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根據陳忠實原著改編的85集電視劇《白鹿原》開播,一幅關中50年變遷的史詩畫卷徐徐展開,白鹿原上的風情在一聲秦腔、一片原、一碗面中初現,白鹿兩族人的風雨飄搖在張嘉譯和何冰的鬥嘴和明争暗鬥中埋下伏筆。華商報記者多方采訪,從專家和觀衆的口碑來看,《白鹿原》能成!而在此時時刻,我們尤為想念已經離開的陳忠實先生。在安徽衛視開播慶典上,編劇申捷執筆、秦海璐朗讀的劇組給陳忠實先生的信,讓觀衆為之動容。
颠覆史詩正劇刻闆風貌
三十多年了,您的枕棺之作終于變成了屏幕上的形象呈現給億萬觀衆。我們誠惶誠恐,不知能否對得起您的期望。因為您說過,白鹿原的改編寄希望于電視劇。十幾年來,您對劇版白鹿原能否立項牽腸挂肚。六年前,您與編劇暢談人物原型與每條命運線的走向,直到看到劇本後欣慰碰杯的歡笑依然曆曆在目。——《白鹿原》劇組給陳忠實先生的信
“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這是《白鹿原》原著的開篇。電視劇将白嘉軒的前六房女人化成了原上的六座墳,從完成白家傳宗接代大任的仙草講起。而白嘉軒和鹿子霖這兩人的“相愛相殺”從第一集就已經開始,“兩個人一起跪了兩次祠堂,看起來兄弟情深,但鹿子霖又找各種機會明諷暗嘲白嘉軒無後,那嘴臉簡直和原著中寫得一模一樣,同時也把根深蒂固的傳宗接代思想表現出來了。”熟讀原著的觀衆劉先生稱。還有不少觀衆認為,劇版《白鹿原》颠覆了刻闆的史詩正劇的風貌,沒有了說教式的元素,也沒有以往正劇的“沉悶感”,有的隻是生動的時代群像,“有的細節還挺幽默的,讓人很容易看進去。”
【專家點評】邢小利(白鹿書院常務副院長、《陳忠實傳》作者,參與《白鹿原》電視劇審查):《白鹿原》改編基本忠于原著的人物、情節和精神,但電視劇有自身規律和特點,我覺得電視劇《白鹿原》有兩方面的傾斜,一方面考慮了電視受衆和電視劇的藝術特點;另一方面在有的方面有所展開,展示得更為好看和深化,可以說是震撼人心的作品,沒有辜負陳老對于電視劇的期望。
油潑面葫蘆雞展現民俗細節
因為您是白鹿原的魂呐,您把我們召喚到了這裡。曾幾何時,我們浮躁過,懷疑過,彷徨過,但都有幸因為這部劇從四面八方走上這個原,從此就打上它的烙印,無論走到哪裡都驕傲地對别人說,我們不苟且,不妥協,我們是原上的人!——《白鹿原》劇組給陳忠實先生的信
《白鹿原》的第一個鏡頭,是傻子吼着“吃飽了,喝脹了,和皇上他爸一樣了!”幾句詞,充分展示出當時陝西人的生存狀況,隻要吃飽喝足就什麼都不在乎。而大場面航拍場景,則為全劇定調“史詩”格局,廣闊的白鹿原也随着劇情展現在觀衆眼前,救下仙草時有白鹿原的雪景,送官糧時有白鹿原的溝壑。
劇中很多細節都讓觀衆直接感受到地道的原上風俗。比如陝西八大怪之一的“面條像褲帶”,秦海璐手法熟練地擀面、切面、下面、澆油潑辣子,很多觀衆對這個印象深刻,“白老爺子嘗了一口面,滿臉的滿意,估計就是那個時候想叫白嘉軒娶仙草。那個老碗也用得好,和我屋當年用的一樣。”觀衆陳女士接受華商報記者采訪時說。而鹿老爺子過壽一場戲,又把關中人在家擺席的風俗展示給觀衆,陝西大菜葫蘆雞的亮相讓很多吃貨味蕾大開。觀衆車先生對劇中的台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雖然為了照顧全國觀衆不能說陝西方言,但保留了把爸叫大這一點,我覺得非常好。聽說還有方言版,很期待。”
【專家點評】李星(著名評論家,參與《白鹿原》電視劇審查):《白鹿原》的細節拍的非常飽滿,也很嚴謹。尤其是很多生活細節,都會讓人覺得就是回到了原上。比如你看到的關中的地貌特點,關中人的家庭關系,父子關系、婆媳關系、鄰裡關系,都還原得很好。
編輯:靳聰
精湛演技奠定精良質感
先生,您的孩子們回來了。已記不清上這個原有多少回,也分不清我們與劇中人誰真誰虛,我們就是白嘉軒、鹿子霖、仙草、孝文、孝武、兆鵬、兆海、白靈、黑娃、小娥…… ——《白鹿原》劇組給陳忠實先生的信
