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讀書筆記05
時間:2021.02.14
2、用五步流程實現你的人生願望
1.有明确的目标。
2.找到阻礙你實現這些目标的問題,并且不容忍問題。
3.準确診斷問題,找到問題的根源。
4.規劃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案。
5.做一切必要的事來踐行這些方案,實現成果。
以上是個人進化過程發生的5個不同的步驟
必須以清醒、理性的方式來推進這個過程,從更高的層面俯視自身,做到一絲不苟的誠實。
為了幫助自己保持專注和高效,你可以假設自己的人生是一場武術比賽或一場遊戲,目标是克服一個挑戰,達成一個目标。
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是生活的一部分,你需要認識和接受這一點。
2.1 、有明确的目标
a、排列優先順序:盡管你幾乎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任何東西,但你不可能得到你想要的所有東西。
b、不要混淆目标和欲望
合理的目标是你真正需要實現的東西,欲望則是你想要但會阻止你實現目标的東西。欲望通常是直接結果。
c、調和你的目标和欲望,以明确你在生活中真正想要的東西。
d、不要把成功的裝飾誤認為成功本身。
e、永遠不要因為你覺得某個目标無法實現就否決它。
f、謹記偉大的期望創造偉大的能力。
g、如果你擁有靈活性并自我歸責,那麼幾乎沒有什麼能阻止你成功。
h、知道如何對待挫折和知道如何前進一樣重要。
2.2、找出問題,并且不容忍問題
a、把令人痛苦的問題視為考驗你的潛在進步機會。
b、不要逃避問題,因為問題根植于看起來并不美好的殘酷現實。
c、要精準地找到問題所在。
不同的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案。如果問題的原因是技能不足,你也許應當再多練習;如果問題的原因是某種固有的弱點,你也許需要尋求他人的幫助,或者改變你扮演的角色。
d、不要把問題的某個原因誤認為問題本身。
e、區分大問題和小問題。
時間和精力有限,确保你正将其用于探尋大問題,即一旦解決便能帶來最大回報的問題。但同時,留出足夠多的時間來探尋小問題,以确保這些小問題不是更大問題的征兆。
f、找出一個問題之後,不要容忍問題。
2.3 、診斷問題,找到問題的根源
a、先把問題是什麼弄明白,再決定怎麼做。
b、區分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c、認識到了解人(包括你自己)的特性,有助于對其形成合理預期。
人總是難以識别并承認自身的錯誤和弱點,有時這是因為沒有自知之明,但更常見的原因是,自尊心起了阻礙作用。
2.4 、規劃方案
a、前進之前先回顧
回顧一下在你到達現在所處的位置之前,你經曆過什麼(或做過什麼),然後設想為了實現你的目标,你和其他人未來應該怎麼做。
b、把你的問題看作一部機器産生的一系列結果。
俯視你的機器并思考如何改變這部機器以創造更好的結果來從事更高層次的思考。
c、謹記實現你的目标通常有很多途徑。
你隻需要找出一條有效途徑。
d、把你的方案設想為一個電影劇本,然後循序漸進地思考由誰來做什麼事。
e、把你的方案寫下來,讓所有人都能看到,并對照方案執行。
f、要明白,規劃一個好方案不一定需要很多時間。
規劃先于行動
2.5 、堅定地從頭至尾執行方案
a、規劃做得再好,不執行也無濟于事。
b、良好工作習慣的重要性常被大大低估。
c、建立清晰的衡量标準來确保你在嚴格執行方案。
成功的訣竅就是這些!
