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七年級部編版語文期末考試題

七年級部編版語文期末考試題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6 11:14:31

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考試試題

一、基礎知識運用(27分)

閱讀下列語段,完成下面小題。(8分)

載着希望,乘着夢想,我們跟随朱自清探尋春的足迹。有的說春在潤濕的空氣裡( ),【甲】有的人說春在鳥兒的宛轉的曲子裡,【乙】又有的人說春在( )的笛聲裡與春風流水應和着,【丙】還有的人說春就如小姑娘亭亭玉立,楚楚動人,【丁】而老舍筆下的濟南的冬天截然不同。他沒有春的( ),夏的粗犷,秋的( ),冬的咄咄逼人,而是充滿溫情的。人們徘徊在古老的濟南,澄清的河水,秀氣的小山,藍光的天空,這些景象從不同角度完美地展現了冬天的濟南,這真是一個理想的境界,喜愛之情花團錦簇。

1.依次填入文段括号内的詞語讀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項是( )

A.醞釀liàng 嘹亮 驕媚 靜谧nì

B.醞釀liàng 瞭亮 嬌媚 靜谧nì

C.醞釀niàng 嘹亮 嬌媚 靜谧mì

D.醞釀niàng 瞭亮 驕媚 靜谧mì

2.文段中加點的詞語,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A.亭亭玉立 B.截然不同 C.咄咄逼人 D.花團錦簇

3.将“春就是一幅幅充滿古典情韻的水墨畫,美不勝收。”一句放入文段,銜接最恰當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修改正确的一項是( )

A.把“完美”改為“完全” B.在“濟南”後面加“的美麗”

C.把“完美”改為“完整” D.把“展現”改為“體現”

【答案】1.C 2.D 3.D 4.B

【解析】1.考查對字音字形的識記。

醞釀:yùn niàng,本意是造酒的發酵過程,比喻做準備工作。釀:讀 niàng;

嘹亮:liáo liàng,聲音清晰圓潤而響亮。

嬌媚:jiāo mèi,意思是撒嬌妩媚的樣子。不能寫作“驕媚”。

靜谧:jìng mì,意思是安靜 。谧:讀mì;

據此,答案為C。

2.考查詞語的使用。

A.亭亭玉立:形容體态修長的美女或挺拔秀麗的花木。符合語境,使用正确。

B.截然不同:事物之間,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樣。用來寫濟南冬天與别處不一樣,符合語境。

C.咄咄逼人:氣勢洶洶,使人驚懼。運用拟人化手法來寫冬天的特點,符合語境。

D.花團錦簇:像花朵、錦繡彙聚在一起。形容五彩缤紛、燦爛絢麗的景象。不能用來形容人的心情,适用對象錯誤。

故選D。

3.考查句子的銜接。

語句“春就是一幅幅充滿古典情韻的水墨畫,美不勝收”是對“有的人說春在鳥兒的宛轉的曲子裡,又有的人說春在(嘹亮)的笛聲裡與春風流水應和着,還有的人說春就如小姑娘亭亭玉立,楚楚動人”的總結,且與下面的内容進行對比。所以應該放在【丁】處。

故選D。

4.考查病句的修改。

語句“從不同角度完美地展現了冬天的濟南”是搭配不當,缺少賓語中心語。可在句末加上“的景象”或“的美麗”。

故選B。

5.下列文學常識搭配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史鐵生——當代作家——《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我與地壇》《合歡樹》《病隙碎筆》

B.海倫·凱勒——美國教育家、慈善家——《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C.泰戈爾——印度作家、詩人——《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

D.老舍——現代作家——《蹤迹》《歐遊雜記》《駱駝祥子》《四世同堂》

【答案】D

【詳解】D.《蹤迹》《歐遊雜記》均為朱自清的作品;而非老舍的作品;

故選D。

6.用課文原文填寫。(7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幾度聞。(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2)李白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标遙有此寄》一詩中,表達對遠方朋友思念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淨沙·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風瘦馬”将不同景物巧妙結合,從正反兩面烘托出遊子内心的凄楚悲怆。

(4)一個人應該堅定信念,矢志不渝。正如《〈論語〉十二章》中所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岐王宅裡尋常見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于詩歌的理解和背誦能力。默寫題不論分幾種類型,都是以記憶、積累為根本的,然後在此基礎上加以理解、應用、賞析。解題時一是要看清題目的要求,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合适的詩句,三是答題時不能寫錯别字。注意“岐王”“直”“夜郞”“枯藤”“昏鴉”等易錯字。

