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夏至這個節氣有什麼講究

夏至這個節氣有什麼講究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20:30:55

它是如何誕生的

很久以前,黃河流域有一群特别愛觀察的古人,他們發現太陽的運行軌道是一個圓形(黃道)于是将其劃分為24等份,每一個等份為一個“節氣”,以觀察該地區的天象、氣溫、降水和物候的時序變化為基準,作為農耕社會的生産生活的時間指南,後來逐步為全國各地所采用。

夏至這個節氣有什麼講究(這些常識你知道多少)1

2006年,“農曆二十四節氣”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4種命名方式

為了區分這二十四個節氣,古人在起名方式上可用了大智慧:

■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個季節的開始;

■“至”是極、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稱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到來;

夏至日:公曆6月21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長

冬至日:公曆12月22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

■“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稱為“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

■“處”是終止的意思,處暑,即為炎熱季節結束。

24節氣

立春:又稱“打春”,作為24節氣之首,古代民間都是在“立春”這一天過節,相當于現代的"春節"。

冷知識:屬相生肖是按照每年立春來确定的,不是大年初一哦~趕快自查一下有沒有搞錯屬相的

雨水:降水開始,雨量逐漸增多。進入雨水節氣,中國大部分地區嚴寒多雪之時已過,氣溫回暖,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長,因而要抓緊越冬作物田間管理,做好選種、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準備工作,以實現“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

驚蟄: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

春分: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晝夜等長。

清明:吐故納新、生氣旺盛、氣溫升高,萬物皆潔齊,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

谷雨:谷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降水明顯增加,使農作物生長發育,“雨生百谷”,标志着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是播種移苗、埯瓜點豆的最佳時節。

立夏:是夏天的開始。

小滿:草木繁茂,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沒有成熟,叫小滿。

芒種:有芒作物成熟季節,需及時夏收夏種,“忙着種”,正是散播播種的時候。

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白晝最長。

小暑: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

大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中國大部分地區為一年最熱時期,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同時進入汛期:“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立秋:秋天開始之意。

處暑:處暑的“處”是指“出”,“夏天暑熱正式終止”。

白露:氣溫下降最快且濕度、溫差大,夜間成露

秋分:日光直射赤道,形成晝夜等長。

寒露:寒露是氣候從涼爽到寒冷的過渡,也是秋收作物的成熟期

霜降: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棉花、甘薯等作物收獲。

立冬:冬季來臨。

小雪:氣溫下降,但大地尚未過于寒冷,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

大雪: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

冬至: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小寒:标志着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大寒: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

4個類别

■ 反映四季變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 反映溫度變化: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

■ 反映天氣現象: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 反映物候現象:驚蟄、清明、小滿、芒種

■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完整意義的二十四節氣最早出現在漢代道家《淮南子》。

■ 三伏天:初伏、中伏、末伏,從小暑到處暑

■ 夏至三庚:即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

#考題練練手

1.右圖為地球示意圖,則每年夏至,白晝時間最長的是()點。

夏至這個節氣有什麼講究(這些常識你知道多少)2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一年中太陽的直射點在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之間移動,當夏至時,太陽的直射點在北回歸線上,此時整個北極圈會出現極晝現象,一天24小時都是白晝,甲在北極圈中,故甲的白晝時間最長。

2.下列選項對“夏滿芒夏暑相連”中節氣的表示錯誤的是:

A.“小滿”表明了降水的時間和強度

B.“芒種”反映了自然物候現象或農事活動

C.“立夏”“夏至” 了寒來暑往的季節變化

D.“小暑”“大暑”标明了一年之中最熱的時段

【答案】C

A項正确,小滿具有多重含義,從小滿開始,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小滿反映作物的成熟、收成情況,也可以表現降水的時間和強度。

B項正确,芒種的“芒”字,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獲,“種”指谷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對中國大部分地區來說,芒種一到,夏熟作物要收獲,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反映作物的收成、播種情況,即農事活動。

C項錯誤,立夏是夏季的開始,從此進入夏天,萬物生長旺盛。夏至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夏至是從天文角度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立夏體現了季節的變化,夏至體現了太陽高度的轉折。

D項正确,小暑是天氣已經很熱了,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3.下列有關二十四節氣中蘊含的自然常識,表述有誤的是()

A.“雨生百谷”是因為雨水對谷物的生長十分有利

B.“驚蟄”不是春雷,而是日漸回暖的氣溫和地溫

C.“清明時節雨紛紛”其實更符合北方的氣候特色

D.“小滿”既與生長作物有關,也與降水有關

【答案】C

A項正确,谷雨,春季最後一個節氣,谷雨天氣的到來意味着寒冷天氣基本結束,谷雨過後,氣溫回升加快。谷雨時節降水增多,利于谷物增長,所以有雨生百谷之意。

B項正确,蟄是指入冬之後,藏入土中,不飲不食的小動物。古人認為的“驚蟄”的意思,是說天上的春雷驚醒了這些藏在土中的小動物,它們醒來後就鑽出土壤開始活動,但這種說法并不準确,真正叫醒這些小動物的并不是春雷,而是日漸升高的氣溫和地溫。

C項錯誤,據統計,就全國而言,清明是春季節氣中氣溫升幅、日照增幅的“雙料冠軍”,但降水增加并不顯著,我們從小便熟背的“清明時節雨紛紛”,其實更符合江南的氣候特色,北方此時仍然是幹燥多風。

D項正确,小滿的名字有兩層含義:第一個含義與作物生長有關,小滿之後,我國北方地區的小麥等作物,正處在籽粒将滿未滿的灌漿期,所以叫“小滿”;第二層含義與降水有關,我國南方地區用“滿”字形容水量,有“小滿不滿,幹斷田坎”的說法,意思是說小滿時田裡如果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幹裂。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