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劉震雲金句

劉震雲金句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3 05:42:39

有評論說,劉震雲的成名作《一地雞毛》,給了未成家而躊躇滿志的年輕人一記耳光。

書裡的主人公小林,年僅而立,日常卻在買菜、上班、保姆、孩子這些雞毛蒜皮中來回打轉。

不敢有理想,不再有抱負,他變得市儈庸俗,卻又充滿了簌簌墜落的沉重和對現實的不甘。

這躍然紙上的累和心酸,深藏着成年人猝不及防的崩潰。

年輕的時候,誰都幻想着,要把人生過得光芒萬丈。

但生活從來都是一地雞毛,沒有誰能置身事外。

劉震雲金句(誰不是劉震雲筆下的一地雞毛)1

  • 外面光鮮亮麗,家裡一片狼藉。

成年人的崩潰,往往都源于一些瑣碎的日常細節。

小林夫妻今天的崩潰,起因就是一斤變馊的豆腐。

事情很簡單。小林早上買的豆腐沒及時放進冰箱,變馊了,妻子小李下班回家發現後,便責怪起他來。

面對妻子的怒火,小林也憋屈,早上六點他就去搶便宜豆腐,排了一個多小時隊才買到。

因為耽誤太久,他上班被記“遲到”,一整天心裡也不愉快。

大家一天上班都很累,回家還要做飯弄孩子,單位裡遭遇點不順心的事,回家又要面臨這些雞毛蒜皮。

這個時候,任何芝麻綠豆的小事,都會成為壓垮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

于是,一斤不值幾個錢的豆腐,讓夫妻倆吵得一個歇斯底裡,一個淚流滿面。

在外人看來,小林和小李是光鮮亮麗的“成功人士”。

兩人都是機關公務員,憑借自己的努力,在偌大的北京站住腳跟,安家立業。

但實際上,每月緊巴巴的工資,每天一睜眼不得不面對的柴米油鹽,分分鐘能讓他們感到挫敗與無力。

小林家在外地鄉下,他們現在在北京,沒啥根基,萬事都得靠自己。

随着孩子的出生,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兩人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首先得解決“北漂”問題。

幾經折騰,兩人幾乎花光所有積蓄,終于攢出來個一居室。

這裡離小李單位,坐公交來回通勤要整整四個小時。

然後是“帶娃”的事。

夫妻倆都要上班,年幼的孩子無人過來照看,隻能每月摳出一個人的工資請個便宜保姆。

便宜保姆好吃懶做,但怕對方遷怒孩子,小林夫妻兩人隻得裝作視而不見,甚至有意讨好。

臉上帶着笑,心裡卻說着:忍忍吧,熬到孩子上幼兒園,立刻把她辭了!

關鍵的是,還要學會“省錢”。

水龍頭不擰緊,讓它滴水的同時,水表不轉,這樣能偷偷存點“免費水”;

明明不愛吃大白菜,為換取單位補貼,響應政策,還是買了500斤;

孩子咳嗽流鼻涕,舍不得買醫院開的藥,拿單位的感冒藥對付……

日子過得斤斤計較,人也變得市儈庸俗。

他們不是沒想過改變現狀。

年輕人可以闖,老年人可以犟,唯有拖家帶口的中年人喪失了向前沖的勇氣,隻能循規蹈矩,為全家人圖個安穩。

就像小林安慰老婆,也安慰自己的那樣:“生活就像流水,一天天過下去,也蠻舒服。”

話說得輕巧,轉過頭來,又陷進這剪不斷、理還亂的家長裡短,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中年人,在李宗盛的歌裡,已經越過山丘,似乎傷痛都能付笑談中。

但實際上呢,山就壓在身上,躲也躲不掉,繞也繞不開。

縱然沒有大災大難,也沒有大病大痛,但每天就像陀螺一樣在吃喝拉撒間打轉,處理這生活碎了一地的煙火,煩、累、衰、喪成了常态。

哪怕人生一眼便可以望到頭,但為了點熱騰騰的生活,還是要像打了雞血般挺着,不動聲色的忍着,曲意逢迎的笑着。

你渴望離開,卻無處停擺,沒有其他依靠,就隻剩自己扛着。

劉震雲金句(誰不是劉震雲筆下的一地雞毛)2

劉震雲金句(誰不是劉震雲筆下的一地雞毛)3

  • 困于眼前苟且,難掩中年失意。

年輕的小林,考學入京,一朝入仕,是寒門貴子,魚躍龍門的典範。

所以他意氣風發,甚至帶了點年少輕狂。

剛進單位的他,白天雄心勃勃,晚上臨睡之前,總要讀書看報,動不動還爬起來記筆記。

他總相信自己能主動選擇、主動作為,不害怕和全世界作對。

然而“愣頭青”小林,既學不來同事的圓滑世故,又适應不了辦公室複雜的人際關系,不知不覺把領導反複得罪,升職加薪成奢望,工作猶如一潭死水。

每年大學生一茬接一茬進來,自己也從“青蔥少年”,變成了無人問津的“老菜幫”。

當棱角分明的青年邁入平庸的中年,所有激情與勇氣,通通都成了對當下的敷衍。

正如劉震雲在書裡寫道:

“誰也不是沒有事業心,大家都奮鬥過,發憤過,挑燈夜讀過,有過一番宏偉的理想,單位的處長局長,社會上的大大小小機關,都不在眼裡。

哪裡會想到幾年之後,他們也跟大家一樣,很快淹沒到黑壓壓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人群之中呢?”