7.綜合性學習(4分)

新的學期開始了,我們來到新的學校,認識新的同學。為增進友誼,使同學們盡快找到知心朋友,七年級(1)班決定舉行“有朋自遠方來”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完成以下任務。

(1)【緻開場白】圍繞此次活動,班級開展了一節主題班會,同學們一緻推選你作為此次班會的主持人。請你圍繞主題,設計一段精彩的開場白。

(2)【仿寫句子】依照示例寫句話,以表達你對友誼的感悟。

例句:發誼是一縷輕柔的春風,讓人溫暖舒造。

仿寫:友誼是____,______。

【答案】(1)示例:同學們大家好!如今,我們有緣同窗共讀,同風雨,共歡樂。今後,我們将建立起美好而純潔的友誼,願友誼之花怒放在我們的生命中。七(1)班“有朋自遠方來”主題班會現在開始。(稱呼和問候語;圍繞主題闡述内容;宣布活動開始。語言簡潔、富有激情,能吸引大家的參與興趣。)

(2) 示例一:友誼是一首悠揚的曲子,讓人心曠神怡。 示例二:友誼是一杯甘醇的美酒,讓人回味無窮。

8.名著閱讀(6分)

a.黑瘦,八字須,戴着眼鏡,挾着一疊大大小小的書,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戴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b.她生的黃胖而矮,說話時喜歡切切察察,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着對手或自己的鼻尖。

c.他是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帶着大眼鏡。

(1)在上題所描述的人物中,你最喜歡的人物是誰?為什麼喜歡他(她)?

(2)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在《無常》一文中提到:無常有黑白兩種,白無常又叫_____________,黑無常又叫:____________ 。

(3)《二十四孝圖》着重分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姓名,将“肉麻當作有趣”“污蔑了古文,教壞了後人”。

【答案】(1)示例:藤野先生:認真負責,治學嚴謹,正直誠懇,毫無民族偏見。

長媽媽:阿長雖然唠叨迷信,但她心地善良,熱心幫助孩子解決困難

(2) 活無常 死無常

(3)卧冰求鯉 老萊娛親

二、古詩文閱讀(17分)

(一)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5分)

次北固山下

王灣(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9.下面對這首詩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2分)

A.首聯以對偶句發端,點明詩人出行的方式及途徑的地點,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頸聯既寫景又點明時令,寫出時序交替、匆匆不待,蘊含着一代勝過一代的哲理。

C.尾聯用設問的修辭巧妙道出思鄉之情。

D.全詩寫景逼真,抒情真摯,首尾呼應,渾然一體。

10.展開想象,用生動的語言描述本詩颔聯兩句所展現的景象。(3分)

【答案】9.B 10.示例:潮水起來了,與兩岸平齊,江面顯得無比開闊;此刻我站在船頭,看船帆高高挂起,感受乘船在遼闊的江面順風疾行的惬意。

(二)閱讀下面文官文,按要求回答小題。(12分)

【甲】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選自《世說新語·方正》)

【乙】

管甯割席

管甯、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①過門者,甯讀如故,歆廢書②出看。甯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選自(世說新語·德行》)

(注釋:①乘軒冕:穿着禮服,坐着有圍棚的車。②廢書:放下書。

11.解釋句中加點字。(4分)

(1)陳太丘與友期行

(2)太丘舍去

(3)相委而去

(4)甯讀如故

1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2分)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3.本文出自《世說新語·方正》篇,“方正”指那些品行?甲文中哪些地方體現出陳元方的“方正”? (3分)

14.乙文中的華歆其實是一位善始善終,德行不錯的名士,但這篇短文中管甯卻不願意和他交朋友,你能站在管甯的角度說說“割席”原因嗎?你在同學中選擇朋友有标準和原則嗎?請說出1-2條。(3分)

【答案】11.(1)約定;(2)離開;(3)舍棄;(4)舊的,以前的。 12.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13.“方正”指人的行為、品性正直,合乎道義。陳元方的“方正”體現在:①他懂得“信”的重要性;②他懂得“禮”的重要性;③他的辯駁有理有據,落落大方;④他以“入門不顧”的行為,維護了父親和自己的尊嚴。 14.因為管甯覺得華歆愛慕虛榮,易被外界事物所左右。我擇友的标準與原則:應該選擇志同道合的朋友;應該選擇學習專注有修養的朋友;交友應慎重。

