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筆者對于其第一份産品運營工作的複盤,結合自己工作的經曆以及對一些思考,講述了:作為一個産品經理,如何利用“破局”的機會來解決工作中的問題?
本文謹為第一次從事産品運營工作的複盤。
人各不同,經驗不一,如有共鳴,定是緣分。
事實上,Leader讓我寫這篇文章大概是兩周之前的事了,彼時也在「不二互聯網」團隊從事了将近1個半月的産品運營實習工作。
過去的一個半月中第一次接觸不二互聯網、第一次接觸産品運營、第一次接觸微信公衆号運營、第一次接觸社群運營…談不上收獲頗豐,但成長卻是不少。
筆者本不是一個做事喜歡拖沓的人,但工科出身的孩紙多少文筆都差一點,我是屬于“差很多”的那種。這篇也可稱為階段複盤的讀後感,也是叠代了許多版之後才産出的,望大家多多提點。
考慮到本文内容多與管理相關,涉及到管理學知識,而筆者知識基礎不夠,不少地方可能存在“誤解”。希望大家看完不吝留言指出,感謝!
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分享給他人。
輸出思考是獲得知識的重要方式,隻有自己會講了,才是真正“得到”了。
在産品經理修煉的過程中,管理是一名産品經理不可或缺的能力,而管理是一種“破局”的智慧。
一、什麼是局
“局”就是:人與資源之間的相互關系。
- 職場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局;
- 同事之間,團隊成員之間協同合作完成任務,這就是一個局;
- 同樣,商場上遇到的各種營銷策略、商場競争等問題也是局。
和人有關的管理問題,在職場上是“領導學”,和商場競争有關的内容是管理學中的經典内容。
其實,現實生活中,我們就是處在“局”中:
我在的運營組也是一個「局」,團隊遇到的問題與Leader下達的任務就是「局」的來源。
運營組全體是「破局」者,共同商讨解決問題方案協同合作解決問題是「破局」的過程。
同時,“同事之間如何協同合作完成任務?”是團隊的“局”。
在完成這些工作的同時,“如何提高效率,在最短的時間内做到最好?”便是效率的“局”。
二、什麼是「破局」
「局」是人與資源之間的關系,資源不利于人們解決問題的這種關系看作是“不和諧”的關系,也就是“局”。資源關系的轉換,即将不利于解決問題的資源轉換為有助于解決問題的資源,這就是所謂的“破局”。鄙人抛磚引玉,看看甯老師是如何解釋的:“破局”本質上就是調整資源的性質,正的變成負的,負的變成正的,然後變換資源與你之間的相互關系,讓自己能夠走通。
三、如何「破局」
有三種思路:
- 将之前沒有注意到的資源,即“無關資源”,将正負資源與無關資源進行整合、加減完成對負資源的轉化,給自己找到路。
- 對資源進行重新定義,找到新的出路。
- 重新定義自我,敢于把自己碎掉。
在進入「不二互聯網」運營團隊之前,根據筆者專業方向,目标是:成為一名信号處理工程師。
在與應屆同學溝通交流過程中發現:自身力量無法與外界因素抗衡,于是選擇去嘗試新的途徑。機緣巧合進入不二互聯網運營團隊,從在微信公衆号中搬磚,排版……到有意識地去想要形成一篇自己的推送。
同老師與師兄師姐以及同學之間交流獲得信息,結合自身條件進行分析,就是在整合自己現有的資源。
認識到一條路行不通,在「碎掉」自己去轉行的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并沒有碎掉原本的做事态度。有幸遇到「不二互聯網」這個平台,實踐中學習做産品運營,破了當前的「局」。
近期,在工作當中,遇到了一個“效率局”——由于不能很好的安排自己的時間,以及靈活地應對“突發事件”,對于每天安排的工作不能在有限的時間内完成,甚至偶爾要安排到後半夜。做不到高效率工作,對于團隊工作的完成也存在很大的弊端。
如何去破這個“局”呢?
