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果3歲多的時候,就總結過這樣一句話:“我有3個家,奶奶家,姥姥家,還有我們自己的家。”
3個住所,被開心果說成3個家,别人或許覺得很正常,但是孩子能說出這句話,是因為她在3個家,感受到了老人對她的愛,感受到了“人心”。
01 離異寶媽無家可歸,悟出“家”的真谛
這是一位網友和果媽分享的她親身經曆的故事。
曉梅和老公離婚了,有一個3歲的女兒。離婚原因很簡單,長期的婆媳矛盾,再好的夫妻關系也被攪得一團糟,老公最終還是偏向了自己的親媽。
離婚的時候,和婆家人争孩子,又是一場惡戰。最終,曉梅放棄車、房、錢,隻要孩子,婆家樂颠颠地放人了。
曉梅想,至少自己還有娘家,不怕。
隻是,媽媽接到曉梅電話後,痛罵:“日子過得好好的,你離什麼婚啊!我孫子才出生沒幾天,家裡忙得一團糟,你瞎湊什麼熱鬧。”
當晚,已經離婚的曉梅,隻能搬着兩個大行李箱,一個又一個大袋子,坐着出租車去了旅館。出租車臨走時,還罵了句“晦氣”。
在小旅館的那一晚,曉梅無眠,她不禁開始思考,自己有過家嗎?
或許有過,又或許,并沒能完全擁有。逐漸的,她也“悟出”家的真谛,那就是“人心”。
02 家是否存在,看“人心”
小時候,曉梅是有家的。雖然,爸爸媽媽一直偏心弟弟。但至少,父母也曾真心疼愛了她一場。
曉梅自從嫁出去之後,或許,父母已經将她當做是“潑出去的水”,那個剛出生的小男嬰,才是父母想要的新的家人。
自己,再也擠不進這個家了,因為家人的“心”裡,已經沒有了自己。
第一個家,沒有了。
和老公結婚後,曉梅也曾有過家。
剛結婚的時候,夫妻倆也是你侬我侬。有了孩子後,婆婆百般嫌棄她肚皮沒用,各種挑撥離間。短暫的夫妻情分,又如何比得上幾十年的母子情分?
其實從婆婆開始插手這個家庭開始,曉梅就已經逐漸失去這個家了,因為,老公的“心”已經慢慢将他推出這個家庭,而婆婆自始至終都将曉梅視為家庭的“外來者”。
第二個家,沒有了。
其實無論是第一個家,還是第二個家,曉梅先失去的,都是“人心”,然後逐漸的,家也失去了。
為什麼在我們生活中,總有一種“家不像家”的感覺?其實就是因為,一家人的“心”裡并沒有對方,冷冰冰甚至大吵大鬧,這哪裡是家,這哪裡是過日子,這分明就是“拆家”的開始。
03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一個女人沒有了依靠,還帶着一個孩子,未來的路該如何走?
重新找個依靠,養活自己和孩子?
還是再難也要靠自己,重新給孩子一個家?
很多朋友都憐憫曉梅,想要給她介紹新的對象,但是她都拒絕了。因為她生命中曾經覺得最重要的父母、老公,都把她的“心”給推出去了,所以,她選擇自己給自己一個家,給女兒一個“永遠都在”的家。
曉梅選擇自己辛苦工作賺錢,不再結婚。隻希望有一天女兒想要回來的時候,沒有任何顧慮,因為,這是女兒永遠都在的家。
送過外賣,跑過銷售,哪怕日子清苦,但至少母女倆的心在一起。曉梅覺得,這才是家。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04 活出自己,才有家
其實無論是離婚了的曉梅,還是生在婚姻、家庭中的我們,真的就覺得我們的家“牢固”嗎?又或者說,但凡有一天,你被這個家“擠出去”了,你還有家嗎?
果媽的一個朋友說:“我堂堂一個985高才畢業生,現在當了8年的全職媽媽,養育了兩個孩子,但是老公說我在家遊手好閑?我為了這個家付出所有,這個家卻隻把我當附屬品!”
隻是吐槽完,她繼續回去做全職媽媽了。
是的,很多寶媽活成了家庭的“附屬品”。
尊重,是自己給的,而不是别人給予的。
哪怕是一名寶媽,為什麼不能活出自我呢?尤其是另一半對你還“不理解”、“不諒解”。
果媽另一位朋友,當了1年多的全職媽媽,被婆婆嫌棄,老公對她的态度也開始有些無所謂。然後朋友拿出自己的積蓄請了保姆,自己開始邊為前公司兼職,邊學習,讀研、考律師一氣呵成。
每次老公指責她的時候,她都兩句話回過去:
第一句,那你帶孩子啊,孩子已經斷奶了,現在可以你這個做爸爸的上了。
第二句,我花你錢了嗎?錢不隻是你一個人會賺。
活出自己,家庭責任要麼分攤,要麼談好且家庭地位平等,這樣的女性,更容易赢得更多的尊重,包括來自于丈夫的尊重。
而家,也是在尊重的基礎上,才不容易失去“人心”。
所以,你是選擇活出自己,讓自己更自信、更從容、更獨立,還是希望,自己永遠隻是一個家庭岌岌可危的“附屬品”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