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嘉峪關與長城的關系

嘉峪關與長城的關系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5-09 16:21:52
作者:安妮巴頓(原創遊記)HI我是安妮巴頓 分享遊聞趣事

回顧

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長城沿線最重要,也是最雄壯堅固的關隘,河西走廊的咽喉鎖匙,何等重要?何等雄壯堅固呢?請回看安妮巴頓遊記:遊嘉峪關古長城之疑問:為什麼嘉峪關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呢?

上一篇遊記中,安妮巴頓詳細介紹了嘉峪關的關城是由城外壕溝,外羅城和内城三重城廓組成的。城外有壕,城内裹城,多重防線形成重城并守、戒備森嚴的戍邊禦敵體系。以至于嘉峪關成為明朝西部最堅固的邊防要塞。堪稱固若金湯,牢不可破。


嘉峪關舊時的文化生活區域

嘉峪關的内城由東向西遊覽,首先參觀的是東門光化門。光化門外建有一系列富有生活氣息的建築,有關帝廟、戲台、以及文昌閣。這裡可能是緊張、枯燥的戍邊生活中最有趣的一處了吧,吟詩、聽戲、拜公關,在那個戰亂連綿,刀光劍影的年代,這也許就是古代将士們對精神生活的所有追求了吧?

嘉峪關與長城的關系(遊嘉峪關導遊說古長城上有)1

嘉峪關導覽圖/安妮巴頓拍圖

現如今,邊塞的硝煙早已散去,兵戈驿馬已成往事,文昌閣裡已無吟書聲,戲台也不在有哀感頑豔的戲班演出,但是此處依然熱鬧非凡。這裡加建了景區管理處,一旁還建了景區快速攝影棚,并且有很多古代服裝租賃。文昌閣前左右各擺有一排三角旗架供遊人欣賞拍照,吸引了衆多遊客在此處逗留,租古裝持兵器站在古城牆下,或者文昌閣前拍照合影。

安妮巴頓路過時,剛好看到旁邊有一群小朋友,頭戴兜鍪,身披戰袍,手握兵戟在文昌閣一旁拍照。這嚴肅的小表情,威武的站姿,鮮紅的戰袍,還真有那麼點峥嵘歲月的感覺,于是乎拍下了這些可愛的小朋友們。

嘉峪關與長城的關系(遊嘉峪關導遊說古長城上有)2

文昌閣外身着戎裝的小朋友們/安妮巴頓拍圖

文人墨客聚集的文昌閣

文昌閣坐西向東,具體修建年代不詳,隻知道是明代修建,也被稱為文昌殿,是一座二層的建築,采用典型的明清建築風格,重檐歇山頂。上層有花格門窗,四周有回廊,用木柱支撐頂檐,内部建有木梯,連通上下。

文昌閣并不大,總面積隻有100多平方米,舊時是一座道教宮觀,内供奉着文昌帝君。文昌帝君又稱為文昌神,是道教主宰功名福祿的神,明清時道教思想盛行,各地紛紛興建文昌閣祀奉文昌帝君。

據導遊介紹,該閣在明清時除了供奉文昌帝君,還是文人墨客讀書,會友,吟詩作畫的場所,後來也作當時管理邊塞通行的文官辦公場所。現如今神像已在上世紀40年代毀壞,閣裡已無擺設,隻留下空蕩的建築供遊人遊覽。

嘉峪關與長城的關系(遊嘉峪關導遊說古長城上有)3

文昌閣前的旗陣/安妮巴頓拍圖

鼓舞士氣的關帝廟

文昌閣身後就是關帝廟,是明末清初從内城搬遷過來的,曆史上經曆了多次重修及擴建,最後一次修繕是在1998年,基本恢複了其明清建築原貌。現在總面積約700多平方米,内供奉着武聖人關帝聖君。關帝聖君以忠義、智勇著稱,是習武之人的典範,在此處供奉武聖人用意非常明确,意在鼓舞戍邊将士們為國效力,勇武作戰。

