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現存木牌坊三間

現存木牌坊三間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8 17:31:29

現存木牌坊三間?●本報大田記者站 林生鐘 文/圖,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現存木牌坊三間?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現存木牌坊三間(杞溪橋亭木雕精美)1

現存木牌坊三間

來源:三明日報

●本報大田記者站 林生鐘 文/圖

大田縣華興鎮的杞溪村,是“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福建省曆史文化名村”,這裡和德化縣接壤,下遊不遠處是尤溪縣地界。村中的通驷橋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因木構造型獨特,數量衆多,被當地文博人員稱為“木雕藝術展覽館”。

古村流傳着許多離奇的故事,其中就有600多年前陳、顔兩姓進行村莊互換的說法,互換契約記錄在兩姓的族譜裡。

“四車道”古廊橋

杞溪村的小河就叫杞溪,通驷橋建在河道上,“亭閣重檐歇山式木結構……原橋基、橋面均系原木鋪設,1980年改為石拱亭閣,建築保持原樣……”

古廊橋長25.2米、寬8.5米,亭高7米。廊柱40根,分4行并排,相互之間連接着闆條,這樣設計既可以起到固定作用,又可做過往旅客休息的闆凳。

橋上主通道寬3.3米,兩側是兩條較小的便道,位置比主通道高出0.3米。欄杆向河面延伸,使過道的空間得到拓展,行人和車馬通行互不影響。

橋亭的屋頂鬥拱疊澀出挑,圓錐狀藻井多層擡升,駝峰輔以變體瑞獸。枋上安裝結跏趺坐的佛像,花飾呈波浪狀,正中雕刻細龍,四方各踞一條,龍頭全部朝向井端,作争搶龍珠狀。村民陳先鎮介紹,這叫“五龍化海”,寓意着吉祥。

藻井周圍是單體木雕的虎、豹、獅、象,牆壁間彩繪了“八仙過海”等古典人物,與花鳥蟲魚圖案互相襯托。橋亭西面有3個明間,供奉着觀音塑像。

“古橋原來是全木搭建的,大松木分5段堆疊起來,兩頭壓着大石頭保持平衡。”村黨支部書記陳捷選告訴記者。

主梁直徑有50厘米,整座橋的造型呈圓拱狀。隻是年代久遠,中間的梁木下墜,橋亭也出現歪斜,于是1980年改造時用石頭砌橋墩。但是橋的設計理念超前,一開始就準備好了可讓4匹馬并行通過。為了防止火星掉落發生火災,前人在木質橋面上加鋪青磚,這相當罕見。

建造廊橋 悲壯故事

關于通驷橋的由來,杞溪村流傳着一段悲壯的傳說。

杞溪村民陳先鎮今年80歲高齡,講起兒時聽過的故事,老人仍然無限傷感。

“建通驷橋時,上遊德化縣雙翰村的廣濟橋也同時開工,負責建廣濟橋的是師父,建通驷橋的是徒弟,兩人經常相互幫襯趕進度。”

但是有一天,當師父來到通驷橋,看到徒弟建的橋居然比自己的好,他放不下面子,被嫉妒心沖昏了頭,竟然動起了陷害徒弟的歪心思。徒弟上橋亭屋頂,他故意不給外沿的木闆上釘子加固。結果,木闆翹起,徒弟掉入河中摔死。“徒弟就化成了橋墩邊上的一隻石龜,至死不渝地守護着自己的勞動成果。” 陳先鎮歎息着說。

當然,這隻是傳說。查閱《大田縣志》,廣濟橋始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比起通驷橋更遲。曆史上,它們同屬于德化縣屬地。

老人還說,杞溪村陳姓家族,祖先陳三十二公原本打算在廣濟橋下的濟興橋邊建房子,無奈一場大雨把工地上備好的木料悉數卷入下遊3公裡多的杞溪村通驷橋處才停下。陳三十二公幹脆就在橋外的灘頭,擇地建起了“颍川堂”。

“這位‘三十二’風流故事不少,據說他做生意到了梅山高泉村,遇到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孩子,竟撇下家裡老小,化名‘三十’去上門入贅了……”老人接着說。

