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突然想做一個決定捐獻遺體

突然想做一個決定捐獻遺體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4-27 17:18:51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正在進行特殊的授課:學生們沒有端坐課桌邊,而是集體肅穆站立;而這堂課的“老師”也沒有站立講台,而是靜靜“躺”在儲櫃裡……11月20日,這裡迎來一位受人尊敬的“大體老師”——韓湘君教授。因為她生前預囑,疾病最後階段不要做無謂的搶救,也不插管,隻求安泰離去,将遺體捐獻給醫學教育事業。

突然想做一個決定捐獻遺體(不插管隻求安泰離去)1

“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也是醫學生們無言的良師。1939年11月,韓湘君出生于上海一個醫學世家,從小耳濡目染,對醫學産生濃厚興趣,一生撲在臨床一線。她長期在上海市盧灣區婦幼保健院工作,成為知名婦科主任醫師,尤其擅長婦科疑難雜症診斷治療,為很多婦女治好了病,也助生了無數新生命。今年11月11日,韓湘君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因病與世長辭。

突然想做一個決定捐獻遺體(不插管隻求安泰離去)2

直到生命的最後,韓湘君享年81歲的生命又開始讓更多生命得到延續。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按照其生前意願,她的家人将其遺體捐獻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11月13日完成了遺體交接,她得以作為“大體老師”,繼續為醫學事業做最後一份貢獻。

韓湘君之女曾在上海交大醫學院臨床醫學七年制專業學習,她透露,母親很早之前就做出了捐獻遺體的決定,“決定用最有價值的方式來支持祖國的醫學教育事業。” 這個抉擇,也得到了她家人的充分理解與堅定支持。

突然想做一個決定捐獻遺體(不插管隻求安泰離去)3

“一個人生命的鑄成,需要無數生命的支援、補充、滋潤和蘊化。”近日出版的《醫學的溫度》一書中,中科院院士韓啟德也說:“一個醫者的合格與成熟,需要知識與實踐的支撐,也需要與周圍人不斷溝通互動,建立起共同面對疾病的醫道。”他在讀書分享會上還表示,“人與任何其他生物一樣,都終有一死;不同的是人會思考生命的意義,人的生命的價值在于給人類社會和後人留下了什麼。理解了這一點,醫者會對醫學有更清醒的定位,患者會對疾病乃至死亡保持相對的淡定。”

突然想做一個決定捐獻遺體(不插管隻求安泰離去)4

“甯可讓學生在我身上錯劃千刀,也不願學生将來在病人錯劃一刀”——醫學是人學,醫道重溫度。據了解,早在1982年,上海交大醫學院就成立了接收“大體老師”的遺體接受站,是上海最早設立的遺體接受站之一。站内老師為遺體捐獻事業付出大量心血和汗水,全年無休且每天24小時待命。截至目前,共有9623人在醫學院登記意願捐贈遺體,其中2980人成為令人敬仰的“大體老師”,用自己的身軀為醫學生們架起通往醫學殿堂的血肉之橋。

欄目主編:徐瑞哲 文字編輯:徐瑞哲

本文圖片來源:上海交大醫學院

來源:作者:徐瑞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