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高古玉打磨抛光

高古玉打磨抛光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2-21 08:45:08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古玉加工,工具決定工藝,工藝決定工痕。本文配12張圖片,真假對比,系統講解。

一、切

1、線切割

從史前開始,切割玉器就有了兩種方式:線切割與片切割。線切割通過線鋸(麻繩、獸皮等)帶動潮濕解玉砂,對玉材進行拉搜,從而将玉切開。

高古玉打磨抛光(學習切磋琢磨在古玉加工過程中的應用)1

線切割形成的痕迹,為孤形波浪狀,呈開口抛物線形,幾乎有相同或相近的重心,高低不平,有抖動。切割痕迹自帶厚重的包漿,有風化現象。如果不經過後期打磨,我們就可以在部分出土玉器中,找到線切割的影子。

高古玉打磨抛光(學習切磋琢磨在古玉加工過程中的應用)2

2、片切割

片切割所用工具為片狀,有兩種形式,一種需使用潮濕解玉砂做介質,另一種為砂岩類磨石,不需要解玉砂。

高古玉打磨抛光(學習切磋琢磨在古玉加工過程中的應用)3

片切割,直接在玉材上進行來回往複推磨,直至将玉器切開。片切割演變到後期的大砣切片,原理是一樣的,隻是動力來源不同。我們在漢代大玉璧等片狀器物上,仍能看到片切割的痕迹。

高古玉打磨抛光(學習切磋琢磨在古玉加工過程中的應用)4

二、磋

磋是古玉加工的重要工藝,從史前到漢代,這種加工方式一直應用。磋就是推磨,加工工具與工藝,類似于上述的片切割。使用片狀金屬或砂岩類工具,帶動潮濕解玉砂或直接在玉器表面往複加工。

高古玉打磨抛光(學習切磋琢磨在古玉加工過程中的應用)5

直到漢代的八刀工藝,仍舊是這種加工方式。漢八刀包括玉蟬、玉豬、玉翁仲與分區玉璧的加強線等。

高古玉打磨抛光(學習切磋琢磨在古玉加工過程中的應用)6

溝底呈現平行狀條痕,這是解玉砂拖砂痕迹,間距不等,粗細不均,線條内有包漿,光澤與外部一緻。這種工藝痕迹,已得到實驗室複原,可信度較高,唯獨工痕内包漿不可仿,這是鑒定要點。

三、琢

琢玉,分為手工刻畫與砣具加工。手工刻畫在高古玉中十分常見,隋唐以後水凳出現,制玉效率大幅提高,手工刻畫工藝逐漸退出曆史舞台。

1、刻畫

高古玉打磨抛光(學習切磋琢磨在古玉加工過程中的應用)7

刻畫所用工具,常為尖銳的石核、燧石等細石器,它們硬度比玉更高,可以直接在玉器表面刻畫。

高古玉打磨抛光(學習切磋琢磨在古玉加工過程中的應用)8

刻畫産生的痕迹,不甚工整。溝底雜亂無章,常見沖出痕。有晶粒狀凸起與長條狀凸脊,這是“硬碰硬”的結果。溝底有附着物,有灰,不能出現新茬。有時會産生崩口,但崩口處也有濃厚的包漿,區别于機器工的拉鎖狀崩口(劃重點)。

2、砣工

高古玉打磨抛光(學習切磋琢磨在古玉加工過程中的應用)9

砣具出現後,加工效率大幅提高。砣子加工下的痕迹,多呈現棗核狀,且出現接砣現象。砣與砣之間,有拼接痕迹,如果後期不經過打磨,我們就會看到清晰的轉彎特征。

高古玉打磨抛光(學習切磋琢磨在古玉加工過程中的應用)10

現代機器工藝也是使用砣具,隻不過轉速不同,現代為單向高速旋轉,解玉砂換成了金剛砂,火氣很重,不同于解玉砂緩慢作用的表象。

高古玉打磨抛光(學習切磋琢磨在古玉加工過程中的應用)11

這是仿品,線條急就,溝底無包漿,大面積高光,很“賊”,要與老的砣工細細比較,方能提高眼力。

四、磨

磨是對加工後的玉器,進行打磨。在古玉制作過程中,由于常用到解玉砂,本身就進行了一次打磨。所以古玉表面,常見拖砂痕。

高古玉打磨抛光(學習切磋琢磨在古玉加工過程中的應用)12

打磨工具,現在推測,可能為磨石、獸皮、葫蘆等,打磨與抛光是不可分割的工序。經過細緻打磨的優質古玉,表面往往呈現玻璃光,在漢代出土玉器中常見。雖然光澤較強,但毫不刺眼,精光内斂,泛着幽幽的寶光。仔細觀察,玉器表面有細緻打磨痕,雜亂無章,氧化後還會有橘皮紋,如水波蕩漾,十分漂亮。

切磋琢磨,至關重要。多看多想多悟,眼力在不知不覺中,日漸提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