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職等級對比現代?清代官制(十二)十二、 官員的稱呼,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清代官職等級對比現代?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清代官制(十二)
十二、 官員的稱呼
府、道以上的官員,一般地稱為大人、憲台;州縣一般的稱為大老爺、太爺;佐雜官則稱為太爺、小老爺或丞、倅(有一些隻是背後的稱呼)。對守、巡各道,稱為監司,後也以泛稱藩台使、按察使和一般道員。對某部尚書通常稱為某部大堂,左侍郎稱左堂,右侍郎稱右堂,通稱部堂或堂官。郎中、員外郎、主事之類,統稱部曹或司官。都察院、通政司、詹事府和諸卿司的堂官稱為京堂(也泛稱三四品的京官)。高級武官稱為大帥、老帥,督、撫是兼掌軍權的,所以也可以稱為帥。軍門是對提督的尊稱,但對提督以下的地位較高的武官,也習慣稱為軍門。
下級官參見上級官,多稱大人,自稱卑職。但藩台、臬台對督、撫自稱司裡,道台對督、撫則自稱職道。佐雜官參見州、縣官,尊為堂翁,自稱晚生。地方紳士稱巡撫、布政使、按察使、道員、知府為老公祖、、大公祖,也稱州縣官為老父母、老父台(稱佐雜也為老父台);有時也稱州縣官為老公祖,是表示格外恭敬。現在把比較常見的、一般含有尊敬意思的,對官員的口頭或書面的稱呼,列表如下:
大學士——中堂
太子少保——宮保
吏部尚書——天官、冢宰。
禮部尚書——大宗伯
戶部尚書——大司徒、大司農。
刑部尚書——大司寇
兵部尚書——大司馬
工部尚書——大司空
左都禦史——總憲
左副都禦使——副憲
通政史——銀台
禦史——侍禦、都老爺(簡稱都)。
郎中、員外郎——部郎、郎官。
主事——主政。
總督——制軍、制台、制憲、督憲、部堂。
巡撫——中丞、撫軍、撫台、撫院、撫憲、部院。
河道總督——河台、河帥。
漕運總督——漕台、漕帥。
學政——學台、學院、學憲。
布政使——藩台、藩司、方伯、東司。
按察使——臬台、臬司、廉訪、西司。
鹽運使——鹽司。
道員——道台、觀察。
知府——太守、太尊、黃堂、五馬。
同知——二府、分府、司馬。
通判——别駕、三府。
知州——牧、刺史(直隸州稱直刺)。
州同——州駕、州司馬。
州判——别駕、州司馬。
知縣——明府、令、大令、宰、邑尊、邑宰、令尹、大尹。
學官——教官、校官、學老師。
縣丞——左堂、二尹、捕廳.
主薄——三尹.
吏目——捕廳、右堂.
典史——捕廳、右堂、廉捕、少尹、少府.
巡檢——捕廳、巡政、分司.
提督——軍門、提台.
總兵——總鎮、鎮台.
副将——協台、協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