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首趟陸海新通道國際聯運班列

首趟陸海新通道國際聯運班列

汽車 更新时间:2025-02-19 08:44:56

首趟陸海新通道國際聯運班列(中蒙國際聯運列車)1

包頭客運段國際聯運列車車長孫鐵民向中蒙兩國留學生講解出入境注意事項。 郭利剛 攝

首趟陸海新通道國際聯運班列(中蒙國際聯運列車)2

9月26日,國際聯運列車到達二連國際口岸站,在國際換輪庫完成換輪後繼續開往呼和浩特。丁 浩 攝

首趟陸海新通道國際聯運班列(中蒙國際聯運列車)3

9月12日,集甯車輛段二連浩特國際聯運檢修車間正在對出境車輛進行換輪作業,确保出入境旅客列車運行安全。任衛雲 攝

“有一個地方很遠、很遠,那裡有風、有古老的草原……”

歌聲回蕩在車廂裡,讓人久久回味。“幾十年來,這首《烏蘭巴托的夜》已是呼和浩特開往烏蘭巴托4652次列車上的一首‘金曲’,歌詞親切、細膩,每當旋律響起,我們都能感受到中蒙兩國人民的深情厚誼。”國際聯運列車車長布和感受頗深。

26年前,呼和浩特鐵路局包頭客運段首開呼和浩特至烏蘭巴托4652/4651次(境内)、681/682次(境外)國際聯運旅客列車。這趟穿行于中蒙兩國之間的國際聯運列車,架起了促進兩國物資、文化、醫學等方面交流的友誼橋梁。

暢通中蒙“幸福路”

“9月11日,烏蘭巴托上車旅客32名,終到呼和浩特,其中蒙古國旅客7名、法國旅客3名、中國旅客22名。”“9月18日,2車6号包廂4名首次來華的蒙古國學生……”這是列車長布和随身筆記本上的詳細記錄。

“服務好每一名旅客,讓每一趟列車平安出入國門。”2013年,拿到5年蒙古國定期簽證時,布和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責任。

列車穿越沙漠了,需提前關好窗戶;列車通過彎道前,提醒走動旅客站穩扶好;指導來華旅客填寫入境簽單……這些看起來是小事,可在國際聯運乘務組,都是刻在心上的大事。“雖然與外籍旅客在溝通上比較困難,但隻要用心、用情服務,這些國際旅客也會為我們點贊。”4652次列車經集二線從二連浩特國門出境,一路上穿越草原、風沙區、高寒區,經常是夏天一層沙、冬天一層冰。環境雖然惡劣,但列車服務标準從未降低一格。前幾年,列車還沒有随車翻譯時,布和就自我加壓,在不斷強化蒙古語水平的同時,還自學英語,方便了與旅客的交流。随着國際聯運列車客流的增加,乘務組又根據旅客乘車的需求,設計制作了乘車注意事項和“愛心服務卡”,為出境旅遊的旅客制作内容豐富的旅遊攻略。

連接中蒙“絲綢路”

“中國太美了,中國的巨大變化讓我們震驚。”蒙古國商人蘇和每次乘坐這趟列車時,總是豎着大拇指連連稱贊。自20世紀90年代這趟國際聯運列車開行以來,蘇和就在中蒙兩國做起了羊絨制品、皮衣皮件、手工藝品的生意,這趟列車早已成為了蘇和流動的“家”。他告訴記者:“這條線路就是我往來于兩國間的現代‘絲綢路’。”

随着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化,中蒙兩國經濟貿易不斷發展,往來中蒙兩國旅遊、經商、務工的人員越來越多,國内許多知名企業紛紛走出國門,在蒙古國投資建廠。

中蒙兩國的文化交流更是由來已久。2010年,由中蒙兩國電影人共同拍攝的蒙漢雙語故事片《斯琴杭茹》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公映,引起蒙古國觀衆的強烈反響。影片公映後,許多觀衆慕名到訪内蒙古,一時間,這趟國際聯運列車成了中蒙兩國交流的“文化列車”。

2015年,首屆中蒙博覽會重要活動之一的中蒙歌會在呼和浩特市舉行,受到内蒙古年輕人的熱捧。返程途中,蒙古國歌手用歌聲表達對列車服務的贊美,歌聲傳遞着中蒙兩國山水相連的深情厚誼。

多年來,國際聯運列車早已成為一座連接兩國經濟、文化交流的“金橋”。

守護中蒙“友誼路”

坐在寬敞明亮的車廂裡,看着窗外掠過的草原,感受着身邊列車服務人員的細緻關懷,滿都拉圖在回家路上終于可以放松身心品味這異國風情。不久前,蒙古國旅客滿都拉圖因墜馬摔壞了脊椎,在家人的陪同下從紮門烏德乘火車到呼和浩特國際蒙醫醫院進行手術。一路上,列車員熱情服務,細心照顧,還把備用的被子拿來給他墊腿。勝似親人的關照,讓第一次來中國的滿都拉圖備受感動。

多年來,包頭客運段蘭州車隊不斷适應往來中蒙兩國旅客的乘車需求,努力提供溫馨、優質服務,用中、蒙、英三種語言為每個車廂設置愛心提示卡,注明旅客在二連浩特和紮門烏德停車時注意事項;設置重點旅客登記卡,及時了解重點旅客的困難和需求。對于患病、行動不便的旅客,他們主動與二連國際口岸站邊防檢查部門聯系,幫助旅客辦理出入境手續。

26年間,這趟國際聯運列車以高标準、熱情、優質的服務展現了中國鐵路新形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