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化胡經》據傳為西晉祭酒王浮著,其實是王浮的編造。他身為祭酒,或許是五鬥米道系統的道士。據說王浮與當時-些名僧辯論“道”的優劣,每每大敗而歸。王浮惱怒之餘,便編造了“老子化胡”的故事。
胡者,此指外國也。如“胡人”、“胡椒”、“胡桃”等。而老子化胡之“胡”,則特指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
老子化胡說的出現,是巧妙地利用了《史記·老子傳》中老子西遊至函谷關著“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的含混說法。最早提出“老子化胡”說法的并不是西晉的王浮,而是在東漢末年襄楷時的某些人,不過極為簡略:延熹九年(166年),(襄)楷自家詣阙上疏曰:……聞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後漢書·襄楷傳》)
浮屠,又作“浮圖”、“佛圖”,是梵文的譯音,一指“佛陀”,即“佛”,又指佛塔。上文為前意。說明當時已有“老子入夷狄為浮屠(佛)”的傳說,并且當時把老子與浮屠同樣作為神加以禮拜。
在《後漢書·襄楷傳》中,尚未明确講到老子到天竺去教化胡人。到三國時,即出現了老子到西方教化胡人的說法,甚至說老子是佛的師父。三國魏·魚豢的《魏略·西戎傳》稱:“《浮屠》所載,與中國《老子》經相出入。蓋以老子西出關,過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屬老子弟子,别号合二十九,不能詳載,故略之如此。”
到西晉時,道士王浮将以上說法進一步發展,編出了一部大書《老子化胡經》。據站在佛教立場的梁朝和尚僧佑說:昔祖(法師)平素之日,與(王)浮争正邪。浮屠屈,即意不自忍,乃作《老子化胡經》以誣謗佛法。(《出三藏記集》卷15《法祖法師傳》)
老子不止化了一個“胡”《老子化胡經》本為佛道之争的産物,佛道二教對此争個不亦樂乎,斷斷續續争論了一千年,直到元朝才結束。随着曆史學和考古學的進展,後來又發現另一外來宗教——摩尼教也摻和了進來。
摩尼教又稱“明教”、“明尊教”、“末尼教”、“牟尼教”。本為波斯古代宗教。公元3世紀時由波斯人摩尼(又譯“牟尼”、“末摩尼”)所創立。在現今世界中,它已經沒有什麼信徒了。
下圖福建省晉江市著名的摩尼教遺迹:草庵。
公元3到15世紀的一千多年間,摩尼教曾在亞洲、非洲及歐洲的許多地區流行,曾是古代曆史中的一個世界性宗教,其所到之處都産生過巨大影響。摩尼教吸收了基督教、佛教、、瑣羅亞斯德教、諾斯替教的宗教思想而形成自己的獨特信仰。
摩尼教崇拜四大尊嚴,即大明神、神的光明(日月)、神的威力和智慧。摩尼教以“二宗三際論”為根本教義。二宗,指光明和黑暗,即善與惡;三際,指初際、中際、後際,即過去、現在和将來。宣稱在初際時,光明與黑暗各擁有自己的王國;中際時黑暗侵入光明王國,光明王國的主宰大明神與黑暗勢力進行着長期抗争;後際時,大明神派出先知摩尼,在摩尼及其宗教的教化下,光明終于戰勝黑暗,光明與黑暗又恢複各自的王國,彼此分離。
下圖新疆高昌遺址出土的回鹘文摩尼教贊美詩。
摩尼教大約在6、7世紀時傳入新疆地區。武則天時,波斯摩尼教高僧拂多誕來到長安,開始在中原地區傳教。
法國學者伯希和上世紀初在敦煌發現的《老子化胡經》中,有“老子化摩尼”的一段經文:
後經四百五十餘年,我乘自然光明道氣,從真寂境,飛入西那玉國蘇鄰國中,降誕王室,示為太子。舍家入道,号末摩尼,轉大法倫。說經戒律定慧等法,乃至三際及二宗門,教化天人,令知本際。上至明界,下至幽途,所有衆生,皆由此度。摩尼之後,年垂五九,金氣将興,我法當盛,西方聖像,衣彩自然,來入中洲,是效也。當此之時,黃白氣合,三教混齊,同歸于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