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體型
亞洲象是亞洲現存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陸生脊椎動物,全身深灰色或棕色,體表散生有毛發。成年雄性亞洲象,身長為5~7米,肩高約24~31米,尾長為1.2~1.5米,重約2.7~5噸,雌象體形稍小。象的耳朵很大,有豐富的血管以便散熱,頂端有毛刷。同非洲象相比,亞洲象體型較小,耳朵較小,前額較平。通體為灰棕色,前額左右有兩大塊隆起,稱為“智慧瘤”,其最高點位于頭頂,但它的腦卻很小。頭蓋骨很厚,雖然骨骼内充滿了氣孔,可以減輕重量,但頸部的負擔仍然很重。背部向上弓起。四肢粗壯,幾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前肢5指,後肢4趾。
食性
象是草食性動物,在早、晚及夜間,亞洲象會外出覓食,主要食用竹筍、嫩葉、野芭蕉和棕葉蘆等,也會吃農作物如香蕉和甘蔗。亞洲象生活中水是必不可少的,會長途跋涉去尋找水源。它們的消化系統效率不高,一天要有16個小時用來采集食物。一天一隻成年象可以吃進30到60千克食物,但隻有40%的食物可以被吸收。
分布狀況
亞洲象的身影一般出現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溝谷、河邊、竹林、闊葉混交林中。他們喜群居,每群數頭、數十頭不等,在林中遊走後常形成明顯的象路。
早在數千年前,大象還遊蕩在今天的河北地界,即便後來環境變化,它們也能适應大半個中國的氣候。河南修水電站時,曾經挖掘出亞洲象的遺骸。河南的簡稱“豫”,字形裡就藏着一頭“象”。
然而,随着人類活動的步步緊逼,大象在中國大地上一路退卻,最後隻剩下雲南省的西雙版納、普洱、臨滄等零星栖息地,種群數量一度跌至150頭,可以說是“退無可退”。近年來,随着保護力度加強,國内亞洲象的數量緩慢回升到300頭左右,但依然處于瀕危狀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