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童年的秘密讀書筆記

童年的秘密讀書筆記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25 13:13:38

童年的秘密讀書筆記(讀書專欄童年的秘密)1

寫在專欄前的話

1.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學習?

因為在我們還不懂婚姻的時候,我們已進入婚姻

在我們還不知如何做父母的時候,我們已成父母

2.我們學習什麼?

可以學習了解孩子

更主要的是了解我們自己

因為隻有懂得自己才能真正懂得孩子

3.專欄以讀書筆記的形式呈現,歡迎您的指正和讨論。

童年的秘密讀書筆記(讀書專欄童年的秘密)2

《童年的秘密》讀書專欄第八天

作者介紹

童年的秘密讀書筆記(讀書專欄童年的秘密)3

第二部分 新教育

第三章 正常化

本章主要是對第二章《教育方法》的補充。

通過出生于不同國家,不同階層、家庭的兒童,在使用蒙氏教育方法的“兒童之家”生活後發生的反應,印證蒙氏教育方法的正确性和普遍性。

本章有四節内容。

第一節 教育原則

本節主要内容是作者蒙台梭利根據對第一所“兒童之家”的兒童在蒙氏教育方法提供的環境下的反應,總結和印證蒙氏教育原則具有的正确性和普遍性。

一.第一所“兒童之家”采用的教育原則

即對在第二章《新教育》提到“兒童之家”教育的三條基本特征,進一步進行理論總結,以便在推廣時起到指導作用。

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作者蒙台梭利認為此教育原則已完成普遍性的論證,适合任何國家和地區的兒童教育。

一.“兒童之家”(新教育)的教育原則,後來也被稱為蒙氏教育原則

1.蒙氏教育的基礎和出發點

為兒童正常發展需要創造一個适宜的環境。

主要表現在能提供符合兒童身體的用品。換句話說,是方便兒童使用、操作的物品。

另外,兒童能“自由”學習和使用這些物品。

2.教師要具有心靈的謙虛和理智的純潔的品質,這是理解兒童所必不可少的條件。

3.科學的材料。

要給兒童提供合适的,吸引人的科學的感官材料,進行感官訓練。

以下是部分感官材料

童年的秘密讀書筆記(讀書專欄童年的秘密)4

二.“兒童之家”兒童的表現方式

1.兒童自主選擇感官材料。(兒童由心理指導自發的行為)

2.兒童利用感官材料連續的活動。(滿足兒童不同的敏感性)

三.兒童自選的東西和自發的表現方式

童年的秘密讀書筆記(讀書專欄童年的秘密)5

四.兒童抵制的東西

童年的秘密讀書筆記(讀書專欄童年的秘密)6

五.設定環境的原則和目的是能激發出兒童的自發表現。

讀書心得

一.蒙氏教育原則不僅适合“兒童之家”的3--6歲的兒童,也同樣适合3歲以前的兒童。

因為敏感性存在于0--6歲兒童的生長時期。蒙氏心理發展理論主是以兒童敏感期為主要實現目标。

成人需要根據兒童在每個月齡的自發表現,判斷出兒童的需求,并合理滿足。

兒童的需求要通過身體運動練習和操作、使用用品或感官材料完成。

0--3歲兒童的感官材料可以自制,也可以購買,也可以用生活資料替代。

我記得大兒子九、十個月的時候,我們在鄉下奶奶家住,那時恰巧是黃豆收獲的季節。

大兒子坐在曬黃豆的大簸箕裡用手抓黃豆,到用手指撥黃豆,一個人不停地搗鼓兩個多小時,連着搗鼓幾個星期,至到不理睬黃豆,去找别的玩。

他在這個月齡的敏感性就是手的抓、握、拔、撚。

我要做的就是發現他對黃豆感興趣,簸箕裡玩可以避免黃豆散落在外面。所以,我幹脆把簸箕中間的黃豆撥開騰出地方給他坐,四周都是黃豆,方便他“玩黃豆”。

然後,我退到一旁,做自己的事。

其實,把握住兒童敏感期,合理滿足,和孩子在一起,是件很美好的事情。别的不說,就是孩子們專注自己的工作時,呈現出的笃靜都足以打動人心,而且令人難以忘記。

二.每個兒童出現敏感性的時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兒童喜歡和抵制的東西可以為家長和老師指明方向。

具體的來說,成人提供給兒童的工作材料要考慮是否是兒童喜歡的東西,評判标準是兒童願意主自(自發)研究、工作。如果,兒童表現沒有興趣,則提示該工作材料類型沒有符合兒童正在發展的敏感性。成人則需要在調整提供的工作材料類型。