在事業上力所不及,在生活中更加有心無力。

為了幫老婆調個離家近的單位,夫妻倆到處走關系,點頭哈腰,送禮賠笑,但管人事的頭頭連家門都沒讓他們進。

想盡快把孩子送進家附近最好的幼兒園,夫妻倆四處打探,卻比給老婆調工作還困難,絞盡腦汁沒有門路,連禮都送不出去。

這些困頓失意,裡外都是一把辛酸淚,但個中滋味,卻不足為外人道也。

可偏偏,家鄉的父母師長都以他為榮,逢人誇他“有本事”。

三天兩頭有人來投奔他,求的都是買火車票約醫院專家号這樣的事情。

事情雖小,他卻也沒有特權,不得不像初來乍到的人一樣,淩晨起床排隊買票。

有時候半夜,小林也會流下淚,在漆黑的夜裡扇自己一耳光:

“你怎麼這麼沒本事,你怎麼這麼不會混!”

但早上睜眼醒來,哪顧得上昨夜感傷,隻有忙碌瑣碎的日常屬于自己,便又認命般地周旋于眼前的苟且。

每一個“日漸平庸、甘于平庸、繼續平庸”的中年人背後,都有夢碎的失意。

但是,在節節敗退的時光裡,接受平凡,并不是什麼丢人的事。

因為細水長流的日子,正是由無數尋常細碎的時間堆積,這是大多平凡人的宿命。

不怕你把這輩子過得普普通通,平平淡淡。

最怕你口中信誓旦旦,卻接受不了自己平凡。

劉震雲金句(誰不是劉震雲筆下的一地雞毛)4

劉震雲金句(誰不是劉震雲筆下的一地雞毛)5

  • 與其糾結面子,不如過好日子。

其實生活不會像你想象的那麼好,也不會像你想象的那麼糟。

九月份,小林家就迎來兩個好消息。

一個是老婆小李雖然沒有換成工作,但單位突然開通直達班車,她可以輕輕松松上下班了。

小夫妻本來挺高興,但聽說開通班車的初衷是為了方便領導親戚,高興便打了折扣,甚至覺得自己是“二等公民”。

另一件好事更是“天上掉餡餅”。

有錢的鄰居說自家多出一個幼兒園的名額,要讓給小林家,小林的孩子順利入學。

後來他們才無意得知,鄰居隻不過是怕自家孩子入園哭鬧,拉熟悉的娃去“陪讀”。

夫妻倆頓時覺得鄰居沒安好心,擔心孩子跟着受欺負,作為男人的小林更是倍感屈辱,覺得自己沒本事,心裡感到窩囊憋屈。

什麼世道不公,什麼生活不易,日子過得不痛快,大多是自己找的。

太敏感太要強的背後,是一種骨子裡的自卑。

放不下自尊心,是很多中年人的通病。

小林的大學同學“小李白”就比他想得明白。

世俗意義上講,他比小林活得失敗——詩情橫溢卻隻當了個小公務員,辭職下海又趕上公司倒閉,三結三離留下“五六張嘴”要養活,日子過得更難更苦。

詩雖然不寫了,但“小李白”心氣兒還沒褪下,幾經失敗又另尋出路,如今靠着賣闆鴨發家緻富,還不忘拉着小林:

“我知道你是愛那個面子!你還天真幼稚,要面子一股子窮酸,不要面子享榮華富貴。”

後來,小林幫着小李白賣鴨子,九天掙了一百八,給老婆女兒買了禮物,大家都喜笑顔開。

原來所有糾結都是無用的,所謂光鮮的面子,都比不過實惠的裡子。

有段話是這麼說的:

當你放下面子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懂事了;當你用錢賺回面子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當你用面子可以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是人物了;

而當你一直停留在那裡喝酒、吹牛、睡懶覺,啥也不懂還裝懂,隻愛所謂的面子的時候,說明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很多時候,我們正是缺少一種不在乎、不怕丢臉的灑脫。

當你放下無用的面子,學會低頭和釋懷,這一地雞毛,也能被你弄成雞毛撣子,将生活理順,讓心情豁然開朗。

劉震雲金句(誰不是劉震雲筆下的一地雞毛)6

這部小說寫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距今已經過去了幾十年。

但環顧四周,多少人依舊在雞零狗碎的現實生活中,丢掉夢想,丢掉志氣,丢掉自己,活成一個現實版的小林。

詩人北島曾寫道:

“那時候我們有夢,關于文學,關于愛情,關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中年人的夢想,大都是被生活瑣事撞擊碎的。

一輩子太短,短到我們根本沒有時間回憶感傷。

隻能把面子丢掉,把日子過好,心有餘力時,再去找尋那麼一點浪漫主義。

如同那首歌唱的:“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于晝夜,廚房與愛。”

當你在雞飛狗跳的世界裡仍保持坦然,在庸俗不堪的瑣事中仍不失追求,在日複一日的平淡中仍不熄熱情。

那麼你感受到的人間煙火味,也是難得的清歡。

點個贊吧 ,生活雖然一地雞毛,但你仍然可以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作者:洞見·北方有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