【點睛】參考譯文

【甲】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正午,過了正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後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友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約同行,卻丢下别人先離開了。”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着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乙】管甯和華歆同在園中鋤草,看見地上有一片金,管甯仍依舊揮動着鋤頭和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别,華歆高興地拾起金片而後又扔了它。曾經,他們同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個坐着有圍棚的車穿着禮服的人剛好從門前經過,管甯還像原來一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管甯就割斷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三、現代文閱讀(26分)

(一)閱讀下面的課文節選,完成下面小題。(10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節選)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裡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着,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15.下面文字對本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項是( )(3分)

A.“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作者着重強調了“單是”後面的内容。

B.作者在本段中詳寫了對百草園的總體印象,略寫了短短的泥牆根一帶。

C.作者通過對園中各種事物的描寫,表現了文中的“我”對百草園的喜愛。

D.百草園對于當時年幼的“我”來說,是探索的寶地,是自由自在玩耍的樂園。

16.文段除描寫景物外,還寫了四件趣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在下面。(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段運用了較多的修辭,選你感受最深的一種,先摘出例句,指明修辭手法,再說說例句修辭的表達作用。(3分)

【答案】15.B 16. 找蜈蚣 按斑蝥 拔何首烏 摘覆盆子 17.示例:“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運用拟人,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油嶺、蟋蟀叫聲的悅耳動聽,表達了百草園給兒時的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答案不唯一)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16分)

小區的那個鞋匠攤

徐廷華

①許多事留在了春雨秋月裡,沒了影蹤,我對家門口的這個鞋匠攤,卻常有着别樣的親切。

②認識他已有十多年了。第一次接觸是給我的一雙皮鞋後跟釘個掌。那時他年輕,也就三十出點頭,頭發烏黑發亮,人稱他小宋。殊不知他已是有一個五歲娃的父親了。他和妻子從安徽老家來這個城市謀生,租住在一戶人家搭起的狹小的坯子裡。隻要是無雨晴天,從白雪斑駁的冬季,到青枝綠葉的夏天,他都會早早地在小區沿河的人行“安全島”放上幾張小矮凳,擺起了鞋匠攤。煦陽初照,綠樹成蔭,鳥雀喟啾,環境倒也不錯。在酷熱的夏天,他會在鞋攤前撐起一把大大的太陽傘。别看這不起眼的鞋匠攤,生意倒挺好,我每次路過,總能見到幾個客戶在修鞋。有時天色已很暗了,他還在幹活。

③那次釘鞋掌,小宋給我留下一個初始的好印象。“要皮的還是鐵釘的?”他問。“随意。”我說。他打量了我一下,“你這年紀,就釘鐵釘的吧,雖然走路有點響聲,不過顯得有精神。”我笑了,心想,他挺會說話的,總以為是他的生意經,收費時卻沒見他多要。

④以後家裡隻要鞋出了“問題”,我都會去找他。圖他手藝高、态度好、價格公道。我們漸漸熟悉了,話也就多起來。

⑤一次,我又拎着一雙皮鞋去找他。他接下活,望了望,要我傍晚來拿。我剛好也有急事要去辦,匆匆離去。夕陽西墜時,我去他鞋攤取鞋,鞋已修好了,鞋邊還縫了一圈暗線,似乎還擦了鞋油,輕光雪亮,像新的一樣。趁着這時人少,我們聊起來。

⑥“怎不在老地方了?”

⑦“嗯,這幾年建設文明城市,沿河一溜排改建了綠化帶,栽了花草,有石凳、石椅,還添了不少運動器具,好讓人小憩時鍛煉鍛煉。社區就給我安排在這兒落地。”

⑧“還住老地方?”

⑨他把鞋交給我,笑了,“娃大了,快中學畢業了,租了間房,寬敞些,比過去好些。”

⑩後來我聽周圍鄰裡誇小宋一家,才知道這夫妻倆挺能吃苦,小宋修鞋,從不宰客,厚道得很。他妻子替人家做鐘點工,接三四家的活,把人家的家當自己的家,搞得幹幹淨淨,還要忙自家的事,一刻不得閑,真是眼睛一睜,忙到天黑。娃也拉扯大了。娃很懂事,常幫着他媽媽做家務。

