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現在手機上的參數真的越來越複雜了,一塊屏幕就有好幾個參數,相信很多人都不太清楚那些數字和字母背後的含義,2K是什麼意思,ppi又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以iPhone 13 Pro和小米11ultra為例,給大家通俗解釋一下這些參數的意思。
至于為什麼用這兩款手機舉例,看下去你就懂了。
OLED現在市面上大部分智能手機用的都是OLED屏幕,與之相對應的是LCD屏幕。
OLED屏幕的優點是亮度、對比度更高,而且支持息屏顯示,但它也有缺點,OLED屏幕長時間使用後更刺眼,而且部分低質量OLED屏幕會出現燒屏問題;LDC的優點則是不容易感覺刺眼,也不容易燒屏。
業内普遍認為使用OLED屏幕利大于弊,所以小米11ultra和iPhone 13 Pro使用的都是OLED屏幕,在保持了原有優勢的同時,也基本解決了燒屏的問題。
2K/1080P2K和1080P是屏幕分辨率的參數,分辨率和屏幕的清晰度有關,分辨率越高我們用肉眼看屏幕的顆粒感就越少,反之顆粒感則高。
比如2K屏幕的手機就比1080P手機顆粒感少,大家的手機如果支持2K,也可以切換至1080P感受一下。
除了2K和1080P之外,分辨率還有其他表現方式。
像小米11ultra的分辨率是3200×1440,這個分辨率就達到了2K标準,iPhone 13 Pro屏幕分辨率則是2532×1170,并沒有達到2K标準,我們可以稱為1080P或者1080P 。
那麼怎麼快速知道手機的分辨率呢?這裡分享一個小秘訣,我們挑選手機的時候快速拉到參數的屏幕部分,一般沒有說2K的都是1080P屏幕。
2K屏幕成本并不低,所以大部分品牌都隻會在高端旗艦使用。
ppi在分辨率下面我們經常會看到一個叫ppi的參數,沒錯,ppi也是屏幕分辨率的參數。
ppi中文意思為每英寸像素密度,像素密度越高,手機屏幕的顆粒感自然會更輕。所以在屏幕大小、分辨率相同的情況下,我們還可以用ppi比較兩塊屏幕。
小米11ultra的ppi為515,iPhone 13 Pro的ppi則為460。由于兩款手機屏幕大小不同,在這裡我們不能直接比較它們的ppi。
如今國産手機的屏幕大小基本都在6.5英寸以上,一般ppi能達到500甚至450就有很好的清晰度了。
120Hz/480Hz在分辨率之後我們常常能看到一個叫刷新率的參數。120Hz形容的就是手機的刷新率。
刷新率這個參數相對比較好理解,刷新率越高,我們滑動手機屏幕的時候就流暢。高刷更開始普及的時候,刷新率在90Hz以上的手機可以稱為高刷,不過現在120Hz高刷已經普及到千元價位的手機。
在刷新率後面,有一個數值更大的數字,例如480Hz,這個被稱為觸控采樣率。
觸控采樣率指的是屏幕一秒内采集手指觸控的次數,數值越高,代表采集越密集。
普通用戶對觸控采樣率感知比較強,一般是在玩像和平精英這樣的槍戰遊戲的時候,觸控采樣率越高,射擊的頻率就越密集,我們在遊戲中赢下槍戰的概率就越大,所以遊戲手機和高端旗艦機的觸控采樣率一般都能達到480Hz,其餘手機多為360甚至240Hz。
作為參考,小米11ultra刷新率和觸控采樣率分别為120Hz和480Hz,蘋果在安卓的倒逼下也終于支持120Hz高刷,不過我在不同平台都沒有找到iPhone 13 Pro的觸控采樣率。
nit/E4nit,即尼特,是亮度的單位,尼特數值越高,則說明屏幕的最大亮度越亮,越有利于我們在太陽等強光環境看清屏幕。
小米11ultra的峰值亮度為1700 nit,iPhone 13 Pro則為1200 nit,在屏幕亮度這方面,小米還是略勝一籌。
手機屏幕亮度這些年發展飛快,被稱為一代神機的小米6亮度為600 nit已經是陽光屏,而身為後輩的小米11ultra接近翻了三倍。