嘉峪關與長城的關系(遊嘉峪關導遊說古長城上有)4

文昌閣和關帝廟/安妮巴頓拍圖

凝練曆史滄桑的戲台

戲台與關帝廟相對,坐南朝北,修建于明代,在清乾隆年間做了大的修繕,因此現在所見是較大衆化的清代風格。戲台建築上無特殊之處,單檐歇山頂,飛檐翹角,雕梁畫棟。戲台内正中木屏風上繪有“八仙圖”,頂部有“八卦圖”,裡邊兩側還有兩組生活起居題材的壁畫。整體看上去色彩豔麗,與周圍雄壯威嚴的城樓及城牆形成鮮明的對比。

外部兩側八字屏風用磚鑲嵌的一副對聯比較有意思:“離合悲歡演往事,愚賢忠佞認當場”,區區兩句話,卻折射出人生若戲,戲如人生的哲理。那一幕幕兒女情長,生離死别,凄美婉轉,沙場征伐,忠義良孝,奸詐淫悖的情節,無論當初多麼回腸蕩氣,現如今也早已平息在曆史的長河中。

區區數尺的戲台,卻演盡了成百上千年的滄桑,人們記住了馮勝大将軍平定河西的豐功偉績,記住了芮甯将軍誓死守關的悲壯往事,記住了左宗棠将軍擡棺出征收複新疆的決心,記住了民族英雄林則徐被貶此處時吟誦的《出嘉峪關感賦》等等,但是有那麼多默默無聞守衛邊防的将士們卻如凡塵一般留在了這片土地上,不曾被熟知,也未曾被記起.....

《出嘉峪關感賦》

嚴關百尺界天西,萬裡征人駐馬蹄。
飛閣遙連秦樹直,瞭垣斜壓隴雲低。

天山巉峭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

誰道崤函千古險?回看隻見一丸泥。


嘉峪關與長城的關系(遊嘉峪關導遊說古長城上有)5

戲台/安妮巴頓拍圖

參觀嘉峪關布局嚴密的内城

東甕城

參觀完戲台,轉身從朝宗門進入東甕城。朝宗,含義為“效忠朝廷,忠于君主”,是東甕城的南向側門,不與東門光化門直通,為的是讓關城道路迂回,預防攻城錘等直攻,成為城内的第一道防線。

嘉峪關與長城的關系(遊嘉峪關導遊說古長城上有)6

站在光化門上看到的朝宗門/安妮巴頓拍圖

嘉峪關甕城呈方形,上方有垛牆,門上有城樓。試想一下在冷兵器時代,攻城的敵軍若置身甕城内,進出門一關,四周城牆聳立數丈,城上方士兵從四面圍射,活活一個“甕中捉鼈”。

穿過甕城,進入光化門,就正式進入了内城。内城西部略寬,東部略窄,呈一個梯形分布。城内有一個寬大的庭院,庭院北部是遊擊将軍府,南部是練兵台。

嘉峪關與長城的關系(遊嘉峪關導遊說古長城上有)7

光化門内/安妮巴頓拍圖

内城布局


嘉峪關與長城的關系(遊嘉峪關導遊說古長城上有)8

内城總覽/安妮巴頓拍圖

内城城牆高約10米,城牆頂部有廊呈回字形相連。四角建有角樓,用來放哨以及射擊。

嘉峪關與長城的關系(遊嘉峪關導遊說古長城上有)9

角樓/安妮巴頓拍圖

南北兩牆的中部各建有敵樓,敵樓突出于城牆外,是供巡邏的士兵休息、屯放兵器,以及防禦時射擊城牆外側的敵人之用。

嘉峪關與長城的關系(遊嘉峪關導遊說古長城上有)10

敵樓/安妮巴頓拍圖

東西兩牆的中軸線上,是東西城門上方的三層城樓,東樓為光化樓,西樓為柔遠樓,兩座城樓都是三層三檐歇山頂式建築,高17米,東西對稱,飛閣淩空,氣勢壯觀。樓下北側,依城牆建有馬道,内城的兵馬可以直接從馬道上至城牆頂。

