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讀書分享與個人思索

讀書分享與個人思索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6 11:05:42

讀書感悟分享—容桂利他二組 ..【讀書題目】《敬天愛人》 【分享人】财富兄 【讀書感悟】有感于“要有一棵之心,一棵利他之心,一棵真善美之心” 【分享時間】2022年01月01日

讀書分享與個人思索(讀書感悟與分享)1

(病危通知書)

讀書分享與個人思索(讀書感悟與分享)2

(入住心髒重症監護室知情同意書)

昨天上午,電話裡聽到堂嫂焦急萬分,淚流滿面地告訴我說,他在惠州X頓照明公司工作的唯一的兒子志才侄兒突犯疾病,正在醫院做手術。醫生告訴她媳婦說随時都有生命垂危的警示通知。還在外面供應商那裡商讨年前速急交貨的我,立馬放下手中的工作,不顧一切,迅立幫她先備好墊付的足夠資金、再去加油站把SUV車加滿油,快速回到工廠。帶着她和門衛室值班的堂哥,三言二語地交待好頂班人員後,一起直奔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 本來全程走高速公路3個小時足夠到達那裡,但一路上,車水馬龍,堂嫂憂傷不已,連連歎氣和哭聲嗯嗯的。也許怕影響了我行車安全,堂哥強烈要求堂嫂壓制住自已的情感。我亦絲毫不敢懈怠,一股強烈的踐行稻盛先生的“作為人,何謂正确”的使命和擔當使我倍感渾身充滿力量和勇氣,亦時刻提醒我雙眼警惕前後左右行車的車況,必須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确保既要車速快,又要安全高效地護送他們到達目的地。由于不熟悉前去惠州的路,加之導航自動偏向了好幾次,即使預先按侄兒同事彭X先生事先發來的醫院導航去行路,實際卻走了近4個半小時!抱歉至極,折騰了堂哥、堂嫂!趕到侄兒醫院,急匆匆地找到了先前聯系的侄兒好同事彭X和另一位叫阿智的兩位小兄弟。他們把侄兒犯病及手術後的前因後果、現在的狀況、醫生的說話和忠告,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我和堂哥、堂嫂!原來侄兒從前天晚上約七點心髒突然疼痛開始,一直沒太在意,能忍就忍地挨過了一整晚,到昨天早上7-8點,實讓忍不住了,才不得己撥打120急救車送來醫院。彼時拉來醫院的侄兒己臉面己變色,經醫生臨床診斷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詳見醫生下達的《病危通知書》):立刻通過一系列特殊專業手術才以死亡線上把侄兒搶救過來!術後,雖然說,己漸漸恢複意思和能吃點飯菜了,但醫生告訴我們,仍需繼續住在病危重症監護室觀看2-3天,而且随時随地都有心髒驟停,血管破裂和不在人世的巨大風險,(見堂哥簽名的《入住心髒重症監護室告知書》)!徐氏一家親,不可眼睜睜地丢下身邊朋友的生死不管,更何況是自己的至親!這不,堂哥、堂嫂的爺爺,是我爺爺的親大哥,他們家的爸爸和家公是我爸的堂哥,年齡跟我奶奶隻差7-8歲!堂哥、堂嫂小學文化,一輩子呆在老家農村種地種土,是典型的中國老農民。夫妻倆年過六十有五了,老實巴交得連講話都溫溫雅雅,小聲小氣的,生怕人家聽了耳會炸聾似的,聽者常常焦急心煩,而他們依舊卻慢條斯理地隻答問題,從不多說一句話;走得路來,生怕路上的螞蟻會被踩死;做起事來,不急不忙,不慌不張地,真是急死人,阿彌陀佛。