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裡煙波,
暮藹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一字景莊,行七。崇安人。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所以世人又稱他為柳七、柳屯田。他為人風流倜傥,放蕩不羁,經常在秦樓楚館之中流連,對下層百姓的生活比較熟悉。由于受民間音樂的熏陶,再加上精通音律,創作了大量适合歌唱的新樂府慢詞,以緻“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他的慢詞采用了一些過去不曾用過的宮調和詞牌,為填制慢詞拓寬了道路。在語言藝術上,柳詞曲折婉約、清新流暢、通俗易懂。在題材内容上,也較前代作者有所拓展。著有《樂章集》,存詞二百餘首。
這首詞是詞人從汴京南下時留贈情人的惜别之作。柳永充分利用《雨霖鈴》這一曲調聲情哀怨、篇幅較長的特點,将委婉凄恻的離别之情抒發得淋漓盡緻,讓人讀後不禁為之動容。
詞的上阕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一對戀人離别時難分難舍的情景。“寒蟬”、“長亭晚”、“驟雨初歇”點明了離别的時令地點,而“凄切”則說明了離别時的心境。當時正值深秋,萬木蕭瑟,暮色沉沉,驟雨初停,繼之以寒蟬悲鳴,詞人所見所聞無不令他愈發感到離别的傷感。作者“都門帳飲無緒”,一心隻專注于戀人,正“留戀處”,卻“蘭舟催發”。兩人“執手相看淚眼”,滿腹話語竟又不知從何處說起。詞人想到此次分别而去,“千裡煙波,暮霭沉沉楚天闊”,在如此廣闊的世界上彌漫着如此濃密深沉的煙霭,其離愁之深不難想像。
詞的下阕先道出“多情自古傷離别”這一普遍的心境,但此次離别卻值“冷落清秋節”,憂愁更甚于平時。古人解“愁”字為“離人心上秋”,實在是貼切之至。作者接下來想像“今宵酒醒”時的情景:黃葉飄零的楊柳岸邊,“曉風”輕拂,對着一彎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别離之後,縱然有良辰美景,也提不起興緻來欣賞,内心深處湧起千般傷感萬種柔情,又能向誰訴說?更加體現了兩人的情真意切,離别的愁苦無法釋懷。詞以問句結束,留下無窮意味,讓讀者去體會。
《六十一家詞選例言》評價這首詞“曲處能直,密處能疏,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此詞章法靈活多樣,跌宕起伏,聲情并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