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北鬥衛星為人類做了哪些貢獻

北鬥衛星為人類做了哪些貢獻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2-21 08:24:05

人民網-環球時報

2019年12月16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兩顆北鬥三号衛星,作為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高密度發射計劃的年底收官之戰,本次發射具有非常重大的節點意義——标志着北鬥三号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

北鬥衛星為人類做了哪些貢獻(北鬥年度七連發)1

搭載北鬥衛星的長征火箭升空瞬間。崔萌攝

北鬥年度“七連發”完美收官

第五十二、五十三顆北鬥導航衛星16日“一箭雙星”成功發射,至此所有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全部發射完畢。而本次發射也是北鬥系統在2019年的第七次發射。

在談到此次發射的意義時,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在西昌對媒體表示,此次發射的2顆北鬥三号系統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标志着北鬥三号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北鬥全球服務能力全面實現,将為全球用戶提供性能優異的導航服務以及全球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等特色服務。

此次發射意味着24顆北鬥三号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全部發射完畢。而這些衛星是在非常密集的發射計劃下完成的。記者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悉,2017年11月以來,僅兩年多時間,中國已連續成功實施18次組網發射,将28顆北鬥三号組網衛星和2顆北鬥二号備份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以平均每月發射1.2顆衛星的高密度,刷新了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組網速度世界紀錄。楊長風表示,按計劃,明年上半年還将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将比預定目标提前半年完成全部組網衛星發射。

航天技術專家黃志澄16日對記者表示,北鬥的高速組網表明我國航天技術已達到高效發展的新水平。我囯火箭和衛星的研制與生産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從過去每年幾顆衛星和幾發火箭提升到現在可以批量生産。同時,這也表明火箭和衛星的研制隊伍與發射測控隊伍之間的合作與協調,已達到十分融洽和高效的程度。

核心星座什麼樣

北鬥三号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是本次發射的一大意義。那核心星座是什麼,由哪些衛星組成呢?

記者從北鬥三号衛星研制抓總單位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獲悉,在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洲“伽利略”等導航系統紛紛以單一軌道衛星部署星座的背景下,中國北鬥采用地球靜止軌道(GEO)/傾斜地球同步軌道(IGSO)/中圓地球軌道(MEO)三種軌道衛星組成混合導航星座,這三類衛星被研制單位愛稱為“吉星”“愛星”“萌星”,其中“萌星”是全球組網的絕對主力。

據北鬥三号衛星總設計師王平介紹,MEO衛星的軌道高度大概是在2萬公裡左右,軌道周期是12小時左右,和地球自轉周期不同步。“從地面上看,由西向東不斷運動覆蓋全球。要想提供全球導航服務,主要是依靠MEO衛星,這也是為何把24顆MEO衛星作為北鬥全球組網核心星座的原因。”

小火箭創始人邢強博士16日對記者表示,北鬥的軌道選擇有自身獨特性,和其他幾大系統并無太多可比性。從自主可控角度,中國建成北鬥系統意義重大。一個大國必須有自主可控的通信、導航和遙感星座。

如何改變日常生活

建成核心星座将對普通人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呢?北鬥三号衛星總設計師王平對記者表示,把24顆中圓軌道衛星都發射入軌以後,就能夠組成一個完整的星座,能夠全天候、全天時實現高精度導航定位服務。通俗講,核心星座搭建完成之後,任何時候、世界上任何地點,北鬥提供的導航定位精度都能夠滿足我們承諾的性能。

而想要實現地面的高精度導航除了天基衛星網絡的性能提升,還需要打造強大的地基增強系統。據記者了解,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和阿裡巴巴共同成立的千尋位置公司提供的地基增強系統已經覆蓋中國絕大部分國土面積,可以為用戶提供動态厘米級和靜态毫米級定位能力。相信随着北鬥全球網絡的搭建完成,普通人可以享受到的導航精度将會更高。未來的導航将不再是哪條道路擁堵,而是精準到哪條路的哪條車道擁堵。

為什麼普通人似乎沒有感受到北鬥衛星的應用呢?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謝軍此前對記者表示,某個導航定位應用場景到底用的是北鬥還是GPS,其實很難分清楚,普通用戶在使用導航軟件時其實并不太在意是哪些衛星提供信号,而更在意使用體驗。謝軍認為,随着北鬥三号衛星網絡日益完善,單個衛星性能越來越好,配套的地基增強系統也越來越成熟,國内用戶在無感知的情況下,北鬥發揮作用的幾率與分量會越來越大。

一位國内知名導航應用的技術專家對記者表示,目前,國内大部分主流手機廠商的手機都内置兼容北鬥系統的芯片,“兼容互操作已成為業界共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