1980年,通驷橋最後一次修建,外地來的師傅事先和村民約好,舊橋拆下來的梁木折抵部分工錢被拉走。基礎所需的石料、施工過程中的人力,由村民派工負責,其餘建築如舊修複。

祖産互換

契約為證

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十二月,杞溪村隔壁的湖美鄉元安村裡,陳宣二、陳宣四、陳宣六兄弟,請村中的劉興二見證,攜族人簽訂契約,與杞溪村顔家置換山場屋産。除了随身可帶走的東西,其他全數留下給對方……

大田縣文聯主席顔全飚是元安村本地人,他在《顔氏族譜》上見到這份《契約》。他說:“元安有史以來就住着劉姓,契約裡的‘陳厝井’是村裡遺留下的老地名,我們家族的祖房舊址就在通驷橋邊上。”

那次交換後,顔姓居元安,陳姓住杞溪。

唐總章二年(669年)陳元光随父入閩,如今的杞溪村陳氏,便是他的後裔。《大田縣志》記載:陳谟是明天順年間(1457-1464年)貢生,任行人司司正;陳紀是明成化乙酉(1465年)貢生,任廣東儋州判官。

顔全飚介紹,顔真卿的後裔顔芳入閩開基德化泗濱,次子顔潤于南宋時期遷居到荇坑(杞溪),其裔孫肖二開基仙壺保(元安)建桂水堂。明崇祯己巳年(1629年)科拔貢顔為幫,任崇善(廣西崇左)知縣;顔上達壽105歲,為清鹹豐壬子年(1852年)科恩舉。

顔、陳二姓為何互換祖産?

杞溪村書記陳捷選講了一段故事。傳說,當年住在杞溪村中的顔大夫在朝為官,家中富足。某日有風水先生路過求宿,顔夫人不敢應允。風水先生細問下才知,原來是家中積谷太多,餐餐吃發了黴的陳米不便待客。大師看到屋側的天生橋,就使招将“兩隻大象交疊在一起的牙齒”敲斷,保證顔家往後再也不用吃餘糧陳米。

石橋斷了,卻隔夜生長。風水先生躲在河邊,偷聽土地公自言自語:“要他敗還不容易,黑狗血淋上去就什麼都沒有了。”

這場變故後,顔家從此落寞,後來一路輾轉遷居到隔壁的元安村重新發展。

效賢求子留孝賢

獅子岩,是杞溪村又一名勝,也有不少奇聞轶事。

杞溪名人陳效賢,明隆慶庚午科(1570年)恩貢,授職福州教谕。老先生不僅科場未盡意,年紀很大了才得子。

陳捷選說:“效賢公50多歲去獅子岩求子,夢見兩株沒了尾巴的竹子和一條龍一隻虎攔路,感覺非常失望。沒想到回來竟生了兩個兒子,就取名字‘夢龍’‘夢虎’。”

獅子岩是宋代的古廟,淳熙己酉年(1189年) 建造。明萬曆《大田縣志》記載:“獅子,與德化縣界。石聳若獅,佛宇在其下,一名白馬峰。福州府知府汪公文盛詩雲:天光雲影自相萦,推挽輕車鳥道行。松葉拂碑觀往事,霜花落劍看功名。日烘岚氣還成障,風過梅香總是清。靜坐懸崖觀白水,果然明燭世間情。又雲:白馬岩頭四面空,樹聲草色似玲珑。塵心付與雲霄外,人在蓬壺玉苑中。”

明代大田的“三峰才子”郭奇逢也寫道:“杖藜初此寄行蹤,知在瑤台第幾重?蘿磴曲穿幽草碧,苔床平點落花紅。卧遊歸枕憑詩卷,些列圍屏少化工。興到時須攜鶴去,抱雲鼾睡小崆峒。”

由通驷橋去獅子岩的路邊,保留着一方摩崖石刻,上覆苔藓,文字已難以辨認。

村民為紀念陳效賢,建“孝賢公園”。木棧道四通八達,一如通驷橋“通四方”般左右逢源。

杞溪村有上、中、下三個洋面,土地面積6719畝,人口近900人。村中梯田連片,鹭鳥在田野上盤旋,莊稼在陽光下閃爍金光。站在通驷橋上俯聽流水潺潺,人們在亭中笑語歡聲,水墨世界與古民居勾畫出一派世外桃源景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