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國學小呆。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國學經典《三字經》中“廿二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的相關講解。
那麼整句“廿二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的具體含義是:
我國古代的二十二史全都在這裡了,他記載着以往的治世與亂世,通過它我們就可以知道興盛與衰亡的原因,從而獲得寶貴的曆史教訓。
這句《三字經》其實就是要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情:
“讀史使人明智”,如果把我們中華民族的曆史當成一個大家庭的家譜,那麼當我們回顧前人的經驗時,可以從中吸取許多有用的東西。
與這句《三字經》講述的内容相關,有一個小故事,叫做《張廷玉修撰史書》。
故事是這個樣子的:
張廷玉, 是清朝康熙朝的大學士。
1723年升禮部尚書,次年轉戶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國史館總裁,太子太保。
清朝乾隆時期,由張廷玉等人修撰《明史》。
《明史》修成後,乾隆皇帝下诏刊行從《史記》到《明史》的曆代史書,共22部。
後來,他又下诏增刊《舊唐書》,并指示從《永樂大典》等書中編輯出,由宋朝薛居正等人修撰的《舊五代史》,合稱24史,由朝廷官刻,即武英殿刻本。
清以後的各種翻刻本大體以此為根據。
故事講完了,其中的道理你都明白了嘛?
好了,我們今天的學習就到這裡了,如果喜歡小呆的講解,請點關注,有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