正因為都有如此雷同的性格和辦事的能力,加之又隻有小學文化,至今老家他還住在二,三十年前搭建的舊瓦房裡。不過,家境雖說不寬裕,但夫婦倆恩愛有加,相敬如賓,家庭一團和氣,與鄰裡鄉親關系和詣,非常令人心慰。說到這個侄兒,雖說是獨子,但從沒驕奢慣養,堂哥堂嫂管教還是十分嚴厲,而且讀書亦很用功,中考時,總分名到全鎮第一名,市裡前十,被湖南吉首大學4年制中專部錄取,這個初中考上大學裡的中專部的錄取,放在20多年前,其影響和考試成績不亞于高中考上清華和北大了!着實讓做父母和親朋戚友的歡欣鼓舞。不過,侄兒美中不足的性格和獨特為人處事的方式,依然和父母沒多大差别和兩樣,雖然給他帶來了很多真摯的友誼,但卻沒給他帶來多少幸運與财富!20年前,應堂哥、堂嫂的請求,我把侄兒介紹到容桂一家好朋友的燈飾廠當跟單員,釆購和品管。10年前,侄兒自謀出路,遠去惠州,先在雷士照明上班,現在又在X頓照明工作。從昨天見到侄兒的幾個自告奮勇照顧和忙上忙下的同事和朋友得知:平時,侄兒為人處事很棒,和他們都親如兄弟,而且令我驚訝不己的是,這幾個小夥子都學過或正在學稻盛經營哲學和人生哲學,他們共同的老闆就是惠州盛和塾理事長陳實兄。難怪到昨晚快12點了,這幾個塾兄小夥子還在問長問短和關心侄兒的病情之情,心裡好生感動和感激不己!(附見同時好朋友主動代幫侄兒購買的2022年惠保通。侄兒平時在公司都要設保,買了惠保通後,每次醫藥費都可以100%的報銷了。稻盛先生在其《六項精進》有言道:“積善行,思利他”。也在其《敬天愛人》一書亦反複強調,每個人要懷抱一棵心,一棵利他之心,一棵真善美之心!。此時的我,遇到了知音,有點喜出望外!真的,出門在外,人生地不熟,“四海之内皆兄弟”,應該既出錢又出力地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應該多積善行利他之事,應該“知行合一”,少說空話、假話和套話!這兩位素末謀面的塾兄,一見如故,他們的踐行很實在,亦好讓我感動萬分!侄兒從昨天上午的死亡線上硬被技術高超的醫生搶救過來了,9月23日的那次從意外的、突如其來的、瞬間的生死交通事故中神一般相助的活了下來的我,就感同身受到了死後還活着的幸福與幸運:活着,就己經很幸福了,活着就要感謝!滴水之恩,不忘相報!我從小在奶奶身邊生活到13歲,自然對奶奶感情至深,當然,奶奶早在我出生時視我為掌上長孫明珠,痛愛有加。我的奶奶封建思想嚴重,不願火葬土葬異鄉,也不願在城裡辦喪事。生前多次對我核父母說,非要在病世後和埋葬在自家老屋爺爺一起合葬,13年前(即2008年),年逾95歲高齡的奶奶不幸病世,是我這位堂哥的大哥親自在自己家裡搭設靈堂,和我們一起将奶可敬可愛的奶奶送上山,合爺爺合葬在一起,永久安息,彼時的我,心裡好生感激堂哥的大哥。20多年前,我隻身從北方來到南方闖蕩江湖,曆經艱苦卓絕地不懈努力,才創造了屬于自己的事業和家業。由于父親去逝近廿年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均都早己過逝了,就帶着母親和我一家人住。由于工作忙,過年過節道路交通擁擠,母親年事己高,不願回老家的路上去折騰。因此,幾乎是每隔3-5年回老家一堂,平時逢年過節,我都會和妻、子奉上精心購買的水果供奉接進家來的爺爺、奶奶和爸爸遺像前,在母親的祈禱聲中真誠跪地谒拜先祖!2年前,去拜訪堂哥、堂嫂家,目聞目睹整個家境非常貧窮不堪,就竭力奉勸堂哥、堂嫂跟着我來廣東工廠來當門衛和清潔阿姨,包吃包住,每月淨給倆夫婦超4千元。