屏幕亮度的提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發光材料的進步。
大家經常看到的三星E4就是發光材料的一種,包括小米11ultra在内的安卓高端旗艦大多使用了E3發光材料,而iQOO 8 Pro年中的時候首發了三星E5發光材料,如無意外以小米12系列為首的旗艦也會跟上。
HDRHDR是高動态範圍的簡稱,除了屏幕之外,我們也能在手機相機界面看到這個參數。
高動态範圍是指圖像中能顯示的明暗差别,拍照時開啟HDR,照片亮部暗部就能更豐富,俗稱高光不過曝,暗處不死黑。
在屏幕上,高素質的HDR同樣能增強我們看圖片、視頻時的亮部、暗部細節。iPhone 13 Pro支持HDR顯示,小米11ultra則支持更高規格的HDR 10 和杜比視界。
P3屏幕參數中的P3形容的是屏幕的色域,色域指的是屏幕路能顯示的色彩範圍。
舉個極端的例子,低色域屏幕可能隻能顯示紅色,而高色域則可以顯示酒紅、櫻桃紅、牡丹紅等等。
現存的色域标準包括Adobe RGB、sRGB、DCI-P3和NTSC,其中NTSC現在已經屬于低色域屏幕,sRGB是比較常見的色域,DCI-P3則可以展示更豐富的色彩效果,Adobe RGB主要給有設計要求的專業人士使用,以大屏為主。
小米11ultra和iPhone 13 Pro均支持P3色域顯示。
10bit10bit是色深的其中一個等級,色深是指屏幕上顔色的細膩程度,色深等級越高,屏幕上顔色過渡就會更加平滑自然,塊狀顔色越少。
現在屏幕比較多的色深等級是8bit和10bit,小米11ultra是支持10bit的,iPhone 13 Pro沒有找到關于色深的參數。
ΔEΔE是形容屏幕色彩準确度的單位,ΔE數值小,則代表屏幕沒有偏色,數值越大說明屏幕偏色越嚴重。所以ΔE小的屏幕素質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ΔE分為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三種顯示方式,ΔE平均值小于3的屏幕色彩較為精準。
小米11ultra ΔE約為0.41,但并沒有說是最小值還是平均值,iPhone 13 Pro沒有找到這個參數。
對比度對比度同樣是屏幕和照片同時存在的參數,因為對比度反映的是圖像中的明暗反差程度。
對比度越高亮部會更亮,暗部會更暗,畫面整體反差明顯;低對比度由于明暗反差不明顯,畫面會呈現出灰色的色調,大家可以想象成屏幕被蒙上一層薄紗。
對于屏幕來說,對比度自然是越高越好,照片則未必。
iPhone 13 Pro的對比度為2000000:1;小米11ultra的對比度高達5000000:1。
LTPOLTPO是這兩年才流行的屏幕技術,指的是屏幕支持自适應刷新率。
前面說過,高刷新率的普及讓我們有了更流暢的浏覽體驗,但與此同時,耗電也在增加。
其實我們看手機的時候并不總是需要那麼高的刷新率,自适應刷新率屏幕意思就是屏幕可以根據不同的應用,使用不同的刷新率,最多可以支持1-120Hz刷新率調整,這樣做最大的好處自然是更省電,讓電池更耐用。
iPhone 13 Pro的屏幕擁有Promotion自适應刷新技術,同樣支持1-120Hz動态調整;上半年發布的小米11ultra暫不支持LTPO技術,不過相信堆料充足的小米會在即将發布的小米12系列使用這一技術。
以上這些就是手機屏幕的主要參數,涉及了屏幕的清晰度、流暢性、亮度、色彩以及功耗,所有這些因素共同決定了一塊屏幕的素質。顯然,蘋果和小米在屏幕方面做得更充足。
很多人可能忽略了,屏幕是手機部件當中我們接觸最多的,一塊屏幕的優劣,不但決定使用者的觀感,甚至還會影響我們的眼睛健康。
所以請答應我,下一次換手機,不要輕易将自己明亮的雙眼,托付給一塊平庸的屏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