

嘀嗒出行順風車收費标準一覽(嘀嗒出行初體驗順風車主數量少)2

以上提到的所有優惠券均不設使用門檻。可以看出,與總是推出小額優惠券,并需要滿額才能立減的滴滴相比,嘀嗒在補貼乘客方面的确是下了功夫的。它試圖用補貼的方式留住乘客,雖然招數有些老套,但價格戰确實是各主營網約車業務的企業切入滴滴後方必用的招數,簡單粗暴。

2、定位準确度不高,需手動調整

在完善了頭像、年齡、職業等資料後,作者開始首次體驗“嘀嗒出行”。打開軟件,發現嘀嗒的定位不是很準确,存在一定誤差。當作者身處中電發展大廈叫車時,系統顯示的定位卻是馬路對面的承冀誠大廈。作者再次重啟軟件後,發現嘀嗒又一次定位在了中電發展大廈旁邊的909大廈。

嘀嗒出行順風車收費标準一覽(嘀嗒出行初體驗順風車主數量少)3

(“嘀嗒出行”定位情況)

在随後的兩次體驗中,作者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均定位在真實位置附近的區域。雖然距離都不是很遠,但都需要手動修改定位信息,這對于乘客來說,實屬不便。如果乘客沒有注意到定位信息的不準确,容易造成司機按照導航接不到乘客,乘客在原地等不到司機的情況。在定位系統的準确度方面,嘀嗒還需完善。

3、順風車車主較少,接單困難

手動修改了定位信息後,4月18日18:47,作者發布了一項順風車訂單。系統顯示最早出行的時間是19:05,也就是18分鐘後。

app頁面顯示,大概有5位車主與作者同路,但下單5分鐘後,并沒有車主接單。此時系統顯示已為作者優先派單,并自動為車主增加了5元的接單補貼,以便車主提高接單意願。遺憾的是,在等待了18分鐘後,仍無人響應,訂單自動取消。

嘀嗒出行順風車收費标準一覽(嘀嗒出行初體驗順風車主數量少)4

(順風車無人接單,“嘀嗒”平台給予車主的補貼及順風車司機接單情況)

以下為作者3次使用嘀嗒約順風車,司機的接單情況:

嘀嗒出行順風車收費标準一覽(嘀嗒出行初體驗順風車主數量少)5

與“友商”相比,嘀嗒順風車的界面缺少一項“順風程度百分比”系數。對于對距離不太敏感的乘客來說,順風程度的百分比更能直觀的顯示乘坐順風車的概率。

4、相比拼車,出租車司機接單速度更快

4月18日19:06,作者又發布了一條出租車訂單。出乎意料的是,僅等待了13秒後,系統便顯示已有多位司機搶單,到15秒時,已有司機成功接單,且該司機距作者所在地隻有0.4公裡的距離。所以兩分鐘之内,作者就順利坐上了徐師傅的車。

嘀嗒出行順風車收費标準一覽(嘀嗒出行初體驗順風車主數量少)6

(出租車司機接單接駕情況)

以下為作者五次使用嘀嗒約出租車,司機的接單時間表:

嘀嗒出行順風車收費标準一覽(嘀嗒出行初體驗順風車主數量少)7

5、司機反饋:嘀嗒隻有手動搶單模式,優先搶“優質單”

在與徐師傅的交談過程中,作者得知,與業内常見的手動搶單和系統自動派單兩種模式相比,嘀嗒隻能手動搶單。徐師傅表示,車輛行駛過程中若使用嘀嗒進行搶單,會分散注意力,但他會在手機後台開啟滴滴的派單模式,隻有将車停在路邊時才會使用嘀嗒的搶單功能。

對于搶單的針對性問題,徐師傅表示,早晚高峰時期隻會搶“優質單”,也就是距離在15公裡以上的單子,其他時間也不會搶總裡程短的單子:“不值當,我不在乘客身邊,要先把車開過去,才能接到乘客。”

接下來幾次作者的打車經曆也證明,正如徐師傅所說,總裡程較長的單子司機響應迅速,總裡程短的單子則基本無人響應。

6、補貼有成效,訂單數量明顯增多

通過與出租車司機的交談,作者了解到,與3月份相比,司機4月底至5月初的訂單數量明顯變多了。三四月份的時候,司機每天能接一單就很不容易了,而現在每天接兩三單都是有可能的。究其原因,是這幾個月嘀嗒的乘客變多了。

據多位司機師傅所述,嘀嗒其實是在利用司機端向乘客端推薦的方式來進行推廣的。沒有安裝過“嘀嗒出行”app的乘客掃描司機提供的二維碼,下載注冊app并成功登陸後,司機和乘客都将獲得10元優惠券。

