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注 我, 一 起 體驗 植 物 情 感 美 學
市場上做花束用的玫瑰,不!是!玫!瑰!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困惑?
反正我是在網上看到經常有人問:這是玫瑰還是月季啊?
純粹當一個愛學習的好奇寶寶是一方面,更多人要的隻是确認“玫瑰”的“名分”。
That GirlOlly Murs - 24 HRS (Deluxe)
{ 二月瓶花藝}
X
玫瑰、月季、薔薇
不隻玫瑰、月季,薔薇有時也會加入此類問題的讨論。
至于要如何分辨它們,
順便回答“玫瑰為什麼不是玫瑰”的問題,這就不得不說道下玫瑰、月季、薔薇的混亂家族史。
要搞清這個問題,我們先從名稱上來說。
先看下英文“Rose”,當它翻譯成中文時:
1、玫瑰(花),薔薇(花);
2、薔薇科植物。
也就是說,在英文語境中,玫瑰、薔薇都是“Rose”。而月季,在英文中其實也叫“Rose”。它們又都屬于薔薇科。
三種花一個名字,是西方語言貧乏嗎?
在古老的歐洲荒原上,長有一種灌木荊棘,
枝條上面布滿鈎刺,卻開出了嬌媚明麗的花朵。
因為鈎刺如犬牙般狂野,人們便叫它“犬薔薇”,
這就是西方“玫瑰”的始祖。
後來,這種野生薔薇被移植到院子中,
既可護院,又可賞花。
并在和多種野生薔薇雜交繁衍後,成為西方的“傳統玫瑰”。
西方“傳統玫瑰”的花色很少,隻有白色和紅色,
或兩種顔色調和出來的深淺不一的粉色。
花期也不長,隻在春天時開放短段時日。
其實,也就是說西方的傳統玫瑰其實就是“薔薇”。
但在西方是沒有那麼大歧義,因為人家本來就叫“Rose”啊。
之所以在我們這邊這麼混亂,确實是翻譯的鍋。
因為“Rose”這種花,有表愛情等美好之意,
來到中國時就被賦予了“玫瑰”這麼美好的名字。
那,中國的“玫瑰”又是什麼呢?
中國的玫瑰,又被稱作是植物學上的“正宗玫瑰”。
同樣也是遍布利刺的灌木,
葉片上葉脈深陷,滿是褶皺的絨毛。
花朵大紅大紅大紫,形狀扁平,最初是小花單瓣,
後經園藝栽培,成為重瓣的大花品種。
這種原産中國的玫瑰,豔麗喜人,香氣濃郁,
北宋時期便已開始用來食用。
但它的花期很短,觀賞性方面也不如月季等高。
這種“正宗玫瑰”,主要有:
平陰玫瑰
妙峰山玫瑰
如今情侶們用的又是哪種花呢?
這就不得不提中國的另一特産——月季。
月季因長期開花,又以紅色為主,号稱“月月紅”。
“花落花開無間斷,春來春去不相關”,
簡直就是花界的“東方不敗”。
這是一種刺少又顔色絢爛的花,葉子大且平。
所以,當1806年英國的胡姆爵士來到中國,于一個陰冷的深秋,看到幾株“薔薇”枝頭怒放時,心情的激動可想而知。
然後,他就把中國的月季帶到了歐洲,不隻紅色,還有黃色等。
經中國月季雜交後的西方“傳統玫瑰”,開始有了長期開花的“勤勞基因”,顔色也更多樣化,這便成了現代意義上的“Rose”,正式稱呼——“現代月季”。
這種花,憑着花期長、易栽種、顔色多樣、五官立體等優勢,很快成為西方園藝、花藝界的寵兒,情人節表達愛情、送給愛人的也是它。重回中國後,也被稱作“玫瑰”。
——我是月季啊
月季、玫瑰、薔薇如何區分?
玫瑰屬于“大餅臉”,刺多,香味濃郁。一般不做觀賞花,采摘後多入藥或制成玫瑰茶、食物、玫瑰精油等。
月季“五官立體”,刺少,多無香味,顔色絢爛多樣作觀賞用。幾乎所有的鮮切花、盆栽以及綠化用的“玫瑰”都屬于月季的範疇,即使最“像”玫瑰的也不過是月季與玫瑰雜交的品種。
薔薇在漢語中,則泛指中國本地月季和玫瑰之外的此類植物,尤其小花簇生、小葉較多的攀援種類。
其他薔薇科植物,如果叫不上名字,稱“薔薇”,肯定也是不會出錯的了。
所以,真正的“玫瑰”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見。但因着對美好事物的向往,“玫瑰”依然成為了花中最浪漫的一個,即使它已不是“玫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