破“效率局”也就是做到科學的管理,科學管理的核心為:
- 要把管理的事情按照作業鍊條分成若幹個程序上的細節;
- 把每一個細節上的效率提到最高。
- 另外還需要提及一點:作為管理者需要尋求一種效率上的平衡——即來自于人心的效率,以及外部強制力的效率這兩者之間的平衡。
對于現在自己遇到的這個局,結合科學的管理方法,可以将每天的固定工作按照目前完成工作的最大時常來進行安排,并留有一定應對“突發事件”的空餘時間。
執行計劃還在不斷進行叠代,筆者沒有要做管理者的目标,但要做好自己的管理者。
對于效率上的平衡關系,在我看來:每天的工作量就是外部的強制力,自己要想辦法高效率地完成今天的工作,是我本心的效率。
“局”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們有目标。目标無論大小,都需要“破局”的思想,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往往不會想到局的概念。但很多時候,在解決問題後,用「破局」的思維來對整個事情進行一下複盤,想必收益頗多。
往往僅靠我們自己的力量無法“破局”,這時就需要“借勢”。
- 為什麼要“借勢”(why)?
- 何時“借勢”(when)?如何“借勢”(How)?
- 什麼是“借勢”(what)?
勢就是機會,借勢就是把握機會。
自身努力是資源準備,借勢而為才能将自身的努力轉化為更大的輸出。
信天翁懂得借勢,它們跟随在橫渡太平洋的船的後面,借助船體本身所帶來的氣流,靠滑翔來飛躍海洋。信天翁若不借勢,憑借自己的力量無法橫渡海洋。
大力出奇迹是個小概率事件,更多的是順勢而為,在恰當的時機把自己的努力進行高效的輸出。
在互聯網時代,網絡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很多的機遇與挑戰,互聯網産品的産生也為我們就業發展提供了機遇。我們借着互聯網産品發展的趨勢,發展自己的未來。
有緣遇到不二互聯網,帶我步入産品的大門。在這個平台上也結識了很多産品的“前輩”,在同他們溝通交流時收益頗多,借鑒他們的面試與工作經驗,并運用到日常的工作與學習中,并且也可以為以後的招聘做準備,相比自己“單槍匹馬”要少走許多彎路。
可見,借不二互聯網之勢,祝自己在産品道路上走的更遠。
1. 借勢的時機很重要
沃爾瑪借助衛星技術構建“商店網”,針對下沉市場(不足10w人的城鎮)做Mart,而這一步正好也給沃爾瑪帶來了“先動者優勢”。
沃爾瑪看準了衛星技術是當前“破局”可以借用的勢,并先行一步打破當時的“困局”。沃爾瑪把握住了利用衛星技術這一趨勢取得先機,獲得成功。
筆者認為産品有着較好的發展前景,在去年11月份決定做産品,相比于很早就有明确工作目标的同學來說是有些晚了,但利用好到春招之前的這段時間做準備。利用不二互聯網旗下的幾個溝通交流群結識了一些有着豐富經驗的産品經理,通過與他們的溝通交流了解産品,在閑暇時學習産品的基礎知識,構建産品思維。
2. 如何把握趨勢
把握趨勢關鍵在于四步:
- 審視局勢。
- 對于當前局勢準備有利資源。
- 辨識“機會窗口”。
- 最後在最佳時機采取行動。
對于審視局勢,可能我們的力量比較小,這時,我們可以學習一下信天翁,借助大公司這條船的力量。
工作學習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的「局」,我們沒有必要刻意地去辨别:遇到的是不是「局」?
學會用破局的智慧去解決當下的問題就足夠了。
筆者對于:“什麼是“局”?”與“如何‘破局’?”等一系列的問題,結合自己的理解與經曆進行了一下複盤。筆者淺陋,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指點。
本文由 @Alex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