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個暑假,面對新的學期,孩子們抱着一切重新開始的心态迎接學校生活,但實際上情況一點兒也沒有改變。本來下定決心“下學期我一定要好好試試看才行”,但是班上的同學都已經彼此認識了,好像很難自然而然地融入某個小集體或是和某個人親近。
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會通過和集體中其他同學的關系來肯定自己,因此,如果在和同學的交往中出現了問題,孩子的自尊心就會受挫。
一開始隻是被某一個朋友拒絕,最後卻變成對自己的不信任,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很容易對自己一直以來的行為、态度、說話方式、外貌等産生懷疑,會生出自己有問題、不夠好、是個怪人等負面的想法,也會生出想要轉學的念頭。
遇到這樣的問題,家長們總是惱怒又無能為力,有的會對孩子進行一番教育,還有的甚至會先打一頓,但這樣做并不能打消孩子的念頭,反而讓孩子更加叛逆。
如何做才能真正解決并打消孩子的念頭呢?在《與青春期孩子的18場關鍵對話》中,作者對這個問題給了家長們很多實用性建議。
01
孩子想轉學,不想上學,不想進教室怎麼辦?
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會通過與班級中其他同學的關系來肯定自己,如果人際交往出現問題,往往就會生出“退學重來”的念頭。
對某些孩子而言,就算他人隻是單純地想親近他們的好朋友,也會給他們帶去威脅,他們會擔心好朋友被搶走,或是他們被疏遠。
父母需要讓孩子明白“與人交往,先從關愛自己開始”“有人不喜歡自己是很正常的事情”非常重要。試着幫助他了解那個拒絕與他交朋友的孩子以及其他孩子的想法,讓他了解“有人不喜歡自己是很正常的事情”。
要讓這個孩子認真思考,其實他并不是沒有和自己親近的好朋友,也讓他試着策劃一些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做的事。
要讓他明白,和相處不愉快的朋友,本來就不會進行基本的問候、日常對話,更不會表現得很親密或放低姿态示好,讓他試着接受“不在乎對方的反應”本來就是個人自由,不要因此就向原本和自己關系還不錯的朋友表現出自己很痛苦、很煩惱的樣子,也不要因此采取說别人壞話的方式來獲得其他朋友的認同。
因為有一天,或許自己又會與所說壞話的孩子和好或變得親近,而之前說的壞話很可能像回旋镖一樣朝着自己飛來,讓彼此的關系再度惡化。雖然對孩子而言,這些方法并不會讓人際交往中的問題全部消失,但至少可以讓他在較短的時間内找回安全感。
其實大部分處于青春期的孩子都有這樣的不安,也都希望能夠獲得他人的關心與支持。父母可以和孩子就如何建立正确的人際關系的問題展開讨論,幫助孩子度過這段時期。似乎越來越多的孩子不懂得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這讓家長們很擔心。
其實,人際交往也是需要學習的,孩子若在家庭中有與父母、兄弟姐妹良性互動的經曆,往往能更好地與家庭以外的人建立起友誼關系。
在《與青春期孩子的18場關鍵對話》中,給了父母們一些可以向孩子提出的一些建議,如自己先打招呼、先開口跟對方說話、主動幫助朋友、幫助了朋友不要期待對方感謝自己、不遲到或缺席、準備好該帶的東西、好好準備考試、準時交作業、上課不打瞌睡、努力念書提升成績;如果真的要轉學,到了另一個學校也不要錯過交朋友的機會,在上下學的路上或休息時間都可能有人跟自己說話,因此建議他們不要戴耳機、穿着要整齊、頭發要整理好、保持儀表端正的狀态、吃完午餐後要好好刷牙等。
02
孩子說:“也沒怎樣,就是不想去啊”怎麼辦?
