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胃虛弱會導緻積食嗎?本期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兒科主任醫師 田建東 主治醫師 尹英敏,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孩子脾胃虛弱會導緻積食嗎?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本期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兒科主任醫師 田建東 主治醫師 尹英敏
厭食,是兒童時期比較常見的疾病,1-6歲兒童最多見。門診上經常會見到這樣的孩子,家長說孩子對什麼食物都不感興趣,追着喂都不吃,脾氣還大,一頓飯下來家長很累,孩子也沒吃多少,對此家長很煩心。對于孩子的表現,中醫認為是“脾胃不調”,在中醫古籍中雲“脾胃不和,不能乳食”。
一、脾胃不調的孩子如何判斷?
①頭發:頭發一般欠缺光澤,顔色發黃,纖細稀疏,甚者打绺成束,枯黃易脫,經常豎立,摸之如柴,發幹發澀。正如《育嬰家秘》所雲“發豎作穗兮,疳痨漸起”。
②面色:由于面部皮膚失于潤澤,而出現皮膚發幹,面色發黃甚至萎黃,面部發花或有白斑。有的孩子還會出現山根發青、目下色青。
③皮膚:全身皮膚失于光滑潤澤,顔色發黃,幹燥脫屑,摸之粗糙礙手。
④形體:大多表現為形體消瘦,肌肉松弛,皮下脂肪減少,甚至骨瘦如柴。
⑤舌苔:不同體質的孩子表現不同的舌苔變化,需要專業醫生去判斷。有的孩子舌質淡紅,苔薄白,有的孩子舌紅,少苔甚至剝光苔,有的孩子舌苔厚膩,積而化熱,則見舌苔黃厚膩。
厭食的孩子除了厭惡進食,食欲下降,食量較正常小兒減少,日久體重不增或下降,還有汗多乏力,性情急躁,容易哭鬧,易怒或心情郁悶,夜間睡卧不甯,喜俯卧姿勢睡覺,夜間齧齒磨牙,大便幹燥或溏瀉等表現。
二、什麼原因導緻孩子脾胃失調?
導緻孩子脾胃失調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喂養不當、飲食不節。由于現在家庭經濟條件改善、市場兒童食品供應增多,獨生子女嬌生慣養及家長缺乏科學喂養知識等原因,導緻小兒亂吃零食,過食冷飲,甚至亂給“營養食品”,如一些高蛋白、高糖食品(如巧克力、蛋糕、冰淇淋等);或添加輔食不當,饑飽無常。小兒“脾胃之體成而未全,脾胃之氣全而未壯”,容易損傷,導緻脾胃失調。正如《素問》所雲:“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其次是疾病引起,大病、久病極易影響患兒的消化功能,從而導緻脾胃受損,尤其是新生兒期患病以及長期使用抗生素對于患兒的脾胃損傷更大。另外,胃腸本身疾病如長期嘔吐、腹瀉,也易造成脾胃失調,臨床上會見到有一部分孩子拉肚子後出現長期的厭食症狀。
三、對于脾胃失調的孩子如何調理?
對于脾胃失調的孩子除了口服藥物調理外,平時的調理也同樣很重要。
(1)飲食均衡:家長應鼓勵小兒多食蔬菜及粗糧,避免偏食、挑食,兩餐之間注意飲水或食用少量水果,但切忌飯前食用零食、冷飲及高熱量、煎炸滋膩食物,以免損傷脾胃之氣;
(2)調暢情志:家長要給小兒創造一個愉快、輕松的進食環境,切忌采取強迫手段迫使小兒進食,或在進餐時管教孩子,導緻小兒精神緊張、情緒低落而影響食欲食量。對于不同年齡及個體的小兒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對于較大兒童要重視講道理,年齡偏小的小兒以教育家長為主。
(3)防病慎藥:提倡通過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預防感冒;避免濫用抗生素;不能讓小兒濫服補品、補藥(蜂王漿、蛋白粉等)。另外生活上注意規律化,起居按時有度,睡眠充足,适當增加運動鍛煉,衣着寒溫适時。
來源: 光明網中醫頻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