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鄉下老家一年四季漿水粗糧,除了過年能吃點白面、豬肉外,平時根本不知道還能包肉餃子。實在饞得不行了,大人就包一頓核桃扁食給孩子解解饞。
天水農家扁食,隻有産核桃的地方才有的美食。每年秋收的季節,也是核桃成熟的季節。老家核桃樹遍地,除大部分作為新鮮水果賣掉換錢外,每家每戶要留一部分幹核桃。有的送親朋好友,有的拿給在外工作的兄弟姐妹和孩子,再留一部分自家包扁食吃。
天水東部元龍、吳砦交界的葡萄園一帶的農家扁食,是以核桃仁為主料,配以香油、食鹽、姜末、蔥花、蒜苗(有個别參和豆腐粒的)等佐料調和成餡,用白面片包裝的一道食品。
其做法雖算簡單,但一般人真做不出來。先将核桃砸開取出核桃仁,放在鐵鍋裡炕幹,然後用石槎窩搗碎,有的用擀面杖在案闆上擀碎,直到核桃仁膩糊出油。将核桃仁盛在盆裡,加各種佐料和配菜,扁食的餡就做好了。
包扁食的皮和扁食的包法不像包餃子,手腳笨拙的人是做不到的。和面不能太硬,面擀成比做面條還要薄的薄皮,要切成5-6公分大的梯形面片。在梯形面片上放适量餡子,從梯形面皮上邊卷起将餡子包起來。将面皮兩頭折回三百六十度,再用指頭将面卷兩頭壓緊粘在一起,一顆蝴蝶形(或領結形)的扁食就包成功了。
煮扁食之前,先要炒好臊子湯。臊子湯與天水鄉下臊子面的做法是一樣的,可用大肉臊子炒豆腐、土豆、胡蘿蔔粒或片,放适量青菜燴成菜湯。扁食煮好後用罩兒撈出盛入大老碗中,澆上臊子湯,調入鹽醋、油潑辣子,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核桃扁食就可以上桌美餐了。
現代人吃扁食圖簡單省事,直接像吃餃子一樣,用油鹽醬醋蘸料蘸着吃,大多不去做臊子湯,沒有了原始的風味和既吃又喝的食趣。
在此,不得不說清水扁食。不知是哪位大俠,發明了清水扁食,而且還在市裡、北道城區開有不少扁食店。它與鄉下老家扁食不可相提并論,清水扁食沒有餡,當地人稱“瞎扁食”。就是梯形或四邊形面片用手折壓起來,裡面沒有任何内容。清水扁食的靈魂是幹拌扁食的肉臊子,肉臊子的味道和質量是扁食店決勝的關鍵。
天水鄉下扁食的靈魂是核桃餡,核桃的品質與之搭配的佐料品種決定核桃餡的品質與口味。老家地處秦嶺與隴山過渡地帶,植被茂密,氣候濕潤,光照充足,降雨量适中,早晚溫差較大,生長的核桃個頭适中,果肉緊密,油香味濃,是核桃品系之佳種。用本地自産核桃仁做的扁食的口味,是其它産地的核桃無法媲美的。
在上世紀物資匮乏的鄉下生活,能吃一頓“油湯油水”的核桃扁食,也算是一種幸福、享受!
然而,在物阜民豐的時代,一些人吃盡“山珍海味”,實現了吃貨自由,竟不以為然。真是得隴望蜀,欲壑難填啊!
今天的幸福生活,得益于國泰民安,得益于黨的富民政策,得益于自己雙手雙腳的勤快,三者缺一不可。
國泰才能民安!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2022年清秋 子夜《全景聞視》撰于隴海線葡萄園家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