除此之外,嘀嗒還給司機增加了額外的接單補貼。5月2日,作者在乘坐“嘀嗒出行”所約的出租車的過程中,司機介紹說,早高峰期間(早7:00-10:00),司機接單量達到4單以上,每單可額外獎勵4元,晚高峰(晚5:00-7:00)和夜高峰(晚8:00-11:00),司機接單量達到4單以上,每單可領取補貼5元,上不封頂。如果一天内司機在三個階段都完成了接單量,就能額外領取獎勵100元。如此補貼,司機紛紛向乘客推廣“嘀嗒出行”,乘客數量的增加也帶來了訂單的增長。

二、三打“嘀嗒”,總體感受

1、出租車業務

億歐汽車認為,作為初次體驗“嘀嗒出行”的乘客,就出租車業務而言,如果目的地比較遠,用“嘀嗒出行”約車是比較方便的。由于嘀嗒的搶單模式一是拼速度,司機必須要手速快才能搶到,二是拼距離,距離乘客近者得單,這就決定了司機接單和接駕的速度都很快。

億歐汽車了解到,據多位司機介紹現階段嘀嗒的司機和乘客數量相對都較少,還未在市場中大量普及。如果乘客所處位置偏僻,且近距離沒有司機的話,可能存在約不到車的情況。對于司機來講,幾天沒有單子可接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以徐師傅為例,據他介紹自進入出租車行業四個月以來,“使用其他平台接單近500單,而使用嘀嗒僅接了15單”。

實際叫車中,如果距離目的地較近的話,建議還是在路邊直接打出租車比較方便。對于總裡程比較短的出租車訂單,嘀嗒上幾乎不會有司機接單。就此,億歐汽車先後詢問了三位出租車師傅,他們均表示接總裡程短的訂單太費勁,更傾向于接遠距離的訂單。

2、順風車業務

作為乘客,“嘀嗒出行”順風車業務給人的突出感受是:順風車主太少了,接單的幾乎沒有。究其根本原因,億歐汽車認為還是用戶數量不足。

其實嘀嗒最早就是做順風車起家的,出租車業務是于2017年年底才剛剛上線,按理說應該是有充足的順風車用戶基礎的。然而,為什麼經營多年的順風車業務還沒有剛剛推出幾個月的出租車業務運營的好?就個人體驗而言,億歐汽車認為有以下兩點原因:

第一,雖然嘀嗒的順風車業務開展的時間較早,前期的确積累了一定的用戶,但是嘀嗒隻專注于順風車領域,沒有開展其他業務類型。而後期專門從事網約車行業的公司數量爆增,業務多元化,競争加劇。拿滴滴來舉例,前期滴滴不僅開展了快車、專車、出租車等業務,後期還上線了順風車、代駕、巴士等産品線,多元化的出行方式滿足了用戶不同的場景需求。網約車大戰時期,滴滴通過補貼吸引了衆多用戶,包括嘀嗒在内的一衆網約車平台的用戶也因此大量流失,用戶忠誠度集中在補貼的力度上。

第二,是順風車業務本身的局限性。用戶對出行服務的效率有一定要求,用戶手機發布順風車訂單,最早隻能設定十五分鐘後左右乘車,而且十五分鐘内也不一定會有順風車主接單,這就導緻了乘車效率的低下。

三、體驗後建議

對于嘀嗒自身發展來講,億歐汽車認為,首先,開展多元化的業務是必須的,如此可以滿足不同需求的司機與乘客。要做到,用戶打開了你家的軟件,就不想費勁再打開别家的app。其次,嘀嗒定位系統的準确性應當提升,對于帶有導航屬性的網約車業務而言,供需兩端都需要定位的準确才能完成訂單。

就目前已開展的出租車業務而言,嘀嗒也可以在司機客戶端加開系統自動派單模式,實時定位。基于準确的定位系統,多少公裡内允許系統自動接單的限制,可由司機自由設置,但司機無權設置總裡程長短的限制。如此給司機手動和自動的雙重選擇,既提升了司機接單的效率,總裡程短的乘客也不至于約不到車。

而就順風車業務而言,嘀嗒用戶界面還可以再優化。譬如在順風車頁面增加順風程度的百分比數字,更加直觀,滿足了對公裡數沒有概念的乘客的需要,方便乘客主動邀順風車主同行,提升接單率。

在如今網約車行業滴滴“一家獨大”的今天,要想從這位“老大哥”嘴裡搶下“一塊肉”實屬不易。美團為了搶占市場,早已開始瘋狂的大額補貼供需兩端,其實嘀嗒現在也在源源不斷的發優惠券補貼司機和乘客。但是很遺憾,他們走的這條路都是滴滴走過的“老路”,打價格戰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資本并不傻,補貼總有一天會結束,到那個時候,又該拿什麼去留住乘客與司機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