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本質是配資,将資金分配至需要資金的項目上。而實際的表現形式卻是,大資本競相以“大魚吃小魚”的形式,收割着民間無數的小資本。
雖然上面這句話我已盡量說得隐晦,但可能也會緻使這篇文章發不出去,或者半路就無了,看到的都是緣分吧。
先說茅台,為何能漲到那麼高的股價。看過《戰狼2》吧,吳京喝着茅台的場景,曾被視為一個經典的鏡頭,無意間為茅台打了一波大廣告。是吳京的電影讓茅台漲那麼高麼,當然不是,那隻不過是股票講故事的一個縮影罷了。
茅台一直在講的是什麼故事,有曆史性、有代表性、民族品牌、銷量穩定的消費品牌故事。A股中很難再找到第二支這麼有故事可講的股票了,于是大量機構開始持有,這時不是為了收割,其實是為了避險,為了避講其他故事不成功的險,因為總能找到故事讓茅台漲一下。
“講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受。我舉一個例子,為什麼A股有許多人在講股票?如果不是為了講故事,難道是為了公益讓大家都能在股市賺錢麼?如果這些人真的很厲害,賺的錢,足夠讓他們不用為了生計而演戲吧?
至于“收割”,我們開始講過金融的本質是配資,讓資金去到需要它的地方去,那我想問,如果不是收割,茅台漲了這麼多,他籌來的資金應該足夠生産出更多的茅台,以緻更多人都能喝得起茅台吧?而現實呢?并沒有。那配資的資金到底哪兒去了呢?
好了,講完了本質,我們就可以更好地解釋題目中的問題了,茅台已經跌了這麼多了,為何衆多股民期待的“一鲸落萬物生”,大A股自此起飛的場面沒出現呢?
前文我們講到,機構持有茅台其實是避險,而持續了三年的疫情,外部金融環境的動蕩,以至于更多的資本想要尋求比股市更安全的避險地,顯然大A無法滿足,茅台也無法滿足,于是乎,各種的離場出現在各個股市,這時候的股價跌勢,已無關于企業的經營業績到底怎麼樣,也沒人再去提曾經講過的故事現在如何了。騰訊、阿裡巴巴跌,貌似他們也沒失去在互聯網行業的地位;特斯拉也跌,貌似新能源車賣得最好的就是它;蘋果也不咋地,貌似公認賺錢能力最強的企業也是它。
誰都不敢預測明年的全球經濟到底會怎樣,誰也不知道未來世界會發生什麼,好像這樣的情況很正常,但今年更特殊,因為危機是四起的,而不像以往,是從一個點波及開來的。普通百姓大多數都低頭過日子,資本們也選擇收縮停一停。
百姓沒錢了,稍微有錢的也很多選擇了避險,大資本收割誰去啊?
美元為什麼一直在升值,不斷地加息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魔力?還不是避險情緒在其中嘛!但美國以為把資本吸回本土就能解決通脹的問題,實際上呢?并不好用,資本在躺着,它能有用嗎?
一樣的道理,我們期待茅台跌,能讓A股出現“一鲸落萬物生”的場面,也基于資本從茅台出來,到更多其他的股票中去。然而資本是從茅台出來了,不好意思,這次它們并沒有選擇回A股,而是找地方選擇躺着了,那隻能就是“一鲸落,萬物跟着落了”。
其實我們越來越發現,我們漢字真是博大精深,解釋起來一些詞彙總是可以融會貫通,一語雙關。
所謂的金融不過是“禁止普通人的繁榮”,而股市不過是“在講述一個個美麗的故事”。
@10月财經新勢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