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新鮮食材帶來的是清甜的本味享受,那麼幹貨泡發後在味蕾間迸發的濃郁滋味則走上了另一個極端,賦予了食材全新的生命。常見的菌類幹貨如是,海鮮幹貨同樣因這舌尖的厚重感備受推崇。在這之中,鮑魚與其新鮮姿态一樣,依舊保有極高的地位,比之鮮鮑反倒在價格和品質上還要更上一台階。
當然時至今日,食客們對幹鮑魚的價格也并無太多異議,考慮到地域、氣候等多方條件影響,加之不同地方對幹鮑魚的加工技術各不相同,更勿論幹鮑魚對于原料的品質和規格較高的要求,以上種種共同導緻幹鮑魚居高不下的價格。因此如何區分、挑選高品質的幹鮑魚,少花冤枉錢就是最基礎的需求,今天鮑叔就跟大家好好唠唠。
1、品種
幹鮑魚的挑選上首先看品種,或者說産地。早前鮑叔介紹過被業内譽為“世界三大名鮑”的網鮑、吉品鮑、禾麻鮑,均産自日本,互有特點。網鮑肉質大而肥厚,用刀切後可以看到魚生橫切面帶有網狀紋路;吉品鮑外高内低如同元寶,鮑身肉厚,色深啡,所以又稱“金元鮑”;禾麻鮑鮑身軟滑,咀嚼容易且易消化,口感較為腍滑甘香,深受老人家喜愛。
除此之外,中國幹鮑、澳洲幹鮑、南非幹鮑、中東鮑魚等同樣是當前市場上的不錯選擇,其品質并不亞于三大名鮑。
2、頭數
在讨論鮑魚品質的環節中,必然躲不開關于“頭數”的衡量,指的是一司馬斤裡包含了幾隻大小均勻的鮑魚,頭數越少意味着鮑魚的個頭越大,價格自然更加昂貴。不過要明确的是,個頭大小并非是衡量質量的絕對标準,很多時候不同品種之間本就存在着價格差異,此時頭數并不具備可比性。
3、溏心
這一點主要還是讨論加工工藝的範疇,隻是溏心現象太具有代表性。溏心是指鮑魚經幹制、漲發後,在烹煮時有意控制時間,直至鮑魚中心部分的膠原蛋白呈現出不凝結的半液體狀态,入口時質地黏軟又保有一定韌度,每咬一口都有少許粘牙的滞澀,就好像軟糖或年糕的口感。
随着幹鮑加工工藝的普及,近年來溏心也不再是日本幹鮑的獨有特征,澳洲等地也開始推出溏心為賣點的商品,幹鮑江湖的格局已然重新洗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