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廣州哪些地段會迎來價值爆發?
12月10日,廣州市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公開征求《廣州市城市基礎設施發展“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意見的公告,透露了未來五年廣州重點交通基礎設施的規劃布局。
根據《意見稿》,未來五年,廣州要推進全球領先空港、世界一流港口、世界級鐵路樞紐、華南公路主樞紐、軌道都市圈建設,建設更強輻射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有了《意見稿》,我們可以按圖索骥,尋找廣州下一個地段之王。
1
從“臨空港經濟區”到“空港中央商務區”
《意見稿》明确提出,要建設全球領先的國際航空樞紐,除了完成白雲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建設,配合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規劃建設外,更大篇幅給了空鐵融合、空港中央商務區。
「加快推動 T3 綜合交通中心及高鐵站等項目建設,将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城市軌道引入機場,構建高效便捷的多層次空鐵聯運系統,實現機場與廣州中心城區30分鐘通達、與珠三角城市 60 分鐘通達、與泛珠三角地區主要城市 3 小時通達。
推動臨空經濟與高鐵經濟融合發展,打造廣州空鐵融合經濟示範區。優化空港樞紐産業規劃,高标準建設廣州空港中央商務區、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電商國際樞紐港,推動航空維修及制造、航空物流、航空金融、跨境電商、生物醫藥等産業圈層化布局、鍊條化集聚、高端化發展。」
以前叫臨空港經濟區,現在叫空港中央商務區,名稱的改變,說明廣州對機場的功能定位再次升級:機場也要搞CBD!
從産業結構來看,臨空港經濟區更側重于物流、制造等傳統産業,而空港中央商務區,更側重于會展、金融、商貿等高端服務業,和珠江新城、福田中心區着希望傳統CBD是一樣的,隻不過它依托的是機場。
放眼全國,在大型國際機場旁邊打造CBD已是大勢所趨,上海虹橋就是通過空鐵聯運,從一個純粹的交通樞紐搖身一變,成為與陸家嘴并駕齊驅的CBD。
北京、杭州、天津等城市也紛紛把進場區域變成自貿區,大做“向空而生”的文章。
在此背景下,作為全國三大航空樞紐之一的廣州,也意識到了“向空而生”的必要性,大力打造空港中央商務區。
所以,不要再嫌棄花都偏遠了!空港中央商務區一旦做起來,花都也可以逆襲。
此外,《意見稿》還提到,擴建白雲機場商務航空服務基地(FBO),謀劃南沙、黃埔、從化等通用機場建設,提升通用航空服務能力。不過還在謀劃中,具體位置更是沒定,這裡就不展開講了。
2
推動高鐵進城,白雲站升級,新建魚珠站
《意見稿》還提到:
「建設“五主四輔”鐵路客運樞紐,加快形成 “多站布局、多點到發,客内貨外、互聯互通”客運樞紐格局。(“五主”為廣州站、廣州東站、廣州南站、白雲(棠溪)站和佛山西站,“四輔” 為廣州北站、魚珠站、新塘站和南沙站。)
實施廣州鐵路樞紐能級提升工程, 建成白雲站并升級廣州站、廣州東站,構建廣州站、廣州東站、 白雲站“三站一體”的中心組合樞紐。
擴建廣州北站為北部重要樞紐客站,提升南沙鐵路樞紐地位。實施廣州東至新塘五六線、 廣州至廣州東三四線,提升樞紐聯動調度靈活性。加快建設廣州南至廣州站聯絡線,新建魚珠站,增強高鐵進中心城區能力。」
短短幾句,信息量巨大。
白雲站成最大赢家之一,不僅是“五主四輔”中的“五主”,還與廣州站、廣州東站共同構建“三站一體”的中心組合樞紐,過去“兩站一體”(廣州站、廣州東站)的格局将被改寫,這對白雲站而言,無疑是一次升級。
這說明廣州市區三個火車站要合體。
廣州站周邊形成了著名的批發市場集群,廣州東站則孕育了天河北CBD。站在二者的“肩膀上”,白雲站更具後發優勢,不僅引入了TOD開發模式,而且有5條地鐵線交彙,周邊片區更具想象空間。
白雲站TOD規劃效果圖 圖源:廣州市規劃院
另一個亮點是:新建魚珠站。
