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寫好詩,古代的才子們能有多瘋狂?頭懸梁錐刺股,寒窗苦讀自然不必說了,有人将李白的詩,刻滿自己全身,為的就是時時能看到偶像之作。這還不是最瘋的,還有人把杜甫的詩集燒成灰,再攪拌上一點蜂蜜吃了,為的就是能像詩聖一樣寫出一首好詩。這個瘋狂才子不是别人,正是唐代大詩人張籍。
說起來張籍在唐代也算是位頗有個性的大詩人,世稱張水部,他的師父來頭也不小,是唐宋八大家的韓愈。張水部比杜甫小54歲,一生推崇杜甫。同時這也是一位頗有強迫症的才子,他認為寫詩就當如杜甫一樣,追求格律之美,追求遣詞煉字,這一點從他的經典詩作《節婦吟》、《野老歌》中就可見一斑。
在學了半生杜甫後,他終于寫成了首流傳千年的經典,也就是《全唐詩》中最糾結之作——《秋思》,讓我們來品一品這首佳作。
《秋思》唐.張籍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複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唐詩慣用的手法,一般是寫景加抒情的固定搭配,到了宋詞白描叙事才達鼎盛。而張籍這首詩,卻是唐詩中少有的将景、情、事完美結合的佳作。因此一問世便受到不少好評,其中最恰當的評價當屬敖子發說的:“此詩淺淺語,提筆便難”。确實如此,全詩無一生僻字,也無慷慨抒情之語,卻将思鄉情切寫盡。
首句“洛陽城裡見秋風”落筆便不凡。風是無色的,又怎會是能見到的,其實詩人所見的不過是秋風過後的一片蕭瑟秋景。可以想見,秋風下的洛陽城,在這位異鄉人眼中,定是秋葉飄零、秋風陣陣之狀,詩人用一個“見”字引起讀者無限的想象,實在是高明。
次句“欲作家書意萬重”,在秋風蕭瑟下的詩人,想起遠方的親人,打算提筆寫封家書。可是筆剛提起,卻無從下手,因為“意萬重”。萬千思緒湧上心頭,匆忙之間,讓人如何書寫呢?詩人用一個“欲”字,加上“萬重”二字,将這股濃得化不開的鄉愁寫得入木三分。
三、四兩句是叙事,詩人截取了寫信時的一個細節,寫出了自己的無限糾結。一封家書不過寥寥幾句,詩人生怕會有不妥或者遺漏之處,所以才會有臨發又開封之舉。昔日,岑參在《逢入京使》中寫道“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同樣是以叙事寫情,兩者異曲同工之妙。
全詩明如白話,朗朗上口,初讀時覺得平平,再讀才覺得耐人尋味。往往最難寫的詩,就是是這種平淡中見奇絕之作,這也是這首詩能流傳千年的原因。張水部為了能像杜甫一樣寫出好詩,也是費盡心思了,這首詩雖不像杜甫經典之作般驚豔,在唐詩中也算是翹楚,大家喜歡嗎?歡迎讨論一、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