馬道

“馬道”比較有意思,景區介紹中是這麼描述的:

馬道,因将士騎馬上城而得名。主要功能是運送兵力,運輸糧草和武器。馬道緊貼城牆,呈23°通達牆頂。馬道寬3米,長22米,青磚鋪砌,外側設女牆。

馬道在敵兵攻城時,可将滾木、擂石、滑車等武器順勢推下,重創敵兵。現在為了保護馬道,方便遊人鋪設了樓梯。

嘉峪關與長城的關系(遊嘉峪關導遊說古長城上有)11

馬道/安妮巴頓拍圖

這裡提到一個有趣的建築——女牆,何為女牆呢?為什麼叫女牆


說到女牆,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傳說。

據說清兵入關前,清太祖努爾哈赤遷都盛京(現在的沈陽)。作為國都,當然得修建防禦城牆,但是過去科技不發達,修建大型工事全靠人力一點一滴日積月累完成,因此工期非常緩慢,還未等到城牆修葺好,努爾哈赤就病逝了。其子皇太極即位後,接着安排修建未完工的城牆。但是皇太極性格比較急,嫌棄工期漫長,于是就命令人四處抓壯丁。

當時盛京附近有一對父女,父親體弱多病,女兒扈巧雲孝順乖巧。但是官府征兵不分三七二十一,讓扈家必須出一名男丁。扈巧雲沒辦法,隻好女扮男裝替父親去修城牆。

扈巧雲接到的工作是往垛口上抹灰,因為活相對比較輕松,因此她每天都能按要求完成。就這樣堅持了很久都沒有被發現。但是紙總是包不住火的,最終還是被監工發現了女兒身,于是就上報了朝廷等候皇上的問罪。皇太極雖對其欺君的行為很是憤怒,但是念其一片孝心,又不願處以極刑。思來想去,最後想到了一個好點子,于是命令監工,将扈巧雲負責抹灰的城牆垛口,隔一段就去掉一層,形成凹凸的牆體,而矮了一截的牆就被稱為了“女牆”。

嘉峪關與長城的關系(遊嘉峪關導遊說古長城上有)12

女牆/安妮巴頓拍圖

現在對女牆的定義又擴展了一層,把城牆上的内外護牆都稱為“女牆”,建在城頂内沿的女牆稱宇牆,建在城頂外沿的女牆也稱垛牆。女牆用于城頂防護和禦敵屏障,是古代城牆必備的傳統防禦建築。如上圖所示。

傳說歸傳說,“女牆”究竟起源于何時已無從考究。最早就“女牆”記載的文獻是東漢時期的《釋名.釋宮室》,裡邊提到說城牆上的“垣”被稱為“睥睨”,也叫做“女牆”。

宋代李誡的《營造法式》裡也提到過“女牆”,形容道“比之于城若女子之于丈夫”。

由此可見,“女牆”其實還是反映了古代女子地位的卑微。與高大的城牆相比,城上的護牆相對矮小很多。而且“睥睨”一詞有窺視之意,躲在女牆後可以窺視下方的情況,還可以防止對方的冷箭暗傷。

到了清代,女牆已被應用到了大戶深宅中,清代李漁《閑情偶寄》中記載,“女牆”是用來防止戶内婦人、少女與外界接觸的小牆。原來,古時候的女子大多久鎖深閨,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但是小牆高不過肩,又可以窺視牆外之春光美景,所以這矮小的女兒牆反倒成就了許多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富有了幾分浪漫色彩。

時至今日,女牆仍然被用于建築中,隻是變成了樓頂的防護牆,如此詩意的名字也被更大衆化的“護欄”取代。

嘉峪關與長城的關系(遊嘉峪關導遊說古長城上有)13

#我是生活家##我的戶外日記##四海為家#


我是安妮巴頓,熱愛生活喜歡旅行,持續分享原創遊記。絲路探索遊記仍然在不斷更新中,歡迎關注交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