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家都在說一個詞“消費降級”。
消費降級在小雷身上最明顯的體現是:電影票都要到閑魚買了。
2017 年我幾乎每周都去影院,每場電影9.9-19.9元不等,毫無壓力。現在打開購票 App ,用上各種影城卡,還是要 30 多塊錢。
出門看電影本來就有很多隐形費用:交通、買奶茶、吃飯……這樣算下來,可能要花掉我一天的飯錢。
說到底,還是小雷窮的原因。
于是,在讀者的點撥下,我買票前,都會到閑魚搜一下。。。
真别說,還挺便宜的。
35 塊錢的電影,我通常 20 塊就能買到。
出票速度也快,基本上是秒回的那種。一手交錢一手取碼,交易 hing 愉快。
小雷省了錢還不夠,我難免會去琢磨,閑魚這些低價代拍電影票,到底是怎麼來的??
在小雷一通深挖後,這個問題,終于得到了解答。
低價電影票的來源
小雷在買票時,發現有 3 種情況。
第一種,明确告訴你,隻能買1-2張。
這種隻是個人用戶,不是票販子。
他們的票一般是在銀行活動、購票平台靠手速搶到的,所以數量有限。
emmm這種薅羊毛方法小雷知道,可太費時間了,小雷覺得還是撿現成的比較适合我。
第二種呢,票量充足,但是僅限某地區某影院。
不用懷疑,這種多半是影院的代理。
小雷在微信裡找懂行的哥們打聽了下,他一句話就道出了真相:
這樣說吧,大家網購票時,有沒有注意過服務費?
這 3 塊錢已經算進票價裡了,所以你們平時可能沒啥感覺。
一張26.9塊的票,服務費就占了 11% 。而這個錢,是要分給購票平台的。
想想也是,3塊錢還要分成3份,影院肯定不舍得啊。
所以啊,有些影院自家的會員價比購票平台便宜,就是為了發展自己的會員系統,少讓平台獲利。
既然不想走電商平台,還有一個辦法咯——招線下代理。
讓代理幫忙賣票,賺的就是差價。
大家肯定想問,代理賺錢跟平台賺錢,這不是一回事嗎?
不是的。
影院不但不用給代理錢,代理還要給影院交錢。
而且代理賺的所謂差價,也就是影城溢價。
小雷這樣說吧:
一部電影,假如最低發行價是 20 塊,影城溢價到了35塊。代理價25塊,以28塊賣出,影城也不虧;
但如果在購票平台賣,不管影城定價多少,都要從中再抽錢分給平台,賣得越多分的越多,這很難操控。
沒想到吧?咱們在閑魚上買的,也可能是影院放的私人票。
而第三種,就涉及到灰産層面了。
“全國影院代拍,每張票最少減5元”看到這種描述,小雷立馬就意識到,這背後有一條産業鍊。
什麼人能掌握全國的票務資源呢?黃牛呗。
他們的票哪來的呢?
小雷搶答:一個是技術性搶券,一個是大量購買内部票散票。
大家都知道,購票平台(淘票票貓眼)和銀行(招行等)經常會推出各種優惠購票活動。
像什麼,限時免費搶票↓
0元砍 50 元通兌券↓
我們普通人很少有時間去琢磨這個,可黃牛是不會放過這種機會的。
注冊N個平台賬号
利用搶票軟件
百兆寬帶
……
一通操作下來,囤上百張券完全不成問題。
試想下,通過薅羊毛搞來的免費代金券,再以35塊錢的票價賣出去,簡直就是暴利啊。
你說網上不可能每天都有活動吧?票販子是怎麼維持生計的呢?
小雷在逛二手平台時,無意間挖出了真相——有人在大量收購電影代金券兌換碼。
45 元的通兌券以 30 元的價格收。哪怕他一張票賣 35 元,也能賺 5 塊。
為了套話,小雷給了一張《大約在冬季》全國通兌券。他告訴小雷,因為電影沒什麼人看,隻能以 23 元的價格收。
至于他最後會收買家多少錢,小雷也不得而知。
聊到最後,這位大哥似乎想把我發展成他的長期供應商?
我問他,為啥隻收券?
他見我是個外行,也沒隐瞞:我是上遊鍊,你看到的那些電影票賣家,都是我這裡出票的。
小雷一瞬間明白了,二手市場上的票源,大部分來自黃牛頭子,他們一般不會直接賣票,而是選擇發展代理,大概700元/人。
而那些沒有票源的人,首先就要交一筆入夥費,再從上家取票,轉賣給我們,中間的利潤極低。
為了讓更多人買票,他們還得在二手平台開貼,導流到微信,讓他們變成常客。賣票還要随叫随到,并不比上班輕松。
看到這大家都明白了,低價電影票的水有多深。
黃牛們通過不正當方式搞到券,再經過層層代理,賣給我們。看起來我們占了便宜,可真正受益的卻是黃牛。
最慘的莫過于那些被忽悠去當代理的學生,以為能月入過萬,其實不過是在幫黃牛打工罷了。
貪便宜是人的共性,小雷為了省錢,也經常買低價電影票。
但在看完這篇文章後,大家以後可就要擦亮眼睛了。
不妨想想,這個錢到底是給誰賺去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