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條很火的帖子:“随着年齡的增長,你都懂得了哪些道理?”
百餘條評論中,不乏真知灼見。
一句句看似簡單的道理,都是前人經驗的沉澱。
生命苦短,我們不用親自把所有彎路走一遍。
懂得了這些道理,人生便能少踩很多坑。
“30歲還沒結婚,是不是注定孤獨終老?”
“30歲還沒做到管理層,隻能走下坡路了嗎?”
30歲就像一道分界線,承載着過多東西。
我們總覺得到了30歲,事業和家庭就該塵埃落定。
一旦慢人一步,就會無比焦慮。
殊不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
對年齡最大的誤解,就是30歲很多事就定下來了。
作家範海濤曾在一家知名媒體做記者,這份工作穩定而體面。
令人不解的是,範海濤竟在30歲之際,選擇辭職深造。
有人覺得她是在放棄大好前程,也有人覺得她是在瞎折騰。
就連父母也希望她像所有“正常”孩子一樣,不要玩不該玩的心跳。
範海濤沒有被這些意見束縛,而是聽從内心聲音去冒險。
學成歸來後,範海濤的職業選擇面不僅沒有變窄,反而更寬了。
她這才意識到,以前遭遇的年齡壓力、轉型困境,其實都是僞命題。
當自己一天比一天努力,世界就不會抛下更強大的你。
的确,很多時候我們對年齡的恐懼,不是基于年齡本身,而是害怕随着年齡增長一無所得。
有不少人在30歲就放棄了自己,覺得人生就這樣了,其實,30歲之後,人生中很多重要且美好的事情才會陸續發生。
年齡隻是符号,成長才是底氣。
那些永遠在路上的人,每個年齡都是新的開始,都能活出無限可能。
同事小陶是公司有名的“摳門達人”,她把日常開銷降到最低,非剛需不購買。
點外賣時,她總是貨比三家選最便宜的;
下班之後,她喜歡趕到超市買臨期食品。
一次,領導有意提拔小陶,想把她借調到一個新項目,可小陶竟拒絕了。
後來跟她聊起這事,她說自己租的房子沒到期,提前解約有幾千塊錢的違約金,就懶得折騰了。
小陶在斤斤計較中,變得疲憊且短視,和身邊同事的差距越來越大。
接替小陶去新項目的同事,很快升職加薪。
比小陶晚入職的校招生,都能獨當一面了,小陶還在原地踏步,整天為幾塊錢的優惠絞盡腦汁。
節儉是好事,可物極必反,過度省錢比浪費還可怕。
正如《納瓦爾寶典》一書中所寫:“把時間花在省錢上是不會緻富的。”
很多時候,人會陷入一種稀缺狀态,為了眼前的利益疲于奔命,沒有時間思考長期有價值的事情。
我們總想等工資高了再投資自己,可時不我待,機會稍縱即逝。
不妨把買書、運動、旅行、考證等學習的錢,當做一筆投資,而不是消費。
這些投資就像健身一樣,一兩天看不出變化,但長年累月堅持下來,會給我們帶給意想不到的回報。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變得越來越忙碌,總想填滿碎片化時間。
等車時,習慣性刷各種信息流;
吃飯時,邊看視頻邊狼吞虎咽;
就連走路時,也不忘見縫插針回消息。
一個人待着什麼都不幹,反倒變成一件稀罕事。
我們生怕浪費一丁點時間,以為這樣就能脫穎而出,可往往事與願違。
自媒體博主@輝哥分享過自己的經曆。
有一段時間,他把24小時都安排得滿滿的,沒有一絲空閑。
他每天沉溺于工作之中,沒有時間陪家人,也沒有時間讀書,更沒有時間思考未來。
苦行僧式的忙碌,讓他陷入窮忙的惡性循環。
他意識到這樣下去不行,學會留白後,生活狀态反而越來越好。
人活着,除了汲汲于名利,也要給自己一點空間,安頓好自己的身心。
正如科技作者曼諾詩·左莫若迪所寫:
我們在等待世界上最長的紅燈變綠燈時,感覺好像是在浪費時間,而事實上,大腦正洞察你内在的想法和事件。
放空是生命的縫隙,不要急着全部堵上。
當你願意和自己相處,學會享受看似無用的“垃圾時間”,而不是盲目“充實自己”時,就會活得不那麼緊繃,也不那麼局促。
偶爾給自己放放假,心無旁骛地享受每個瞬間,亦是一種幸福。
在電影《伯納黛特你去了哪》中,妻子伯納黛特為了照顧家庭,放棄了熱愛的建築事業,20多年沒有創作任何作品。
她們一家三口成為别人眼中的模範家庭,可伯納黛特卻越來越不開心。
她有時會想:“要是當年沒有回歸家庭,現在會怎麼樣?”
這個念頭一旦滋生,就在心底野蠻生長,吞噬掉她對生活的全部熱情。
伯納黛特長期失眠、抑郁,不願接觸外人,就連丈夫和孩子,也無法接近她的内心。
直到在一次意外旅行中,伯納黛特才和自己和解,不再被負面情緒所奴役。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跟伯納黛特一樣,内心或多或少都有不甘心和負能量。
如果沒有及時處理,這些念頭就會成為心底的“爛草莓”,在不經意間幹擾你、打擊你,甚至變成生活矛盾的導火索。
弗洛伊德曾說:“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不會消失,它們隻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會以更醜陋的方式爆發出來。”
好在人是流動的,也是會成長的。
想要拔除“爛草莓”,最好的方式就是定期清掃内心垃圾,給心靈做減法。
我們可以和朋友一起做點快樂的事,比如跑步、唱歌、逛街,也可以把真實想法告訴朋友,在分享的過程中,“爛草莓”會不知不覺被處理掉。
生活維艱,唯有放下包袱輕裝前行,才能體會到人生旅途的快樂。
詩人葉芝在《凱爾特的薄暮》裡寫道:
奈何一個人随着年齡增長,夢想便不複輕盈,他開始用雙手掂量生活,更看重果實而非花朵。
在生活的重錘之下,我們懂得了越來越多的道理。
同時,對于年齡的焦慮,也像洪水猛獸般襲來,我們害怕皺紋叢生,也害怕中年危機。
不過,洪水總會退去,猛獸也會歸林。
無論何時,年齡都不該成為人生的限制。
年輕的本質,是心有活力。
隻要我們一直在路上,一直在成長,就永遠不會衰老。
你随着年齡的增長懂得了哪些道理?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作者 | 林希言,希言說成長。
圖片 | 視覺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