“沒什麼”是處于青春期的孩子與成人溝通時的常用語言,有時候連他們自己都沒有察覺這句話背後隐藏的含意。
其實父母用心揣摩孩子的内心,認同孩子的處境比威脅和勸導更有用。
“我讨厭去學校,我要休學。”有一天,一個孩子突然對媽媽這麼說,問他理由,他隻是說:“也沒什麼,就是不想去啊。”孩子特别固執,說不去就不去,媽媽雖然慌亂,卻無可奈何,隻好讓他先去學校獲得老師的同意後再說,也就這樣先将問題擱置了。
後來,孩子輾轉到心理咨詢室,對咨詢老師說:“讀書也不能保證一定會成功。”“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作家,但是如果來學校上課的話,練習寫作的時間就會不夠。”“想要有更多的時間,多了解自己。”聽完他的休學理由後,咨詢老師問他是不是還有其他原因,這時候他才說出自己在人際交往中遇到的問題與苦惱。
“沒什麼”是孩子回答問題時很容易脫口而出的話,父母應該怎麼解讀這句話呢?這句話背後可能包含了很多含意,有時候可能連孩子自己也無法察覺它背後的含意。孩子如果突然做出意料之外的行動或說出不同尋常的言語的時候,通常都是有原因的,這些都表露出孩子内心長久以來不斷掙紮的痛苦。
孩子在說“我沒有問題,我很好”的同時,可能下意識地想要逃避某種不舒服與痛苦的感覺,他的表現看上去會很别扭,往往自己就先與其他人保持距離了。
幫助這樣的孩子,家長們需要聆聽“想要休學”這句話背後的含意。可以先以“哦,原來你覺得這麼辛苦啊!”“原來生活中有讓你這麼不舒服和不滿意的事情,竟讓你想要休學啊!”這樣的話語來接近孩子,撫慰孩子的心靈,然後去傾聽并了解孩子的實際情況,并适度地給出建議和幫助。
因為擔憂,若忍不住又是威脅又是勸導地說“無論怎樣都一定要去上學”,這對孩子一點兒幫助也沒有。
請父母記得,即使滿腔怒火,也不要對固執又内心脆弱的孩子說“你自己的人生你想怎樣随便你”“以後後悔了我才不管你”“連這個都辦不到的話,你以後到底要怎麼辦啊”這類氣話,但是像“加油,再忍耐一下,撐過去吧!”這類的慰藉與鼓勵對孩子也沒有什麼幫助,孩子聽到這樣的話,隻會覺得父母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多累。
這時候,不如對孩子說“你真的辛苦了,很累吧”,對他們的處境予以認同,進而讓他們願意與自己做更深入的交流。
03
孩子有事不想跟媽媽說,怕她找到學校去怎麼辦?
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會通過網絡媒體建立社交關系,以回避自己在學校生活中碰到的社交困擾。
父母需謹慎采用類似“去學校理論”等簡單粗暴的方式幫助孩子解決矛盾。
和以前不同,除了成績和升學問題,現在的父母還需要花很大精力關注孩子的社交問題。他們似乎不太擅長與人直接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也比較難建立與維持一段穩定的友誼關系。如果孩子在人際交往中遇到問題,父母的首要任務是判斷孩子究竟是與他人産生了争執,還是遭遇了排擠或霸淩。
有時,就算大家在一起玩得很好,用言語或行動将怒氣發洩在比自己弱的同學身上的事情仍然不斷上演,許多孩子也因此害怕朋友背叛自己,不敢将心裡話和盤托出,時常感到孤單寂寞。在這樣的情況下,與無須見面的網友建立短暫的友誼關系似乎讓孩子覺得更自在。但是,孩子們将日常生活中的紛争轉移到社交網絡中的做法,也會造成新的問題。
這些孩子大多不會去考慮後果,一時沖動,就将自己心裡的想法全部在網絡上公開。因為發布的内容任何人都看得到,網友并不用以自己的真實身份對發表的内容進行評論,所以更容易留下激烈、極端的留言,也更容易凝聚成一個小團體,對某個孩子做出殘酷的攻擊行為,最後發展成言語暴力或網絡霸淩事件。
作為父母,有時候明明知道孩子正面臨着困境,卻找不到合适的應對方法,有時還會做出很不恰當的反應。有些父母會以宣洩自己的情感和表達自己的欲望為先,結果讓孩子陷入更難的境地。
例如,打電話或直接去找讓自己的孩子受傷害的同學理論,把事情鬧得很大,難以收場。處于青春期的孩子與年幼的孩子不同,對他們擺出大人的架子,不但無法讓他們認錯,反而很容易招緻攻擊性的行為,他們十之八九會挑釁:“阿姨,你先管好你自己吧!”你可能想冷靜地面對他們的挑釁,明确地“警告”或溫和地“勸告”對方,但這些方法大概隻對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有效。
當孩子在人際交往中遇到問題時,父母到底應該介入哪種程度,這取決于孩子的個性與實際狀況。其中最重要的是,先充分了解孩子對父母介入的态度。當孩子之間已經從最開始的為小事吵架、開讓對方不舒服的玩笑、在社交網絡上與其他孩子說别人的壞話,發展成了霸淩行為時,如果自己的孩子是被傷害的一方,父母一定要積極主動地介入,以免發生危險。
當然,這并不是說發現後就立馬報警,我們應該先向當事者了解情況,确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父母也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解決方式,詢問孩子自己想要怎麼做也很重要,例如,“要不要去學校找相關負責人?或是和對方直接面對面地溝通?”,等等。
另外,因為班主任能看到孩子從未在父母面前表現出來的一面,所以在了解情況時也要參考班主任的看法與意見,也可以在班主任的安排下與對方的家長見面。
這個過程可能存在很多變量,但是無論如何都别忘了自己的孩子還要與其他孩子一起相處很長的時間,千萬不要讓孩子在學校變得孤立無援。
還有,無論決定用什麼方式解決問題,最好能讓孩子接受心理咨詢,孩子可以在進行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學習如何緩解被排擠或遭遇霸淩時的壓力,以及應對的正确方法,這對孩子會有很大的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