昨晚播出《白鹿原》第一集,張嘉譯、何冰、秦海璐、劉佩琦四位金牌戲骨一一登場,精湛的演技令整部劇的精良質感撲面而來。“秦海璐擀面演得真好,步驟感覺全都對,還有白嘉軒他爸吃面時候的表情也很到位。”觀衆車先生稱。此外,白鹿原上的“聖人”朱先生“隻身斥退二十萬清兵”,其儒雅的智者形象也逐漸顯露。張嘉譯、何冰各自塑造出的原上白鹿兩家頂梁柱式的角色“白嘉軒”和“鹿子霖”,擁有着迥異的性格,争鬥半生卻也離不開“白不離鹿、鹿不離白”的相持相守,二人的“族鬥”戲碼也讓這部史詩級正劇更具風味。
【專家點評】邢小利:無論是白嘉軒、鹿子霖等主要人物,還是鹿三這樣的配角都表演得非常好。可能有些人一出來你會覺得和你想象中的不太一樣,但看過幾集之後,你就會發現他就是那個角色。 華商報記者 羅媛媛
專訪《白鹿原》出品人趙安
“原著中的遺憾,陳老寄望電視劇來彌補”
“其實當年我們根本沒有想到會拍這麼長時間,真是無知者無畏。如果開初就想到會等十五年,那我們真的不一定能堅持住。”回憶起電視劇《白鹿原》誕生的艱辛,出品人趙安這樣說。
早知道這樣艱難,不一定能堅持
1999年,《12·1槍殺大案》讓趙安和光中影視名聲大噪,用趙安自己的話說,“拍完以後有點野心膨脹,覺得就應該做好劇。”而這部好劇,就是《白鹿原》,“第一次接觸《白鹿原》是1993年,小說剛出版,一時洛陽紙貴,一書難求。開了一家小書店的同學給我留了一本。一氣讀完,掩卷良久,不能平靜。我們那代人,以看歐美蘇俄文學為榮,報紙都隻看《參考消息》。《白鹿原》讓我有了一種強烈的沖動,想了解自己的故鄉,想了解我們祖輩,想重新解惑,審視,尋根。”
和陳忠實簽下第一份版權合同已經是2001年7月,在西安灞橋西蔣村,前面平頂房後面窯洞的屋子裡,“陳老師抽着他的黑杠子(巴山雪茄),在一紙簡單的合同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到2010年10月,《白鹿原》電視劇的立項批下來了,整整十年,趙安說如果早知道要等這麼久,真不一定能堅持住:“真是無知者無畏。”
劇本改編彌補陳老的遺憾
趙安當時把中國著名的編劇基本都找了一遍,但編劇們都不想接手,怕改不好挨罵,“申捷開始也是不接的,我們最後就是威逼利誘,帶他聊,去現場看,找陳忠實老師來一起聊。最後我們就說寫一點先試試。他就開始大量地做準備,看書。這中間也很多人給他潑冷水。”但寫着寫着,申捷就徹底進入了白鹿原,最後他自己基本上是欲罷不能的一種狀态,有一天他給趙安打電話說:“我把白靈寫死了,哭了一夜。”
而原著作者陳忠實也很關注劇本的改編,趙安回憶:“陳忠實老師曾經請編劇申捷和我長談,他講了他原著中的一些遺憾,有幾個人物他沒有完全展開去寫,比如說朱先生,他講了朱先生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例子,電視劇裡有朱先生靠一張嘴說退20萬的清兵的情節,這就是陳老師給我們講的。”最終申捷的劇本獲得了陳忠實的認可,“當時劇本研讨會開完以後陳老師提出要請編劇吃飯,吃飯的時候陳老師舉着酒杯走到申捷身旁說:‘我看完了,很高興,以後有任何問題你都可以随時找我’。這句話他之前從來沒說過,就是看過劇本之後才這麼說,這讓我們很高興,說明這個劇本得到了陳忠實老師的肯定。”
用2.3億真實還原《白鹿原》
2015年5月,電視劇《白鹿原》在藍田開機了,為了真實反映白鹿原上的風土人情,民風民俗,從選景到道具,整個劇組隻有一個要求:真實還原。還原農民求雨的戲,請民俗專家指導;部隊進城的衣服不确定,就通過《華商報》征集老照片做參考;小腳女人怎麼走路,大量尋找史料。就這樣,《白鹿原》在每個細節上下了大工夫。而這還不夠,《白鹿原》光後期制作做了近一年,導演劉進推掉其他戲投入剪輯,不滿意的地方重新補拍,而這一切都意味着燒錢。“開始就想超個幾百萬最多了,以前我們做項目都沒有超過,但沒想到最後會超這麼多。”趙安說。最終《白鹿原》的投資達到了2.3億。
