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寵物

 > 槐角丸治痔瘡腫痛

槐角丸治痔瘡腫痛

寵物 更新时间:2024-06-14 16:58:22

痔瘡是一種常見病。俗話說“十人九痔”, 這話可能有些誇張, 但足以證明患病人數之多, 按照病因推論, 其中老年人是痔瘡的高危人群。此病雖然不算是要命的病, 但它非常頑固, 遷延難愈, 給患者的肉體和精神帶來痛苦。而且, 它還會引起其他并發症, 存在着重大健康隐患, 所以必須加強防治。好在自古至今, 人們對它多有認識, 有不少方法治療它, 例如中成藥槐角丸, 就有一定的療效, 是治療痔瘡的常用藥。尤其到了近現代, 手術的治療大行其道, 一些嚴重的痔瘡得到了根治, 所以, 人們對它也不恐怖了。

槐角丸治痔瘡腫痛(為什麼槐角丸能治痔瘡)1

而筋骨疼痛, 老年人更是多見。這裡面有多種因素, 有骨質疏松的, 有退行性關節炎的, 有肌肉勞損的, 有外傷的, 還有因風濕所緻。筋骨疼痛, 免不了用藥, 其中麝香狗皮膏就成了老年人經常見面的“朋友”。還别說, 哪疼了, 來一帖麝香狗皮膏, 還真管事, 有時能立竿見影, 疼痛很快得到緩解。

槐角丸、麝香狗皮膏能治病。但它們治病的機理是什麼?我們怎樣通過認識它們來認識其同類藥物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話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一、為什麼槐角丸能治痔瘡

槐角丸治痔瘡腫痛(為什麼槐角丸能治痔瘡)2

1.痔瘡總述。 (1) 痔瘡定義。痔瘡, 或者稱“痔”, 是臨床上一種最常見的肛門疾病, 根據發生部位的不同, 痔可分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痔的具體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确, 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 目前有多種學說。中醫認為痔瘡的發病因素與風、濕、熱、燥、氣虛、血虛有關。 (2) 臨床表現。内痔好發部位為截石位3、7、11點, 主要表現為出血和脫出。内痔的常見臨床症狀是間歇性便後出鮮血, 部分患者可伴發排便困難。當内痔合并發生血栓、嵌頓、感染時則出現疼痛。外痔發生于肛門外部, 如廁時有痛感, 有時伴瘙癢。常見的外痔主要為結締組織外痔 (皮垂、皮贅) 和炎性外痔。混合痔是臨床上最主要的發病形式, 内痔和外痔的症狀可同時存在, 主要表現為便血、肛門疼痛及墜脹、肛門瘙癢等。 (3) 治療原則。痔的臨床治療以非手術治療為主, 非手術治療無效者可采取手術治療。多數患有低程度内痔疾病的人, 會選擇内科保守治療。保守治療方案包括飲食幹預 (如增加纖維攝入量、多喝水) 、生活方式的改變 (如排便習慣養成) 和藥物治療 (中藥内服與外用、藥液坐浴) 等。

2.認識槐角丸。槐角丸, 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八, 是治療痔瘡的著名常用藥。 (1) 功能主治:清腸疏風, 涼血止血, 有止癢痛、消腫聚、驅濕毒之功效, 主治五種腸風瀉血:糞前有血名“外痔”, 糞後有血名“内痔”, 大腸不收名“脫肛”, 谷道四面胬肉如奶名“舉痔”, 頭兒上有乳名“瘘”, 以及腸風瘡内小蟲、裡急下膿血。 (2) 藥方組成及藥性解析:槐角丸由槐角 (炒) 、地榆 (炭) 、黃芩、枳殼 (炒) 、當歸、防風組成。此方中槐角用量最重, 首選此藥清肝涼血, 自是主藥;地榆性味苦寒, 能使凝血時間縮短, 并有收縮血管作用;再配以擅長清熱止血的黃芩, 能增強槐角清肝、涼血、止血力量, 三藥專為熱迫血行而設。佐以升浮的防風升發清陽, 枳殼疏通氣機、使胃腸運行收縮有力, 可達到壓迫止血目的, 為槐角、地榆之助。用當歸活血, 可使血止而不停淤。全方構思缜密, 選藥精當, 用于痔血, 當有效驗。 (3)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 小蜜丸一次9克, 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4) 注意事項:A.忌煙酒及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B.保持大便通暢。C.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及脾虛大便溏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D.有高血壓、心髒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如正在服用其他藥品, 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E.内痔出血過多或原因不明的便血應去醫院就診。F.服藥3天症狀無緩解, 應去醫院就診。G.用量過大時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 部分患者可有輕度腹瀉;還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 可見肝、脾大;可使中樞神經興奮, 引起驚厥、意識喪失、痙攣;嚴重時可緻呼吸衰竭而死亡。因此, 槐角丸不宜長期服用。