⑪又過了幾年,我褲腰的皮帶斷裂了,想起小宋攤位上有皮帶,就過去買一根,也算給他點支持。他幫我選了一根,還替我系上,打量一番,覺得有點松,又在皮帶上打了個眼,再系時不緊不松。我很滿意,更滿意的是他的為人着想。

⑫我們閑聊時,他好像有點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跟我說:忙了大半輩子,上個月買了套二手房,五六十平方米,娃明年就要考大學了,個頭長得比自己還高,得給他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說着,他指着河對岸靠馬路邊的一幢樓,說那五樓就是他的家,陽光正斜斜地照在陽台上,光燦燦的。

⑬這時又過來一個修鞋的,我望着小宋,他已不再是我當初見到的那個一頭烏黑頭發的模樣了,歲月匆匆,白駒過隙,日子像水一樣地流過,步入中年的小宋平頂發型下已顯露出不少的擡頭紋。他修着鞋,修着修着,人就老了;他也修着歲月,修着修着,幸福卻溢滿在他的滄桑裡。這幸福是他創造的,除了他的勤勞、認真、誠信,更多的是來自他的熱心、真心、愛心。難怪不起眼的鞋匠攤有那麼多的回頭客,生意那麼紅火。

18.閱讀文章,請說說在“我”和小宋的接觸中,他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3分)

19.請結合語境,按要求賞析下面的句子。(4分)

(1)說着,他指着河對岸靠馬路邊的一幢樓,說那五樓就是他的家,陽光正斜斜地照在陽台上,光燦燦的。(賞析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2)他修着鞋,修着修着,人就老了;他也修着歲月,修着修着,幸福卻溢滿在他的滄桑裡。(從句式、語言運用的角度賞析)

20.文章第⑩段寫周圍鄰裡誇獎小宋一家的内容,有什麼作用?(3分)

21.請聯系全文,說說文章最後一段表露出“我”怎樣的情感。(3分)

22.請結合文章内容,分析小宋的人物形象。(3分)

【答案】18.①第一次接觸,他們一家租住在一戶人家搭起的狹小的坯子裡;②第二次接觸,孩子快中學畢業了,他們租了間寬敞的房子;③第三次接觸,孩子快考大學了,小宋家買了一套二手房。 19.(1)“光燦燦”形容光亮耀眼,這裡凸顯了小宋家的陽台在陽光照耀下的美,襯托出小宋買房後的愉悅心情,同時也表明小宋家的生活越來越好了。(2)句式整齊,語言典雅而有韻味,從“修鞋”到“修歲月”,寫出了小宋的年紀逐漸衰老(寫出了時間的流逝),表現了修鞋帶給他的愉快與幸福(從側面反映出他積極向上的人生态度)。 20.①展現出小宋兩口子吃苦耐勞、誠信厚道的品質;②通過他人之口,使人物更真實;③周圍鄰居對他們的稱贊,也為後文中他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埋下伏筆(作鋪墊);④豐富了文章内容。 21.表露出“我”對經時光打磨後小宋的變化的感慨之情,同時,抒發了“我”對小宋努力、積極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贊美,以及“我”對他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勤勞、認真、誠信等美好品質的贊揚。 22.①小宋勤勞,能吃苦。隻要是無雨晴天,他都會早早地擺開鞋匠攤,有時天色很暗了,他還在幹活。②小宋手藝高,厚道,能為他人着想。他在給“我”修鞋時提建議,在換皮帶時多打了一個眼。③小宋熱心、認真、熱愛生活。他沒有改變初衷,一直堅持着自己的本心和手藝,用雙手創造出如今越來越好的生活,收獲幸福。

三、作文

23.根據要求作文。(50分)

幻變為金色花的孩童,一句“我不告訴你,媽媽!”卻讀出了對母愛的不盡依戀;孤獨的小王子負氣離開玫瑰花,沉默無語中也道出了他多麼渴望愛;面對摔碎的布娃娃,浸滿淚水的海倫·凱勒多想告訴她心裡無盡的悔恨……

同學們,在你們成長的生命曆程中,一定也有着不想說,卻又有着不盡言說的歡樂、傷感、悔恨等等的感受吧,那麼,現在請以《我不告訴你, 》或《我想告訴你, 》為題,寫一篇不少于500字文章。

寫作要求:

(1)請選擇一種稱呼(媽媽、老師、同學、玫瑰花……),将标題補充完整,不限文體(詩歌除外)。

(2)内容充實,感情真摯,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

七年級部編版語文期末考試題(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