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之史倉颉,見鳥獸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異也,初造書契。”
以上是史書之中記載有關“倉颉造字”的古老傳說,這也被認為是漢字起源的一種。從倉颉造字再到考古發掘出1000多年前的甲骨文。關于漢字起源的說法,在曆代的中國學者之中都存在着諸多的主張。
其中倉颉造字說和結繩記事說是上千年來占據主流地位的說法,但誰也不能确定其是真正的漢字起源。我們唯一能确認的是,漢字是經過了成百上千年的時間演變而成的。如今考古界發現的最早的有文字的出土資料經過碳14物理測定,距今足有7762(±128年)的曆史。
也許有人會說那也許并不算漢字,但就算是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頒布“書同文”,規定秦小篆為秦朝官方文字開始算起,漢字的曆史也已經超過2000年的時間。因此,毫無疑問的,“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而也正是因此,若是對世界上最難學的文字開始投票的話,漢字一定是高居榜首。因為漢字是古老的象形文字,也就是“表意文字”。他的讀音和他的寫法之間是沒有任何關系的,而根據統計,漢字的數量已經達到了10萬之巨。
十萬個讀音與書面寫法完全沒有任何關系的文字,對于他的學習者來說可算是個噩夢。幸而我們的常用漢字表格隻有3000字左右,這已經可以覆蓋我們99%的閱讀率了。但是那些生僻字也算是我們漢字的一部分,今天我們就來了解的幾個有意思的,上下結合的生僻字吧。
嫑(biao)
這個字有意思就有意思在,他自己本身的意思,和他組合方式“不要”的意思是一模一樣的。也是“不要、不會”的意思。而他的讀音也是将“不要”兩個字快速地連起來,就成了“biao”。這個讀音的來源主要是中國一些古地方的方言,在《中國諺語資料·農諺》中就有記錄:
“天旱嫑望圪塔雲,女窮嫑望娘家人。”
忈(rén)這個字是“仁”的異體字,也念為(rén)。可雖說是異體字,讀音也一樣。但表達的意思卻完全不一樣,“仁”字代表的是“仁愛、親”。而“忈”這個字的結構是上面一個“二”下面一個“心”,因此代表的就是“二心”,不夠仁愛,專心。
巭(gūpu)
這個字其實是一個多元漢字,是韓國漢字,也是一個多音字。大概的意思就是“功夫、勉學”的意思,不過後來在《功夫熊貓》上映之後,這個字就逐漸發展成了一個網絡語言,惡搞的“巭熊貓”等也很快受到年輕人的喜歡。
勥(jiàng qiǎng)
這和前面的“巭”一樣也是一個多音字,但意思和他的組合體“強力”也相近,有着“追、勉勵”的意思在。在《說文解字》之中的解釋是:
“(勥)迫也。迫者、近也。按所謂實逼處此也。勥與彊義别。彊者、有力。勥者、以力相迫也。”
小結
以上這些生僻字想必大家也算是比較熟悉了,畢竟如今在多家網站和論壇上我們可以發現,這些怪異的字體正在被網友賦予上其他的新含義和新形勢被争相使用。這些就連中文系學生都未必認識的生僻字,已經在時代的發展之下成為了網民們的新寵。
本文由慣讀史今原創撰寫,感謝你的關注,帶您一起漲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