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們将迎來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三伏天,俗語有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足以見得三伏天的溫度是相當高的。三伏天有以下兩個特征:一是溫度升高,降水的頻率明顯增加,自然災害發生的可能性會提高;二是三伏天的天氣會相對悶熱,如果不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就會中暑。三伏天每年的持續周期會有差異,今年頭伏是從7月16日開始7月25日結束,中伏是從7月26日開始8月14日結束,末伏是從8月15日開始8月25日結束。
農諺是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對我們的生産生活都具有指導意義。小時候讀書的時候相信大家都聽過“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意思是告訴我們如果遇到燕子壓低高度飛行或者蛇白天出沒在道路上,就有可能是要下雨的征兆。農諺“伏包秋涼飕飕,秋包伏會熱哭”帶有預測性質,以“伏包秋”或者“秋包伏”來預測氣溫的高低,涼飕飕指的是溫度偏低,會熱哭指的是溫度偏高。
想要理解這句農諺就需要從“伏包秋”和“秋包伏”入手,伏包秋指的是立秋當天正好是末伏,秋包伏指的是立秋以後才是末伏。從曆史上的統計來看,秋包伏發生的概率要高于伏包秋,大多數年份立秋是發生在末伏後的,即立秋後的溫度會偏高,人們常說的“秋老虎”就是這種現象。簡單說,三伏天代表的是高溫酷暑,立秋代表的是溫度下降,立秋在末伏前自然溫度會相對高點。
同樣的俗語還有很多,比如“秋後一伏,熱死老牛”,講的是立秋後的伏天溫度會很高,老農在從事農事生産的過程中驅趕老牛,老牛有可能會被熱死。在三伏天裡最炎熱的時候,就是在末伏,尤其是“秋老虎回頭”。小時候常聽村裡的長輩說“頭伏日頭二伏火,三伏烤得沒處躲”,雖然說“伏包秋”的現象會出現,但畢竟是少數,30年時間裡“伏包秋”隻出現過三次,不具備普遍研究的價值。
今年的立秋是在8月7日,末伏是從8月15日開始,是農諺中提到的秋包伏。立秋以後才到末伏,代表着秋老虎要來臨,人們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對農民來說,立秋以後的農事活動會相繼開展,在開展農事勞動的時候要做好防暑工作,同時要做好溫度下降的準備工作。農諺“伏包秋涼飕飕,秋包伏會熱哭”具有指導意義和價值,但不排除在現實生活中個例的出現,緯度、海拔、地形等都會影響溫度和降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