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夜經濟新模式

夜經濟新模式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14:21:12

夜經濟新模式?【文化評析】作者:封壽炎(媒體評論員),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夜經濟新模式?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夜經濟新模式(夜經濟如火如荼)1

夜經濟新模式

【文化評析】

作者:封壽炎(媒體評論員)

據報道,“浙江自然博物院·24小時博物館”試營業一個多月以來,觀衆已超過兩萬,進入暑期後人數更是持續攀升。無獨有偶,6月1日以來,成都圖書館實行超長延時服務,成為全國延時開放時間最長的公共圖書館。該館每天下午5點後進館的人數一路遞增,從最開始的600餘人增加到超過1500人。

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場所夜場火爆,體現了人民群衆在夜間巨大的文化生活需求,也折射出這種文化需求還難以得到充分滿足。在當下的城市生活中,“夜經濟”早就如火如荼,人們在夜間的物質消費需求很容易獲得實現。與“夜經濟”相比,“夜文化”的培育明顯滞後,人們除了在家看看電視、收聽廣播,偶爾去電影院看場電影,去劇院看場音樂會之外,夜間的文化生活選項依然相對匮乏。

在漫長的農耕文明時代,大多數人都遵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夜間的物質文化生活沒有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但在進入工業化、城市化時代之後,人們的活躍時間大大延長。在許多大中城市裡,從當日18時到23時,大多數人都保持着高度活躍的狀态。即使從當日23時到次日清晨,一些大中城市也仍然保持着不休不眠的狀态。面對這段大幅擴展的夜間生活時間,如何構建起科學合理的夜間經濟、社會和文化生态,安排好人們的夜間文化生活,已經成為需要認真思考,并付諸實踐、探索解決的課題。

博物館、圖書館、實體書店、電影院、劇院等文化機構,應該在構建城市“夜文化”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從目前的情況看,大多數公立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都實行普通的作息制度,文化服務的供需雙方很容易出現時間上的錯位——在文化場館開門運營的時段,人們都在上班,沒有時間光顧;等到人們有時間,又想來看書、看畫、看展覽了,文化場館早已“鐵将軍把門”。

文化場館延時服務甚至提供24小時服務,當然對構建城市“夜文化”大有禆益。不過,也有一些文化場館發現,單純通過延長開放時間并不能吸引太多的市民。究其原因,就是人們對于夜間的文化活動有着更高的要求。以閱讀為例,對于不少市民來說,在圖書館裡簡單的靜态閱讀,其吸引力可能遠不如躺在家裡沙發上看電視。所以,公共圖書館、實體書店除了延長開放時間之外,還應該升級服務質量,成為城市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間,在推動市民閱讀的拓寬和深化、專業化和精細化,聯結作者、出版人、讀者等文化群體,優化城市的公共文化生活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圖書信息浩如煙海,其分類、遴選、推薦、适配、導讀都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能力和技術手段,往往需要專業人員組成的團隊才能勝任。作者、出版人、策展人和讀者之間的交流互動也需要常規性的場所和渠道,讀者之間也需要廣泛深入的交流。這些重要的城市文化功能,都可以由公共圖書館和實體書店等文化機構來承擔和提供。這種更高質量的服務才能吸引更多市民參與,也提高城市“夜文化”的質量。

在經濟利益驅動下,政府、企業、社會和個人都很容易調動積極性,共同推動“夜經濟”的發展。但“夜文化”可能不會帶來立竿見影的顯著經濟效益。對于文化場所來說,發展“夜文化”可能還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管理運營難度。因此,發展“夜文化”,還要求政府治理、企業運營、社會文化、個體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等各個層面的轉變,如此才能實現各種資源的動員、調度和配置。其中,理念觀念的轉變尤其重要。

應該看到,因勢利導推動“夜文化”的構建、拓展和深化,不但有益于豐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公衆的文化素質,還有助于涵養出一座城市獨特的品格、個性和氣質,成為培育城市精神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徑。無論從城市自身的發展和發育來看,還是從未來城市之間的競争來看,培育獨特的城市文化、凝聚具有廣泛共識的城市精神,都将成為一個重要的領域和賽場。

《光明日報》( 2022年07月21日10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