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民風展示

民風展示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8 10:08:06

民風展示?作者:楚建鋒“流美者,人也”這是三國時大書法家鐘繇的書論清初著名畫家石濤曰:“畫受墨,墨受筆,筆受腕,腕受心如天之造生,地之造成,此其所以受也”,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民風展示?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民風展示(民俗流出人心大美)1

民風展示

作者:楚建鋒

“流美者,人也。”這是三國時大書法家鐘繇的書論。清初著名畫家石濤曰:“畫受墨,墨受筆,筆受腕,腕受心。如天之造生,地之造成,此其所以受也。”

古代兩位藝術家通過對書法、繪畫的論述告訴我們,字畫以點墨之微取形用勢,意明筆透,把萬象之美通過書畫者筆端表達出來。這美,是從藝術家心裡流出的!

“聽其言則知其風,觀其樂則知其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逐步形成了以風俗而規秩序、引風尚、醇民意、治家國、正人心的優良傳統、燦爛文化。長期以來,北京作為中華禮儀之邦的首善之區,形成了人類從生到死,從衣、食、住、行、娛等日常生活到精神、物質等無所不及、無所不含的民間習俗、行為規範。

這些習俗,體現着燕京地域文化、京師人文景象。聽之、觀之、品之、論之,便是一幅幅從古都人們内心流出的大美畫卷,是北京人的内心之美,是70多萬年前人類文明的曙光,是4000多年前炎黃文明的記憶,是北京3000多年建城、860多年前建都之後逐漸積澱的中華民族大美之萬象,是中國禮文化的典範!

《禮·禮運》曰:“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後聖有作,然後修火之利。”距今約70萬年前,北京地區就有人類存在。從生活在山洞裡的北京猿人、山頂洞人,到以平原黃土台地為居住地的東湖林人、上宅人,北京遠古的祖先、中華民族的祖先,在風俗引領、約定俗成中也如《禮》記載,能控制火種,用火燒熟食物、照明等,并走出森林、洞穴而完成從猿到人的轉變。

之後,慢慢進化。據記載,大約8000年前,北京平原上的草原擴大,湖泊消退。5000年前,針葉樹種增加。這以後,氣候向幹涼轉化。平原地區,特别是南部平原上,文明程度和生産技術良好,農業發展較快。先民們經過長期探索,終于找出了山間幾條有效通道,開始把生活從山洞移向平原,開始了漁獵和耕作活動,謀生的手段不斷豐富。

就這樣,民俗,流出了人類的進化史、發展史、文明史,北京的曆史翻開了燦爛悠久的新篇章,至今綿延不斷。

風俗中有大愛。禮産生于俗,綿延幾千年的中華禮文化,起源于原始先民的禮儀活動。禮文化的核心是儒家的道德思想。孔子所說的“禮之用,和為貴”“吾日三省吾身”“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裡仁為美”“君子懷德”“見賢思齊”等,都是民俗的基本準則。

中國民俗的儒家思想,是受炎黃文明、華夏文明傳承的結果。在北京的曆史發展過程中,黃帝部落在這裡通過阪泉之戰與炎帝部落融為一體,産生了炎黃文明;逐鹿之戰後,把炎黃文明推向中原,在華夏大地不斷發展、弘揚,逐漸演化出華夏文明。

多數研究者認為,追根溯源,中華民俗的根在北京。根深,則葉茂,正因為北京民俗深厚的曆史底蘊,在中華民俗的大家庭中才蔚為壯觀、大愛無疆。

“仁者愛人”,胸懷大愛,北京的民俗始終閃爍着人間溫暖、人性關懷。如人在出生、結婚、死亡的三個重要環節有“洗三”(嬰兒出生後的第三天舉行,意在洗去嬰兒前世帶來的污垢,今生平安吉利)、“接(送)三”(将亡人的靈魂接到陰曹地府,從而實現從陽間到陰間的空間轉化)。

人出生時的“洗三”、去世後的“接(送)三”,一直是老北京人心目中最最重要的兩件大事。而且“洗三”儀式繁瑣,光序幕就有設香案、供13位神像、香爐裡盛小米等10道工序,緊接着的“添盆”、開洗等,前後還有20多道工序,可謂精緻講究。

“接(送)三”更是一場盛典,從黃昏開始到經曆若幹程序,更為繁瑣、複雜、嚴謹。結婚,在北京的傳統中,有相親、定親、陪奁、迎親、賀紅等六道程序之多和各個程序的諸多環節,也煞是隆重、熱烈、壯觀。此外,北京民俗還注重年節、壽慶、服飾等,始終圍繞人文關懷、生命健康、人的尊嚴接續傳承。

新時代,随着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推進,這些“大愛”在變遷、創新中,已融入了首都文化建設的血脈裡。

娛樂裡見大美。娛樂,就是快樂有趣的活動。據記載,西周時期,我國就出現了“射”的習俗。遼、金、元三朝,是以燕京為首都建立起來的,騎射既是謀生的手段,也是練兵、娛樂的内容。“射”習俗傳承的文化基因,造就了燕京地區以強身健體為基本形态,積極向上、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多種娛樂風俗千變萬化、經久不衰——騎射、武術、摔跤、冰嬉、棋藝、球戲、放風筝、踢毽子、踢石球、鞭陀螺、吹糖人、興燈彩、秧歌、舞獅……

快樂、有趣的活動,一直是北京百姓增強體格、活躍愛好、美化生活的習俗。這些深深打着北京烙印的風俗,經過幾千年的洗禮、沉澱、揚棄,目前正在去粗取精、去僞存真,揚棄與發展中與首都人民共成長。(楚建鋒)

來源: 北京青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