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說,不要把自己當作“天選之子”。
這話有兩層意思,1、不要覺得自己特别幸運,機會一定會降臨,因為風險和意外無處不在;2、不要覺得自己不是“天選之子”了,就放棄努力——書也不好好念了,工作也不好好幹了,躺着混吃等死,就連普通的醫保都不願意交了。
要知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你事先有預案、有準備、有計劃,總比事到臨頭一臉懵逼好,臨陣磨槍,不如平時多擦槍,你看哪個戰士平時不是把自己的槍械擦來擦去的?基礎的準備工作,是一定要做的。難道你論文不寫就敢去答辯?難道你駕照不考就敢直接開車上路?你也太小看了這個世界,太高估了你自己。
世界很善變,你卻很脆弱。
做人做事,一定要有風險意識,世事無常,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就連小說家都知道創造這種劇情——諸葛亮上方谷火燒司馬懿,幾乎天衣無縫,卻因為天有不測風雲,一場大雨救了司馬懿父子的性命,讓卧龍功敗垂成。
所以,做人做事,一定要“未慮勝、先慮敗”,想好了,自己萬一輸了怎麼辦?敗了怎麼辦?事情辦砸了怎麼辦?忽然病了怎麼辦?遭遇意外怎麼辦?這不是杞人憂天,而是防患于未然,先把最差的結果想好了,留足了預案和退路,關鍵時刻,就能及時止損,不至于一敗塗地,不能東山再起。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明明大家都知道——幹工作,身體最重要,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保證健康,是一個人養家糊口、發财緻富的最根本所在。但很多人雖然懂得這個道理,卻依然等到把身體搞崩潰了,才想到生命的可貴。不是事到臨頭生病住院了,都不曉得首先要把社保醫保繳納了,舉個例子:“有些手術明明平時交醫保就可以搞定,偏偏到了關鍵時刻還得去水滴籌……”特别是那些收入不低的自由職業者,明明平時舉手之勞的事情,偏偏要搞到捉襟見肘的時候才想到醫保,自己平時沒有風險意識,最後還能甩鍋到中國醫保制度的頭上來。
很多批判中國醫保制度的人,其實很沒良心,因為中國的醫保制度,是真正“普惠性”的醫保,一般情況下,社保中的醫保,就足以應付人們的大部分檢查、治療、手術了。中國人70%的衛生總費用由政府和保險負擔,在社會發展水平較高的一線城市,居民自己負擔的衛生費用不到總額的20%。所以你們說誰從中國的醫療制度中受益最多?我是做過兩次大手術的人,如果沒有醫保,我不确定我能活到現在。
在中國,隻要有醫保,就連開顱手術、血管支架之類的手術,都是普通人可以承受的。很多人沒有出過國,其實并不了解國外所謂的“免費醫療”,比如在英國、澳洲,說是免費,但可以讓你排隊等到天荒地老,最終還是得去私立醫院花個天文數字治療;在美國,中産階級承擔了絕大部分高額醫保成本,如果沒有醫保,你去醫院輸個液、叫個救護車,都有可能讓你破産。絕不可能像中國一樣,無論你有錢沒錢,大家都是一視同仁,拿着醫保卡去公立醫院排隊挂号,兩個小時之内,絕對能讓你看上十幾塊錢的“專家門診”。
所以我說,操心保險的人們,首先要把你的社保正常交了,這才是最基本的“風險控制”,這個東西,能夠保護你就業、就醫……不會出什麼大問題。很多推銷保險的兄弟,上來就搞焦慮營銷,狂噴中國現行醫療保障制度,拿着《我不是藥神》電影橋段當證據,這種營銷,實在是又蠢又壞的豬隊友,智商稅收得太難看。
實際上,有社保打底,再搭配幾個大病保險、意外險,根本花不了多少錢,根本沒有必要聽某些江湖騙子瞎忽悠,從教育到人壽到财産,各種“定制保險”買上一大堆,那隻能叫人傻錢多,鼓勵保險公司開發“垃圾險種”,繼續做爛市場,劣币驅逐良币,所以說,保險市場被搞臭了,那些“韭菜”也是有責任的。
買保險,要從實際出發,了解自身的情況,也了解不同險種的情況,實事求是,保障自己的權益。比如說,如果你是個天天熬夜加班的程序員,你是個全世界亂飛的商務人士,你是家庭唯一的經濟支柱,那麼你确實需要一份“壽險”。還有,“重病險”和“壽險”有哪些重合、哪些沖突,要符合那些條件,都必須花時間搞清楚;某些“分紅型”、“理财型”、“返還型”的保險産品,買的時候一定要謹慎,你要明白,你到底是要一份保險,還是一份資産配置方案。
我建議,隻要不是錢多的沒處花、錢多的令自己恐慌的大佬,最好就把保險當作一種消費品,沖着它的“使用價值”去買,保險就是用來保障你的各種權益的,就是來幫你各種風險兜底的,正常的保險很純粹,沒有那麼多附加條款,也沒有那麼多“贈送”的權益。大部分保險産品推銷員總喜歡推銷理财性質的産品,你猜為什麼?
我建議,不是專業人士,最好不要随便瞎買除了國家社保之外的保險;如果不願意花時間去研究,去學習,或者說沒時間去研究、學習,也不要随便亂碰任何保險産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