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日本男性和女性平均壽命

日本男性和女性平均壽命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6-18 20:54:06

還有人記得“11·11”本來的意義嗎,這個原本定位于孤獨抱團的單身節日搖身一變成了全民狂歡購物節,真的沒有人為單身狗發聲嗎?

然而,單身人士們表示還真的不需要——

“智者不入愛河”

“不婚不育保平安”

“不談戀愛,屁事沒有”

……

在戀愛結婚這件事上,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擺爛”。提及婚姻,大家更是充斥着疲憊、沮喪和毫無期待。

全球範圍内,結婚率和過去幾十年相比日趨下降,“不婚主義”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雖然結婚與否是個人選擇,但是長期的單身或許會對健康産生影響。

01

單身與結婚相比,壽命更短?

今年5月,日本國家癌症中心Manami Inoue團隊在JAMA Network Open發表題為“Association of Marital Status With Total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Asia”的研究論文,該研究使用來自亞洲隊列聯盟 (ACC) ,包含中國、日本、韓國及新加坡在内的62.3萬樣本數據進行了一項隊列研究,以确定婚姻狀況與特定原因死亡率之間的關聯。

研究結果顯示,與已婚人群相比,包括單身、離婚等在内的未婚者的冠心病死亡率會升高20%、癌症死亡率升高6%。未婚個體的總死亡率風險增加15%。這一現象在男性和65歲以下人群中尤為明顯。

日本男性和女性平均壽命(單身與結婚相比)1

(圖源:JAMA Network Open網站)

其實也不難理解,相比于單身狀态人群,婚姻伴侶會幫忙照顧生病的另一方,督促對方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此外,一段穩定的婚姻關系還能帶來更多的情感支持、财力支撐,提升抗壓能力,死亡率較低也在情理之中。

刊登在《臨床腫瘤學》雜志上的一項涉及70多萬癌症患者的研究顯示,相比于獨身者(未婚、離異、分居、喪偶),已婚者更傾向于盡早診治,因此死于癌症的風險降低了20%。不僅如此,實際上,單身的癌症患者可能會遇到“不公正”的治療。比如,有些醫生會因為患者單身、缺乏足夠的社會支持,而拒絕給患者采取副作用高的藥物治療(害怕出現嚴重副作用後無人照顧)。

日本男性和女性平均壽命(單身與結婚相比)2

此外,還有研究顯示,未婚人士的皮質醇(Cortisol)水平較高。皮質醇是腎上腺分泌的一種荷爾蒙。當人體處于高壓狀态的時,腎上腺為應對緊張情緒而分泌皮質醇。當皮質醇長期維持在較高水平時容易引起高血糖,高血壓,降低人體的免疫能力,并且還會增加肥胖的幾率。而良好的陪伴關系有利于纾解壓力和焦躁情緒,降低皮質醇水平,從而提升生命質量和健康水平。

02

婚姻對女性健康的增益不如男性

當然,不是說結婚一定會比單身的健康受益更高,也并非給家裡長輩提供一個催婚的新理由。一段可以相互扶持共同成長的婚姻,自然可以因為對方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的健康和幸福,這點毋庸置疑。然而,就如同《安娜-卡列尼娜》裡提到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婚姻在某種意義上是帶着犧牲性質的賭博,在感情方面,錯誤的選擇可能會招緻災難性的後果。

一段糟糕不幸的婚姻除了能看到的家暴、出軌這些極端行為。還有看不到的“隐性”危險,長久日複一日的争吵、消耗同樣會令昔日愛人變得面目可憎、滿身怨氣。

日本男性和女性平均壽命(單身與結婚相比)3

這是否就印證了低質量的婚姻不如高質量的單身?那麼對于健康的收益是否大打折扣?

然而研究顯示,即使處在不理想的婚姻狀态下 , 已婚男性的健康狀況仍優于未婚男性 。不過,對于女性卻恰恰相反。婚姻狀況不佳的女性出現健康問題的可能性要比未婚女性高出五個百分點 。對于這一結論,研究人員給出的解釋是:在家庭分工中,已婚女性通常需要承擔更多家務和撫育子女的工作,這點可能會中和掉部分因婚姻帶來的健康益處。

根據2020年第四期中國婦女地位調查數據顯示,盡管近十年來夫妻家庭地位更加平等,但女性仍舊承擔着照料家庭的主要責任,已婚女性平均用于照料家人的時間為136分鐘,平均每天家務勞動時間為120分鐘。西方學者的研究也發現,家務勞動性别分工在最近幾十年并未顯著變化。盡管女性在經濟、教育上的地位有所提升,但并未顯著改善其家務勞動的分擔。

長期過度的家務勞作除了會令女性出現腰肌勞損、骨關節不适等情況,還有可能會對心理健康帶來負面影響。在一項研究針對日本婦女的研究中,家務勞作對其抑郁症的誘發幾率比職場壓力更甚,不能确定的家務工作量将女性發生抑郁障礙的風險增加4.077倍。

03

愛與自由,究竟如何抉擇?

婚姻是座圍城,吸引着人們簽訂厮守一生的契約。然而,晝夜囿于柴米油鹽的生活也讓一些城外的人頓步不前,思慮着作為個體的自由與付出。

在不斷變幻的曆史潮流推動下,包括女性地位的提升,節育措施的出現,“彩虹族”群體的發聲,财富的不斷積累和社會保障體系的日趨完善,以及通訊工具和社交網絡的更疊——選擇獨自生活的人群比曆史上任何時段都多。全世界由一人組成的家庭數量到2020年已經增至3.34億人,個人,而不是夫妻、家族正在迅速成為社會組成的基本單位。

一直以來,核心家庭模式(由夫妻雙方及其未成年子女組成)不僅是一段浪漫愛旅的終點,同時因為穩定、集體感強而被視作社會的凝聚力量。也因此,我們對單身群體總是抱有離群索居的刻闆印象,他們孤獨、缺愛,是排斥社會的主力軍。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美國的社會科學家的研究給出了不一樣的結論。獨居浪潮并沒有令大多數的單身人士疏離社交,相反單身人士們更常外出就餐、約見朋友、積極參加社區或者公益活動。在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帶、擴大和發展社交網絡上,他們往往比已婚人士更加的熱情和投入。

日本男性和女性平均壽命(單身與結婚相比)4

總而言之,作為人際關系中的個體,我們擁有設計自己理想生活中的社群的權利和自由。關于結婚or單身孰優孰劣,科學給出的解答是——結婚比單身在健康方面獲益更大,尤其是男性群體。

但在人生的選擇上,并沒有标準答案。

參考文獻:

[1] Leung CY, Huang H, Abe SK, et al. Association of Marital Status With Total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Asia. JAMA Netw Open. 2022;5(5):e2214181.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2.14181

[2] Aizer A A, Chen M H, McCarthy E P, et al. Marital status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cancer[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3, 31(31): 3869.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