3.止血藥介紹。從以上對槐角丸的簡介中我們可以看到, 槐角丸屬于止血藥。何謂止血藥?凡能夠制止體内、外出血的藥物, 就稱為“止血藥”。衆所周知, 血液為人體重要的物質, 凡出血之症如不及時有效地制止, 就緻使血液耗損, 造成機體衰弱甚至危及生命, 故止血藥的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止血藥主要适用于各部位出血病症, 如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紫癜及創傷出血等。從功用藥性上看, 止血藥多數為涼血藥, 兼有清熱、涼血的作用, 少數為溫熱藥, 一般包括涼血止血藥 (藥性寒涼, 功能涼血止血, 适用于血熱之出血) 、收斂止血藥 (藥性收斂, 功能收斂止血, 可用于出血日久不止) 、化瘀止血藥 (兼有化瘀作用, 功能化瘀止血, 适用于出血而兼有瘀血者) 、溫經止血藥 (藥性溫熱, 能溫經止血, 适用于虛寒出血) 四大方面, 作用各有不同, 應用時需根據各藥性, 選擇相适應的藥物。常用的止血藥包括大薊、小薊、地榆、槐花、槐角、側柏葉、白茅根、苎麻根、荠菜、三七、茜草、蒲黃、五靈脂、降香、花蕊石、白及、仙鶴草、紫珠、棕榈、血餘炭、藕節、雞冠花、花生衣、艾葉、炮姜等。

4.止血藥類中成藥。以止血藥為基礎制成的中成藥不多, 除槐角丸外, 這裡再介紹3款。 (1) 十灰丸:由大薊 (炒炭) 、小薊 (炒炭) 、茜草 (炒炭) 、栀子 (炒炭) 、牡丹皮 (炒炭) 、棕榈 (煅炭) 、側柏葉 (炒炭) 、白茅根 (炒炭) 、大黃 (炒炭) 、荷葉 (煅炭) 、白及組成。涼血止血, 用于吐血、衄血、血崩及一切出血不止諸症。 (2) 三七血傷甯膠囊:由三七、重樓、生草烏、大葉紫珠及提取物、山藥、黑紫、藜蘆、冰片、朱砂組成。止血定痛, 祛瘀生新。用于瘀血阻滞、血不歸經之各種出血證及瘀血腫痛, 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 支氣管擴張、肺結核咯血, 功能性子宮出血, 外傷及痔瘡出血, 胃病等。 (3) 髒連丸:由黃連、黃芩、地黃、赤芍、當歸、槐角、槐花、荊芥穗、地榆炭、阿膠組成。清腸止血。主治腸熱便血、肛門灼熱、痔瘡腫痛。

5.止血藥藥膳。用止血藥制成的藥膳很多, 這裡僅介紹3款材料易得、制作簡單的藥膳。 (1) 大薊炒雞蛋。鮮大薊嫩葉200克, 雞蛋3個, 鹽、味精、蔥花、豬油各适量。将大薊葉去雜質, 洗淨, 入沸水鍋内焯一下, 撈入清水中洗去苦味, 擠幹水切碎;雞蛋磕入碗内攪勻。油鍋燒熱, 倒入雞蛋, 炒至成塊, 劃成小塊, 鏟出備用;再起油鍋, 下蔥花煸香, 投入大薊葉煸炒, 加入鹽炒至入味, 加入少量清水, 放入味精, 将熟時放入炒好的雞蛋, 稍翻幾下, 出鍋即成。涼血止血, 解毒消癰。适用于虛勞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癰瘍腫毒等症。 (2) 三七紅棗炖雞。雞肉200克, 三七10克, 紅棗8枚, 生姜3片, 鹽少許。将紅棗用清水浸軟後去核、洗淨, 待用;三七用清水沖洗幹淨, 切成薄片, 待用;将雞肉去皮, 洗淨, 濾幹水分, 待用。所有材料放入炖鍋内, 加清水适量, 置爐火上, 旺火隔水炖2小時, 放入鹽、味精調味即可, 趁熱食用。止血, 鎮痛, 強身。對于外傷流血不止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3) 地榆粥。地榆20克, 大米100克, 白糖适量。地榆和大米分别洗淨, 放在一起煮粥, 粥熟後放入白糖即可。連吃5天。清涼止血, 對血熱類出血如鼻出血、痔瘡出血等有輔助治療作用。