謹記,這五步中的每一步都源自你的價值觀。你的價值觀決定了你想要什麼,即你的目标。同時謹記,這五步是層層遞進的。
最後還有一件重要的事:你必須善于綜合分析,善于塑造。前三步——設定目标、找出問題、診斷問題,都是綜合分析(意思是既明白你的目标也知曉現實進度)。規劃解決方案和确保方案落實是塑造。
2.6 、謹記:如果你找到了解決方案,弱點是不重要的
你幾乎肯定不可能把每一步都做好,因為每一步都要求不同類型的思維,而幾乎沒有人能擅長所有這些思維
每個人都有弱點。人們犯錯誤的類型通常能揭示他們的缺點在哪裡。通往成功的第一步是知道你的弱點在哪裡,并洞察和應對這些弱點。
a、考察你犯錯誤的類型,并識别你通常在五步流程中的哪一步上做得不好
b、每個人都至少有一個最大的弱點阻礙其成功,找到你的這個弱點并處理它。
你可以自己把它處理掉,也可以找人幫你更好地處理。成功有兩條路:(1)自己擁有成功所需的要素;(2)從其他人那裡得到成功所需的要素。
2.7 、理解你和其他人的“意境地圖”與謙遜性
畫一個坐标系,Y軸代表一個人的“意境地圖”(換句話說就是認知能力), X軸代表一個人謙遜和頭腦開放的程度,從1到10依次增強,
所有人一開始都位于左下方,“意境地圖”不好,頭腦也不開放,而大多數人一生都會悲劇性地、頑固地留在那個位置。你可以沿着Y軸進步(通過學習如何更好地做事),也可以沿着X軸進步。這兩種方式都能增強你認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你的“意境地圖”好而頭腦不夠開放,這也不錯,但不能說太好,你仍将錯過很多有價值的東西。類似地,如果你頭腦很開放而“意境地圖”不好,你或許将難以選擇正确的人來請教,難以選擇正确的觀點來借鑒。既有良好的“意境地圖”又有開放的頭腦的人,總是可以擊敗不是兩者皆有的人。
一旦你明白自己的短闆在哪裡,并變得頭腦開放從而可以得到其他人的幫助,你将會發現,你幾乎沒有實現不了的東西。
3、做到頭腦極度開放
3.1 、認識你的兩大障礙
影響合理決策的兩個最大的障礙是你的自我意識和思維盲點。
a、理解你的自我意識障礙
這裡說的“自我意識障礙”是指你潛意識裡的防衛機制,它使你難以接受自己的錯誤和弱點。
這些需求都源自你大腦裡的一些原始部分,你大腦的這些區域是你感知不到的,所以你幾乎不可能理解它們需要什麼,它們如何控制你!
b、“兩個你”在争奪對你的控制權。
這“兩個你”分别是“有邏輯和有意識的你”與“情緒化和潛意識的你”。
較高層次的你意識不到較低層次的你。這一沖突是無所不在的。
當一個人問“我怎麼放任自己把這一整塊蛋糕都吃了”時,答案是:“因為較低層次的你戰勝了深思熟慮的較高層次的你。”
較低層次的自我就像經過訓練的鬥犬,始終保持戰鬥意識,而較高層次的自我想把事情搞明白。這很容易讓人困惑,因為不管是你還是你打交道的人,通常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大腦裡有這些較低層次的“野獸”,更不用說這些“野獸”在試圖綁架所有人的行為了。
要有效行事,你就絕不能允許“想要自己正确”的需求壓倒“找出真相”的需求。
c、理解你的思維盲點障礙。
我們的思維方式有時會阻礙我們準确看待事物。
我們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所以很自然,我們無法理解自己看不到的東西。
盡管人都有思維盲點,但我們不願意看到這個事實。當你指出某個人的心理弱點時,對方的反應通常像你指出他的身體缺陷一樣,感到不舒服。
一個頭腦封閉的人,有太多先入之見。頭腦封閉的代價極為高昂:當其他人展示各種美妙的可能性和可怕的威脅時,他會視而不見;當其他人提出可能是建設性甚至能救命的批評時,他也不能領會。
