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說過荥穴、井穴、今天就來說輸穴。
輸穴的作用在中醫裡面,“輸”的意思就是輸注、灌注的意思,這就是指精氣所灌注的地方,就和流水一樣,水由淺到深,而這裡的經脈之氣在這裡漸漸凝聚,十分充足。
《難經·六十八難》曰:“俞主體重節痛。”
輸穴在五行裡面,屬于土,我們要知道,土對應的就是脾髒、脾主四肢,所以指體重節痛,渾身酸懶、身體疲倦、關節疼痛,這個時候可以找輸穴,對應調理。
在《黃帝内經》裡面也有相關的記載:《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曰:“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
這裡的意思就是,這種疼痛是好是壞,有一定的間歇性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找輸穴。
輸穴的具體位置1、肺經——太淵穴
肺經主肺,肺經不通暢會影響肺,而肺氣不通暢,會影響到其他經絡。所以這個時候我們需要保持肺經的通暢。
太淵穴作為肺經的輸穴,是天地人之氣交彙地方。
取穴方法:
位于手腕的橫紋外側。
保健方法:
每天按揉這個穴位2-3分鐘
2、心包經——大陵穴
大陵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輸穴和原穴,是心包經精氣的重要輸出之地。
大陵穴,被稱為“心主”,心就是心包經的意思,主是主帥的意思,而心包經顧名思義就是心包在心髒外面,主要是起保護心髒的作用,那麼大陵穴作為心包經上的穴位,自然是能起到護心養心的作用。
有些朋友心事繁多,整天睡不着,這個時候可以選擇大陵穴作為一個養生保健的穴位來進行調養身體。
取穴方法:
大陵穴位于手腕橫紋的中心。
保健方法:
稍微用力的按揉這個穴位3-5分鐘,每天兩次。
3、心經——神門穴
神門穴,是心經的動力之源,神與鬼相對,代表氣的意思,門是進出的門戶的意思,所以神門穴就是人體精氣神的大門
中醫裡面,心藏神,主神明,與我們的精神情志有關,還能間接調節五髒六腑的精氣。
所以,有些朋友暈車,可以通過神門穴來調養心髒,間接調理我們的五髒六腑,從而緩解暈車的難受。
取穴方法:
位于手橫紋的側端,手骨凹陷處。
保健方法:
每天按揉這個穴位2-3分鐘。
4、脾經——太白穴
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和輸穴,這就意味着它是健脾的要穴,對于脾髒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穴位。
這個穴位不僅對腸鳴、腹瀉、腹脹、便秘等脾胃問題有很好的效果,還能治療身體的困重疼痛。
取穴方法:
數字那好大腳趾邊緣向下,明顯摸到骨頭往下的位置,有一處凹陷處,這裡就是太白穴。
保健方法:
每天按揉這個穴位5-10分鐘,微微感覺脹痛為宜,這樣才能夠達到祛濕健脾的效果。
5、肝經——太沖穴
肝髒作為我們身體的重要器官,給我們的身體器官起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太沖穴作為肝經上的“消氣穴”,是幫助人們疏洩郁火怒氣的重要穴位。
平時心煩意亂,心中抑郁難舒的時候,可以按一按這個穴位。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跟肝髒有關的毛病,比如說月經不調、明星肝病等等,都可以經常按揉這個穴位,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取穴方法:
在腳背上,第一第二腳趾骨之間的交彙,附近的凹陷處就是太沖穴
保健方法:
按揉這個穴位2-3分鐘,平常容易生氣或者有郁氣的彭宇,可以每天早晚一次,适當的增加次數。
6、腎經——太溪穴