在由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報送的《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中,廣州鐵路客運樞紐布局原本為“五主三輔”,如今在《意見稿》中已變成“五主四輔”,新增的“一輔”就是魚珠站,與廣州北站、新塘站、南沙站共同承擔城際交通。
此外,魚珠站還承擔一部分“高鐵進城”的重任,我把這句再單獨拎出來:
「加快建設廣州南至廣州站聯絡線,新建魚珠站,增強高鐵進中心城區能力。」
所以,以後大家談起“魚珠站”,不一定是指魚珠地鐵站,也可以是魚珠高鐵站。
追溯魚珠站的來由,早在2020年初,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航空航運鐵路圖》中,廣州規劃的“一心五向”14座鐵路樞紐群中并沒有“魚珠站”。
圖源: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然而7個月後(2020年8月),國家發改委批複的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示意圖版本中,“突然”出現了“魚珠站”。
圖源:國家發改委官網
這或許可以說明,魚珠是憑着自己“後天”的努力,争取到了更多更優質的資源。
3
推動站城一體,重點建設金融城樞紐
近年來掀起的“TOD熱”,《意見稿》也有布局:
「實施樞紐綜合開發,推動“站城一體”融合發展。重點加快建設金融城站等綜合交通樞紐一體化工程,推進增城南站、南沙站等綜合交通樞紐開工建設,建成一批立體式、複合型城市綜合體,促進交通與城市、産業深度融合發展。」
其中,金融城被重點“照顧”,要求“加快建設”。
今年以來,金融城建設進度明顯加快,彙金中心、保利南方财經大廈均已封頂,酷狗音樂、尚品宅配、鵬瑞等名企紛紛來金融城拿地,金融城北區還新增了3住宅用地,以緩解住宅稀缺現狀。
南沙站為南沙港鐵路新增站,位于南沙樞紐區塊、萬頃沙旁邊,定位為比肩廣州南站的重要樞紐站,将設普速場、深茂場、廣中珠澳場何肇順南虎場四個車場。項目已于今年3月開工,建成後可搭乘鐵路抵達中山、佛山及江門。
南沙站區位示意圖 圖源:廣州南沙發布
4
南沙港是核心功能區,黃埔港區要轉型升級
根據《意見稿》,廣州要建設高水平國際航運樞紐,優化港口功能布局,推進港口轉型升級。
「構建以南沙港區為國際航運樞紐核心功能區、黃埔港區和新沙港區為港口物流重要功能區、内河港為喂給功能區的港口發展格局。
有序推進内港港區、 黃埔港區老港作業區轉型升級,逐步改建一批客運、遊艇與郵輪碼頭,發展水上休閑旅遊産業;
穩步推進黃埔港區新港作業區和新沙港區智慧化升級改造;進一步加快番禺港區、五和港區、新塘港區等内河港區轉型升級,積極發展臨港産業。」
可以看到,“黃埔港區”的出現頻率最高,第一次是明确它的定位——港口物流重要功能區,第二次是明确黃埔港區的老港作業區要轉型升級,發展水上休閑旅遊;第三次是提到要做智慧化升級改造。
在此意義上,以黃埔港區為腹地的黃埔臨港經濟區,将成為未來五年廣州的重點發展片區之一。
黃埔臨港經濟區規劃效果圖
事實上,誕生于2017年的黃埔臨港經濟區起點頗高,與金融城共同組成廣州第二CBD,又與珠江新城、琶洲組成一個“黃金三角”,代表着廣州最先進的生産力。而且因為靠近珠江口,距離中心城區較近,自帶宜居基因。
目前,老黃埔的新項目比如越秀·星航TOD、萬科黃埔新城,打的都是黃埔臨港經濟區的牌。
5
繼續縫合珠江口
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對灣區城市格局最大的影響是什麼?我認為是加速了廣深佛莞等核心城市向珠江口的靠攏。
例如深圳,自2010年以來,就在伶仃洋東側投入巨額财政,打造了深圳灣超級總部區、後海中心區、前海蛇口自貿區等,深入布局珠江口。今年8月前海擴容後,深圳更是将經濟建設主戰場轉移到珠江口,打入了廣州後花園。
廣州自然不會幹坐着,結合“東進南拓”的發展主基調,把南沙港、國家新區、自貿區等國家政策資源與核心發展平台都放在南沙,甩出一系列重磅基建,搶占珠江口的主導權。
正如《意見稿》提到,加密珠江口過江通道,強化珠江東西岸交通聯系。
「加快推進蓮花山通道、獅子洋通道、深中通道、南中高速工程等項目建設,進一步緩解虎門大橋、南沙大橋等過江通道交通壓力,提升珠江口兩岸聯通水平。」
南沙的南沙灣闆塊與明珠灣闆塊、番禺的蓮花山闆塊,可以重點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