二、為什麼麝香狗皮膏能治筋骨疼痛

1.筋骨疼痛概述。中醫論筋骨疼痛之症, 認為有如下種種:有氣虛不運之疼, 有血虛不能養筋之疼, 有傷寒溫疫初得之酸疼, 有花柳毒、楊梅入骨之疼, 有年老腎虧之疼, 有少年受勞苦太甚及至中老年之疼, 有跌打損傷之疼等, 不勝枚舉。又有内傷之疼、外感之疼、不内外傷之疼:氣血雙虧, 勞苦過度, 此内傷之疼也;傷寒溫疫初得, 此外感之疼也;跌打損傷, 此不内外傷之疼也。症既不同, 治法各異, 認清筋骨疼痛病症原因是治療的第一步, 最為重要。

槐角丸治痔瘡腫痛(為什麼槐角丸能治痔瘡)3

筋骨疼痛中有一類是由風濕引起的, “四部經典”及《大藏經》稱為“風濕痹症”。此病有多種治療方法, 其中麝香狗皮膏就有治療和緩解的作用。

2.麝香狗皮膏簡介。麝香狗皮膏是老年人的常用藥, 一般人都非常熟悉。 (1) 功能主治:化痞散瘀, 舒筋活絡, 祛風散寒, 活血止痛。用于痞塊聚積、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跌打損傷。 (2) 成分及藥性解析:麝香狗皮膏由大黃、防風、玄參、麝香、當歸、白芷、地黃、羌活、荊芥、黃柏、牡丹皮、烏藥、木鼈子、赤芍、幹姜、獨活、官桂、阿魏、沒藥、乳香、丁香、肉桂、川木香、黃芩組成。方中麝香為君藥, 活血通經, 消腫止痛。輔以當歸、阿魏、沒藥、乳香活血, 化症散結止痛;丹皮、赤芍、玄參、地黃涼血活血;大黃攻逐瘀血。佐以防風、白芷、羌活、獨活、荊芥祛風解表, 勝濕止痛, 以除在表風濕之邪;黃芩、黃柏清熱燥濕, 以除在裡之濕;官桂、幹姜、丁香、肉桂溫助陽氣, 散寒止痛, 以除在裡之寒;三者合用, 溫通活血止痛, 又有木鼈子助以消腫散結。使以川木香、烏藥行氣止痛。諸藥合用, 寒熱并使, 表裡并治, 共奏化痞散瘀、舒筋活絡、祛風散寒、活血止痛之功。 (3) 劑型規格:黑膏藥劑, 每張淨重10克。 (4) 用法用量:外用, 用時加熱軟化, 貼于患處。 (5) 注意事項:孕婦慎用, 皮膚破損者勿用。

3.祛風濕藥介紹。從以上對麝香狗皮膏的介紹中我們不難看到, 麝香狗皮膏有諸種作用, 其中之一就是祛風濕。這就引出了我們要說的話題———祛風濕藥。何謂“祛風濕藥”?凡以祛除風濕、解除痹痛為主要作用的藥物, 就稱為“祛風濕藥”。此類藥物辛散祛風, 苦燥除濕, 性溫散寒, 能祛除關節、經絡等處的風寒濕邪, 達到舒筋、通絡、通痹止痛的目的。有的祛風濕藥有清熱祛風、通絡止痛及補肝腎、強筋骨的作用;部分祛風濕藥兼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和中化濁、活血解毒、息風定搐等作用;還有些藥可用治風寒表證、水腫脹滿、暑濕吐瀉、濕熱瘡毒、毒蛇咬傷、破傷風、痙攣抽搐等症。常用藥有獨活、防己、川烏、蠶沙、松節、丁公藤、尋骨風、馬錢子、雷公藤、徐長卿、兩面針、海桐皮、八角楓、威靈仙、秦艽、絡石藤、木瓜、蕲蛇、烏梢蛇、豨莶草、臭梧桐、絲瓜絡、桑枝、伸筋草、老鹳草、穿山龍、海風藤、五加皮、桑寄生、狗脊、雪蓮花、鹿銜草、千年健等。不過, 使用此類藥需要注意的是, 其多為辛溫燥散之品, 容易傷陰耗血, 故陰虛血虧者慎用。