堂哥、堂嫂很信任我,同意跟随我來廣東。雖然,他們把家裡的田、地全承包給人家了,但每年還可以淨收入幾千元。據他們說,平時一年到頭,在老家種10來畝水稻田,真正到手淨賺的錢不過萬元左右。嗚呼,中國的貧困農民,特别是沒有多少文化的農民,思想意識保守的農民,至今還有不少!提高全中國農民文化水平和素質迫在眉睫,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呵。現在堂哥、堂嫂每日的實際工作就是一邊休閑養老,一邊給我工廠照看一下,幹點力所及的和願意幹的事,既工作輕松,又毫無任何壓力和包袱,而且每月定時把工資幾千元打進幫他們開好的存折卡裡。今年放暑假,就和一家人帶着堂嫂遠去韶關翁源去旅遊觀光的好幾天。堂哥、堂嫂來我這裡最大的變化,在于精神面貌明顯變得開朗,能主動與我們交流溝通,臉上笑容天天能見到,家裡經濟越來越好!其實,堂哥、堂嫂在我生活在老家的小時候,很少打交道,對他們的情況也隻知道都是個“阿彌陀佛”的夫婦搭檔。現在,通過近2年在一起的工作和生活,越發感覺到他倆待人的純樸、真誠、善良,處事誠實、認真。現在,我們既是兄弟姐弟,更是守望相助的同事。今年暑假回老家谒拜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父親時,專程去看望了還在老家的侄兒的夫人和她的孩子,侄媳性格也很内向,不善言,至今還在老家農村的一所私立幼兒園當幼教老師,孩子也還在老家上小學四年級。昨天,在了解到有關侄兒的病情後,我就立馬加她微信。說來慚愧,她們夫妻倆都結婚生子近十年了,還是第2次如此匆匆見到她,并微信跟她好言好語的講:志才病情好轉,你們2人不能再異地分開了,彼此都需要照顧了,夫妻一場,生兒育女的,好好珍惜,彼此恩愛與關心!做了核酸報告直接來醫院照顧志才!好好珍惜,家裡孩子要到元月15号考完期終考試後才放學,交給了和她同在幼兒園一起工作的我小姑的媳婦去接送來照理。聽到這個消息,我立馬就打電話給小姑報告了侄兒的病情,請她幫忙照料以下,小姑當天聽到侄兒患病的消息,心裡很着急,當然現在很樂意幫忙照看。現在,萬事俱備,就等她來。果不其然,她馬上告訴我說今晚就直接來醫院照顧他丈夫。由于侄兒還在重症監護室需24小時監護,遵循值班主治醫生的建議,就在醫院對面的公寓訂了一個房,安排其父母臨時暫住2天,以便醫生能在任何緊急情況,随時和他們聯系。安頓和交待好志才父母後,把手機充滿電,閉目休神半小時後,就往回工廠的路上趕!由于夜黑路燈糢糊,有幾個關鍵路口又在維修中,加之,一路山區手機信号弱,原本一路高速隻有150-160的公裡的路,卻走了近5個小時,直到今天零晨2點半才回到工廠。哈哈,雖然說一天下來,奔跑在路上,但心裡卻是美滋滋的,有力量,有擔當,有利他之心和真善美之心的強烈願望卻越來越濃!當然從侄兒患病曆經生死的教訓重,主管醫生鄭重的提醒我,要不熬夜,不長期處在高壓下,要常鍛煉身體和加強營養,我謹記于心,從今晚起就認真踐行。兄弟哥嫂,侄兒,侄媳們:幸福美滿的生活都是靠自己努力奮鬥而來的,我将力所能及地幫助你們早日走上富裕、幸福之路,該有的一切都會擁有的。祝福侄兒一家人:健康平安!祝福堂哥、堂嫂:幸福安康,祝福一切心懷一棵利他之心和一棵真善美之心的人:一生平安、幸福永遠!! 附: 2022年01月01日于工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