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
關于拼音“o”該讀“歐”還是“窩”
讓大家在網上吵翻了天
起因是北京市教委官方微信發文稱
學界對于“o”的讀音一直有争論
目前教育主管部門下發的教學标準認定
“o”的發音念“歐”
“什麼?前兩天我孩子把‘o’的發音念作‘歐’
我還糾正他念‘喔’!”
教育主管部門下發的标準相信颠覆了不少家長
固有的認知
畢竟從和幼兒園開始
幫助我們鞏固拼讀的口訣
“大公雞喔喔叫”
已經深深地刻進了我們的腦海中
因此對于這樣的說法
大部分家長表示不能認同
甚至提出了質疑:
“不是‘ou’才念‘歐’嗎
如果‘o’念‘歐’
那‘ou’念什麼?”
“‘o’念‘歐’的話,
‘波’這個音怎麼拼?”
相信這也是不少家長的be like
11月20日
北京市教委官方微信賬号“首都教育”上
發布了《拼音“o”讀“歐”還是“窩”》一文
文中總結網友對“o”讀法的争論大緻可分為兩派
“概念派”認為,“o”既然是單元音
就不能發出“u(嗚)”的音
所以應該讀“歐”
而“實用派”則認為
漢語拼音是識字認字的工具
是工具就要為日常使用服務
隻有讀成“窩”
才能與聲母“b、p、m、f”實現拼讀
通過一番查閱資料下來,小編發現,不論是“概念派”還是“實用派”,都不是十分準确,下面小編給大家找到了一個比較具有說服力的說法(以下文字有點繞,大家細細研讀)。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蘇穎說,“o”單獨發音時,既不讀“窩”(uo),也不讀“歐”(ou),《漢語拼音方案》韻母表中用“喔”标注“o”的音。“喔”是個多音字,“o”讀其中一個音,跟“噢”相同。
在實際教學中,有的老師将“o”的讀音用“歐”字标注。蘇穎說,這其實并不準确。
“‘o’的發音跟‘歐’不一樣——‘o’是單元音,發音時唇形保持不變;而‘歐’(ou)是複合元音,發音時嘴唇多了一個閉合的過程。”
蘇穎補充說,考慮到“喔”是多音字,教學時可以用“噢”或“哦”來标注“o”單獨時的發音,這樣可以避免引起誤會。
“o”如果讀“噢”,在和“b”“p”結合時如何拼出“撥”“潑”?蘇穎說,“o”和“uo”兩個韻母的音本就相近,“uo”發音時嘴唇從合到開,“o”跟聲母拼讀時,從聲母b、p、m、f向o滑動,也有個從合到開的過程,整個音節聽起來就很像是聲母 “窩”了。
蘇穎進一步說明,在現代漢語中,跟“o”“uo”拼合的聲母是互補的,b、p、m、f隻能跟“o”拼,不能跟“uo”拼,其他聲母則相反,隻能跟“uo”拼,不能跟“o”拼。
為什麼以前誤讀作“窩”?
看完以上的解釋,大家是不是覺得豁然開朗了呢?那麼最後再來解答一個普遍的疑問:”之前為什麼會出現誤讀的情況呢?“
有學者調查發現,“o”的誤讀率達到了99.8%。經過分析,發現有以下原因:
首要原因是《漢語拼音方案》制定于1958年,當時是為了推廣學習普通話、提高識讀漢字和閱讀寫作能力的重要工具。但受年代所限,并沒有标準音标的讀音注釋。
當年很多老師的專業基礎不過關,他們在七八十年代回到工作崗位上,也造成了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出現了誤讀。
另一個原因是複韻母“uo”與單韻母“o”屬于同一音位,使得這兩個韻母有相似之處,而“uo”與聲母拼合的幾率要遠遠高于“o”的幾率,所以,“uo”的音更容易被認知激活。
此外,堅信錯誤讀音的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誤導了孩子,也是“o”誤讀率極高的原因之一。
也有人表示,“o”的讀音其實一直沒有變,而是因為對其注音的“喔”字的讀音發生了變化,導緻後來人們将“o”讀成了“窩”。
而在小學教材中教授漢語拼音的時候,習慣在“o”的旁邊畫一個大公雞,标注“喔喔”叫。
可當 “喔”已經不僅僅讀“o(歐)”而是也讀“wo(窩)”的時候,漢語拼音“o”就被誤讀了。
因此,總結下來一點就是,字母“o”确實是被誤讀了。而“o”具體應該怎麼發音,應該考慮它是單獨發音還是與聲母一起拼讀,當“o”單獨發音時,可以用“噢”或“哦”來标注;當“o”跟聲母拼讀時,從聲母b、p、m、f向o滑動,也有個從合到開的過程,整個音節聽起來就很像是聲母 “窩”了。
大家學廢了嗎?點贊!
文章綜合自首都教育、北京日報客戶端、北青網等,智學時刻獨家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蘭語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