這兩大障礙造成的最終結果是,出現意見分歧的各方通常始終堅信自己是對的,而且往往以彼此發怒告終。
當人們遇到難解的問題時也會出現。大多數人在試圖弄明白某件事時是在自己的腦子裡思索,而不是參考所有他們能得到的好想法。結果是他們不斷地跑向自己看到的東西,不斷地在自己的盲點上撞牆,直到失敗迫使他們适應和進化。
适應和進化有三種途徑:
(1)訓練自己的頭腦以反直覺的方式思考(例如有創造力的人通過自律和練習變得更有條理);
(2)利用輔助機制(例如程序化的提醒器);
(3)在自己的短闆上,依靠擅長者的幫助。
想法的不同不一定導緻分裂,也可能産生相輔相成的效果。在任何複雜的計劃中,缺少擁有互補性能力者的幫助,任何人都無法成功。
如何克服這兩大障礙嗎?你能做到,任何人都能做到。
3.2、奉行頭腦極度開放
承認自己有盲點,并以開放的心态接受其他人可能在某件事上比你看得更準,他們試圖指出的威脅或機會确實存在,那麼你就更有可能做出良好的決策。
頭腦極度開放的基礎是一種真誠的擔憂:你在決策時看到的情況也許并不是最符合事實的情況。
頭腦極度開放是一種能力:有效地探析各種不同的觀點和不同的可能性,而不是讓你的自我意識或思維盲點阻礙你。
奉行頭腦極度開放的話,較低層次的你就無法控制你,而始終是較高層次的你在觀察和考量所有不錯的選擇,做出最佳決策。
要做到頭腦極度開放,你必須:
a、誠懇地相信你也許并不知道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什麼,并認識到,與你知道的東西相比,能不能妥善處理“不知道”才是更重要的。
b、認識到決策應當分成兩步:先分析所有相關信息,然後決定。
c、不要擔心自己的形象,隻關心如何實現目标。
d、認識到你不能“隻産出不吸納”。
e、認識到為了能夠從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你必須暫時懸置判斷,隻有設身處地,你才能合理評估另一種觀點的價值。
f、謹記,你是在尋找最好的答案,而不是你自己能得出的最好答案。
g、搞清楚你是在争論還是在試圖理解一個問題,并根據你和對方的可信度,想想哪種做法最合理。
如果雙方水平相當,争論就是合理的;如果一方在這方面明确比另一方更有知識,就應該讓一方做老師,另一方做學生去請教。
正确理解“可信度”這一概念。瑞達利歐定義的“可信”的人有兩個特征:
曾反複地在相關領域成功找到答案(至少成功過三次,擁有過硬履曆);
在被問責的情況下能對自己的觀點做出很好的解釋。
如果你想要成為頭腦極度開放的人,你就應該掌握。
3.3、領會并感激:深思熟慮的意見分歧
在深思熟慮的意見分歧中,你的目标不是讓對方相信你是對的,而是弄明白誰是對的,并決定該怎麼做。
在深思熟慮的意見分歧中,雙方的動機都是真誠擔憂錯過重要觀點,你們彼此要真正看到對方看到的東西。在溝通時應該要讓對方覺得,你隻是在試圖理解而不是在争論,你應該提問而不是做出陳述,以平心靜氣的方式進行讨論,并鼓勵對方也這麼做。
人們在發生分歧時變得憤怒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大多數分歧與其說是威脅,不如說是學習的機會。
這裡不是說你應該盲目接受其他人的結論。在我看來,你既要頭腦開放也要堅定。
通過了解分歧來解決問題确實頗費時間,但你把時間花在這上面才叫物有所值。關鍵是你要對花時間幹什麼、和誰花這時間進行排序。很多人都會和你産生分歧,但你不應該考慮所有人的觀點。跟任何人都頭腦開放不一定有好處,你應該花時間和你能找到的最可信的人探讨觀點。
如果發現讨論陷入了僵局,就商定一個你們都尊重的人,讓他幫着主持讨論。
觀點錯誤并據其做出糟糕的決策,而不是奉行深思熟慮的意見分歧,這是人類的最大悲劇之一