昨晚《白鹿原》終于掀起了蓋頭,趙安覺得觀衆一定會喜歡《白鹿原》,“因為這是《白鹿原》。我的心理基礎來源于一句老話:情人眼裡出西施。《白鹿原》本來就是大衆心裡扯不斷理還亂的夢中情人。” 華商報記者 羅媛媛
專訪《白鹿原》立項方曲江影視董事長兼總經理梁英建
“向陳忠實先生緻敬,向關中曆史文化緻敬”
電視劇《白鹿原》從立項到播出,七年磨一劍,耗費這麼久的心力,對參與投資制作的幾家公司來說,不可不謂煎熬。華商報記者昨日采訪到立項方及出品方之一的西安曲江影視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梁英建,他表示,選在4月播出,就是要在陳忠實先生去世一周年之際,向他表示緻敬。
用工匠精神打造《白鹿原》
電視劇《白鹿原》從立項到播出,耗時七年,這些時間都去哪兒了?或許電視劇昨日解開蓋頭後,觀衆心中已經有了答案。梁英建說:“從2010年7月22日上報廣電總局立項系統,直到2017年4月14日取得發行許可證,曆經7個年頭。在電視劇制作過程中裡常見的資金、演員檔期、團隊的創作氛圍等問題,在電視劇《白鹿原》裡都不是問題。”那麼制作周期這麼長,是難在什麼問題上了?“就是精益求精。”梁英建說。
開拍伊始,陳忠實先生病中揮毫寫下“激蕩百年國史,再鑄白鹿靜魂”的四尺中堂送給劇組,寄予厚望。藝術總監張嘉譯在創作會上發言,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無限靠近,每一步都力求完美,少留遺憾。總制片人李小飚說,要把白鹿原制作成同類題材的一個标杆,今後同行要拍這類題材的電視劇得把《白鹿原》翻出來看看。
這“軍令狀”立下了,後面執行可就壓力大了。梁英建說:“全組上下都憋着一股勁開始拍攝。白嘉軒的家原來是在棚裡搭建的,花了幾十萬,一看效果一般,太局促,拆掉實景重蓋。有一場大場面戰争戲拍完,導演劉進就是不滿意,說了一句:‘這是《白鹿原》!’重拍用時一周。以至于後來劇組工作人員對誰工作不滿意時,都會說一聲:‘這是《白鹿原》!’全組從導演到演職人員個個着了魔,較着勁。我擔心壓力太大會有人堅持不住,出現問題。好在現在播出了,感謝每一位演職人員,有這樣的創作态度,有這樣的工匠精神雕琢好每個細節,才可能有今天的電視劇《白鹿原》等待觀衆檢驗。”
以獵奇赢取觀衆是要挨罵的
很多名著改編,表現“人生多艱”大命題,往往被質疑“展示苦難”。《白鹿原》在此前的一些藝術形式改編中,有關田小娥的大尺度鏡頭都會被讨論。這也表示它的改編尺度并不好把握。談到這裡,梁英建表示:“首先電視劇注重的是對田小娥人物命運的解讀,不會狹隘地注重視覺沖擊,以獵奇赢取觀衆這樣是要挨罵的,愧對良心的。曲江影視集團是文化國企,我們自身肩負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使命和重任,更要拍好《白鹿原》。”
作為陝西的影視企業,弘揚陝西文化自然是出品方的初衷。梁英建表示:“《白鹿原》小說表現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關中白鹿原上的曆史變化,最能展現陝西本土優秀文化元素。我們大部分拍攝取景地在白鹿原,全面展現了關中的民俗風貌,無疑會對宣傳陝西文化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陳忠實先生生前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看到自己的作品以電視劇的形式搬上熒屏。之所以選擇在4月中旬播出,就是要在陳忠實先生去世一周年之際,向他緻敬,向厚重的關中曆史文化緻敬。” 華商報記者 路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