古中醫認為:“太溪者,山之谷通于溪,溪通于川。腎藏志而喜靜,出太深之溪,以養其大志,故名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
古代中醫更是以太溪穴作為判斷病人的情況,如果太溪穴還有脈搏跳動,那就證明病人腎氣未竭,還可以就救治;如果這個部位沒有跳動了,那就證明已經很嚴重了。
太溪穴,是腎經上的要穴,這個穴位擅長滋陰補腎、磁學可以源源不斷地滋養人體地腎髒,與腎髒地健康息息相關。
所以,有些朋友出現記憶力不好,注意力不集中,脫發白發,腎虛怕冷等情況,就要經常按揉這個穴位,刺激腎經。
取穴方法:
位于足内側,内腳踝最高點與腳跟骨筋腱之間連線的中點處。
保健方法:
按揉這個穴位2-3分鐘
7、大腸經——三間穴
《備急千金要方》說:氣熱身熱,喘;目急痛;口熱口幹,口中爛;吐舌戾頻;頭熱,鼻鼽衄;凡灸瘧,從手臂發者,于未發前予灸三間。
取穴方法:
手拳握,沿着虎口褶皺紋路劃上去,靠近骨頭的地方就是三間穴。
保健方法:
每天按揉這個穴位1-3分鐘。
8、三焦經——中渚穴
《針灸甲乙經》:“狂,互引頭痛,耳鳴,目痛,中渚主之;嗌外腫,肘臂痛,手上類類也,五指瘈不可屈伸,頭眩,颔,額顱痛,中渚主之。”
中渚是三焦經經脈氣血的輸出之地,好好刺激它,可有效地緩解耳鳴、耳聾的症狀。
還可以舒經活絡、通痹止痛,用來治療肩膀、背部、肘、臂痛、、手指不能屈伸、肩周炎、肩關節等毛病。
取穴方法:
位于手背第四、五掌指關節後方凹陷中,液門穴直上1寸處。按壓的時候有明顯的痛感
保健方法:
按揉1-2分鐘
9、小腸經——後溪穴
後溪最早見于《黃帝内經·靈樞·本輸》篇,不僅是手太陽小腸經的輸穴,且是八脈交會之一,直通督脈小腸經。
頸椎病,腰椎痛的朋友,可多按揉,這是福祿穴。
取穴方法:
握拳時,小拇指皮膚褶皺凸起之處,就是後溪穴。
保健方法:
最好就是每天中午1點到下午3點,按揉刺激身體的陽氣。
10、胃經——陷谷穴
陷谷穴,陷是凹陷的意思,谷是山谷。名意是指此穴是在胃經地部經水的聚集之處。
取穴方法:
位于第二趾第三趾相結合的凹陷處
保健方法:
按揉這個穴位2-3分鐘
11、膽經——足臨泣
足臨泣這個穴位很有意思,它的功效與小柴胡湯有異曲同工之妙。
可解表散熱、疏肝和胃,治療胸脅苦滿、食欲不佳,另外對女性的婦科疾病也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它是膽經的“輸”穴,輸就是疏通,就是清理人體淤積的重要機關。
取穴方法:
位于第四趾、小趾跖骨夾縫中
保健方法:
按揉這個穴位2-3分鐘
溫馨提示:
因為這個穴位連接帶脈,而帶脈是專門用來保護女性、預防和治療各種婦科疾病的經脈,所以可以經常刺激帶脈、尤其是按揉這個足臨泣。
12、膀胱經——束骨
束骨穴是治頭痛的一把手,它是膀胱經上的穴位,主治頭痛、目眩、項強、癫痫,腰背麻木等。
每天我們用大拇指尖去上下按揉,可輸布水濕,通經活絡。
取穴方法:
小趾往上走,摸到骨頭之後的凹陷處,在赤白之間就是束骨穴了。
保健方法:
按揉穴位2-5分鐘
或者找專業人士針灸這個部位。
總結:✔ 上樓氣喘籲籲,臉色蒼白,肺不好,找→【肺經太淵穴】
✔ 睡不好,預防心腦血管病,心慌心悸,找→【心包經大陵穴】
✔ 祛濕健脾,脾胃有問題,找→【脾經太白穴】
✔ 愛生氣,月經不調,肝不好等問題,找→【肝經太沖穴】
✔ 記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腎虛等問題,找→【腎經太溪穴】
《黃帝内經·靈樞》:“所出為井,所溜為荥,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
五腧穴:井穴、荥穴、輸穴、井穴、合穴
12荥穴:身體的荥穴,讓你了解十二經絡最基礎的穴位
12井穴:井穴養生,教你如何快速掌握重要的穴位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