3.4、和可信的、願意表達分歧的人一起審視你的觀點
當問題太過複雜,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内理解,可以找在這方面知識更豐富、可信度更高的人幫我做決策,同時旁聽他們以深思熟慮的方式發表不同意見。
a、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以盡量使其不那麼糟糕。
保持頭腦極度開放,和聰明人一起審視問題,這樣做是有好處的
3.5、識别你應當注意的頭腦封閉和頭腦開放的不同迹象
頭腦封閉的人:
不喜歡看到自己的觀點被挑戰;
喜歡做陳述而不是提問;
更關心是否被理解,而不是理解其他人;
會說類似這樣的話:“我可能錯了……但這是我的觀點。”;
阻撓其他人發言;
難以同時持有兩種想法。他們讓自己的觀點獨大,擠掉别人的觀點;
缺乏深刻的謙遜意識。
頭腦開放的人:
更想了解為什麼會出現分歧;
真誠地相信自己可能是錯的,提出真誠的問題;
經常覺得有必要從對方的視角看待事物;
知道何時做陳述,何時提問;
總是更喜歡傾聽而不是發言。他們鼓勵其他人表達觀點;
會在考慮其他人的觀點的同時保留自己深入思考的能力,他們可以同時思考兩個或者更多相互沖突的概念,反複權衡其相對價值;
看待事物時,時刻在心底擔憂自己可能是錯的。
幾個優秀決策者一起有效合作,效果要顯著好于單打獨鬥的優秀決策者。
3.6、理解你如何做到頭腦極度開放
a、經常利用痛苦來引導自己進行高質量的思考。
你的身體會緊張,或者你的心中會湧起一種惱怒感,想發脾氣。每當出現這些情緒時,你都需要注意,這些都是頭腦封閉的迹象。
意識到這些迹象後,你就可以将其作為線索來控制自己的行為,引導自己走向頭腦開放。長期這樣練習将增強你的能力,讓“更高層次的你”始終處于控制地位。你練習得越多,你的能力就會變得越強。
b、将頭腦開放作為一種習慣。
你養成什麼樣的習慣,就将有什麼樣的生活。
以深思熟慮的方式看待眼前的問題,逐漸地,你的負面情緒出現的頻率就會大大下降,你就會直接成為那種頭腦開放的人。
c.認識自己的思維盲點。
花點時間記錄一下,你經常在哪些方面因為看不到别人看到的東西而做出糟糕的決策。
d、假如很多可信的人都說你正在做錯事,隻有你不這麼看,你就要想想自己是不是看偏了。
一定要客觀,即使你是是的,也應該從吵架模式轉換到“提問”模式。
e、冥想
f、重視證據,并鼓勵其他人也這麼做
大多數人并不夠客觀,而是基于隐藏的潛意識做決定,然後篩選證據,使之符合自己的這些欲望。
g、盡力幫助其他人也保持頭腦開放。
平靜理性地表達觀點有助于避免對方産生“戰還是逃”的動物性(杏仁核)反應。
你要理性,并期待其他人也理性。請他們指出支撐自身觀點的證據。
h、使用以證據為基礎的決策工具。
i、知道什麼時候應當停止為自己的觀點辯護,信任自己的決策程序。
保持頭腦開放,相信可信的其他人的共識比你的任何觀點都更好,是一種更聰明的做法,最終對你也更好。
人一生最重要的抉擇隻有一個:你願意努力探尋真相嗎?你是否深信,找出真相對你的幸福至關重要?你是否真誠地渴望弄明白自己或其他人有沒有犯下阻礙你實現目标的錯誤?
原則:讀書筆記附錄
原則1:瑞達利歐的人生經曆(上)
原則2:瑞達利歐的人生經曆(中)
原則3:瑞達利歐的人生經曆(下)
原則4:生活原則1-擁抱現實、應對現實
原則5:生活原則2-如何實現你的人生目标
原則6:生活原則3-人與人的差别到底在哪?
原則7:工作原則1-良好企業文化如何打造
原則8:工作原則2-如何有效解決工作中的分歧
原則9:原作原則3-你知道成功的企業家如何用人嗎
原則10:工作原則4-企業這部“機器”如何改進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