4.祛風濕藥類中成藥。以祛風濕藥為基礎制成的中成藥較多, 除麝香狗皮膏外, 這裡再介紹幾款常用的。 (1) 壯腰健腎丸。由狗脊、黑老虎、千斤拔、桑寄生 (蒸) 、女貞子 (蒸) 、雞血藤、金櫻子、牛大力、菟絲子 (鹽水制) 組成, 輔料為蜂蜜。壯腰健腎, 養血, 祛風濕。用于腎虧腰痛、膝軟無力、小便頻數、風濕骨痛、神經衰弱。 (2) 小活絡丸。由膽南星、制川烏、制草烏、地龍、乳香 (制) 、沒藥 (制) 組成。祛風散寒, 化痰除濕, 活血止痛。用于風寒濕邪閉阻、痰瘀阻絡所緻的痹症, 症見肢體關節疼痛, 或冷痛, 或刺痛, 或疼痛夜甚, 關節屈伸不利、麻木拘攣。 (3) 木瓜丸。由木瓜、當歸、川芎、白芷、威靈仙、狗脊 (制) 、牛膝、雞血藤、海風藤、人參、制川烏、制草烏組成。祛風散寒, 除濕通絡。用于風寒濕閉阻所緻的痹症, 症見關節疼痛、腫脹、屈伸不利, 局部畏惡風寒, 肢體麻木, 腰膝酸軟。 (4) 風濕骨痛膠囊。由制川烏、制草烏、紅花、甘草、木瓜、烏梅、麻黃組成。溫經散寒, 通絡止痛。用于寒濕閉阻經絡所緻的痹症, 症見腰脊疼痛、四肢關節冷痛;風濕性關節炎見上述症狀者。 (5) 風濕液。由羌活、獨活、防風、秦艽、當歸、白芍、白術、鹿角膠、鼈甲膠、牛膝、川芎、木瓜、紅曲、紅花、甘草、桑寄生組成。補養肝腎, 養血通絡, 祛風除濕。用于肝腎血虧、風寒濕痹引起的骨節疼痛、四肢麻木, 以及風濕性、類風濕性疾病見上述症狀者。

5.祛風濕治筋骨疼痛藥膳。用祛風濕藥治療筋骨疼痛, 這方面也有藥膳可用。下面就向大家介紹幾款。 (1) 豨莶煨羊肉。豨莶草50克, 羊肉200克, 生姜15克, 蔥白25克, 花椒10粒, 鹽、味精、料酒各适量。豨莶草入砂鍋中水煎, 去渣取汁, 備用;羊肉洗淨後入沸水中煮一二分鐘, 撈出切成小條;生姜洗淨切片, 蔥白切段。取鍋置旺火上, 加清水适量, 入羊肉煮沸, 再入姜、蔥、花椒及2匙料酒, 中火煮30分鐘, 加入豨莶草藥汁, 再小火慢煨至肉爛, 放入鹽、味精即成。吃肉喝湯。此藥膳祛風濕, 活絡止痛。對風濕痹痛、四肢酸麻、腰膝無力等症有輔助治療作用。 (2) 黃酒松節泡黑豆。松節200克, 黃酒250克, 黑豆1000克。取松節削成薄片或細條狀, 與洗淨的黑豆一起倒入砂鍋内, 加冷水浸泡半小時, 然後置火上, 中火煮半小時許, 至黑豆熟, 加黃酒250克, 再改用小火慢煮1小時, 直至黑豆酥爛、汁水快幹時離火。揀去松節片, 将黑豆烘幹或曬幹裝瓶。每次嚼食黑豆50粒, 每日3次。祛風散寒, 除濕止痛。适用于風濕痹痛、四肢酸麻、腰膝無力等症。 (3) 薏米木瓜炖豬腳。豬腳1~2隻, 薏苡仁、木瓜、伸筋草、千年健各60克。四藥用紗布包好, 與豬腳同放入砂鍋中, 再放入适量水, 小火煨爛, 去渣, 不放鹽, 吃肉喝湯, 分兩次食用。通絡祛濕, 強健筋骨。适用于風濕骨痛, 嚴重者可經常食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寵物资讯推荐

热门寵物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