第二節 遭受不幸的兒童

通過生活在羅馬的一所“兒童之家”的兒童前後變化,印證蒙氏教育原則具有普遍的指導作用。

一.兒童之前的情況和狀态

1.他(她)全是墨西拿地震的幸存孤兒,沮喪、沉默、冷淡、難以進食、晚上常大叫、哭泣。

二.兒童在“兒童之家”一段時間的情況和狀态

1.提供的環境

兒童由聖芳濟修會的一個寺院的修女們負責照料。很多修女出身上層家庭,有良好的言行舉止。

兒童所需物品齊全,所用物品大小均适合兒童使用。

兒童除自由選擇感官材料工作外,修女還教他們上流社會的行為方式,比如進餐、端菜。

2.兒童在“兒童之家”的狀态

對所學的新知識和進行的各種活動很高興。良好的行為舉止,逐步得到改善。

食欲恢複。

奔跑、跳躍、搬東西等活動無損壞、碰撞任何東西。

三.合理滿足兒童心理發展需求後兒童呈現精神狀态被描述成“皈依”“更新”,意在表達兒童正常發展的自然結果。

正常發展的兒童具有同樣的純淨和歡樂精神狀态,即皈依。

原有的缺陷和優點一同消失,被“皈依”的狀态取代,即更新。也可理解為兒童在适宜環境下的自我成長。

讀書心得

對正常發展兒童的精神狀态“皈依”很觸動。

成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在蒙氏教育原則下,兒童做到了。

原文:

意大利最著名的一位女作家評論說:“這些兒童使我想起了皈依。也就是征服憂愁和沮喪并逐漸上升到更高的生活層次的不可思議的皈依了。”盡管這是一種充滿矛盾的表述,但這個想法在許多人的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皈依”似乎是跟童年時期的無知狀态相對立的,然而,這個詞強調了對所有人來說都一目了然的精神變化。兒童在經曆了一種精神更新之後,他們擺脫了悲傷和放任,産生了歡樂和純淨。如果我們把放任和悲傷看作是一種對完美狀态的背離,那麼,恢複純淨和歡樂的狀态就意味着皈依。

原文:

這些兒童是真正的“皈依”了,他們從一種悲傷的狀态轉變為歡樂的狀态,他們克服了許多根深蒂固的缺陷。但還不僅僅如此,他們身上某些通常被看作是優點的特征也消失了。因此,這些兒童帶來了一種令人迷惑的更新。他們用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表明,人已經犯了錯誤,必須完全更新。這種更新隻有在一個人的創造力的源泉中發現。如果沒有這種複雜的表現,我們學校裡這些來自幾乎絕望狀态的兒童,就不可能正确區别自己身上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因為對于成人來說這早就确定了。

兒童的善是根據他們對成人生活環境的适應來衡量的,而不是相反。正是由于這種錯誤的觀念,兒童的自然本性被掩蓋住了。天真無邪的兒童消失了,他們在成人社會生活中完全是一群陌生人。善與惡的評判已把兒童隐藏起來了。

個人理解:

作者在大量事實基礎的研究上指出兩個觀點:

1.合理滿足兒童心理發展需要(主要是敏感期中各種敏感性),就是為兒童的創造力的源泉提供條件。

2.兒童的自身(行為或心理)缺陷可以看作惡,兒童正常發展所具有的品質或精神狀态、行為可以看作善。

兒童從惡轉變為善,比成人容易。隻要為兒童提供蒙氏三個教育要素(蒙氏教育原則)就可實現。

現實生活中成人認為,兒童适應(服從)成人或成人環境,則是正常發展的兒童,俗稱“這孩子好聽話”。

正确的做法是,成人适應兒童的生活,了解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不同,為兒童提供蒙氏教育原則指導下的環境。

第三節 富裕家庭的兒童

本節事例來自美國“兒童之家”的教師給作者蒙台梭利寫的信。

也從兒童前後兩個狀态指出蒙氏教育原則的普遍指導作用。

一.來自富裕家庭的兒童初入“兒童之家”的表現

1.紀律差

兒童間相互搶教具,特别喜歡搶教師展示或推薦的教具。

2.對環境沒有興趣

兒童對精緻玩具和教具都不感興趣,運動沒有目的,喜歡走動,不關心物品安全,碰桌子、掀椅子、踩教具。

3.專注力不夠

工作短暫且淩亂,在某地方工作一會丢掉,跑開,然後又撿起另一件教具,又丢掉,跑開。反複如此。

二.若幹時間後,這些兒童在“兒童之家”的表現

1.兒童開始關注教具,關注各自感興趣的東西。

2.随後兒童滿足後自發建立秩序,他們的精力集中在一些精确和有條理的工作上。

第四節 兒童的皈依

本節主要總結由蒙氏教育原則指導提供的環境等要素,可協助兒童心理正常發展。

其中,着重揭示組成兒童心理發展之一的敏感性(敏感期中出現的)的特點。

一.兒童敏感期出現各種敏感性的特點

1.是一種迅速的,有的幾乎是瞬息即逝的變化。

2.這種劇變的特點,預示着兒童以後的發展。換言之,兒童通過感興趣的(運動)工具,獲得相對應的技能。

3.滿足兒童對敏感性的要求可使兒童活動有目的,心理品質正常。

二.正常兒童具有的心理品質外在表現為智慧早熟,克制。

三.兒童早期的錯誤發展會成為心理生活中無數畸變的根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