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

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0 09:24:40

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文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将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法國作家安妮·埃爾諾(Annie Ernaux),以表彰其在文學上的成就。瑞典文學院的頒獎詞稱,“她以勇氣和敏銳的洞察力揭示了個人記憶的根源、隔閡和集體限制”(“for the courage and clinical acuity with which she uncovers the roots, estrangements and collective restraints of personal memory”)。在她的寫作中,埃爾諾始終從不同的角度審視了在性别、語言和階層方面存在巨大差異的生活,她的創作之路漫長而艱辛。

安妮·埃爾諾,1940年出生于法國濱海城市利勒博納,先後就讀于法國魯昂大學和波爾多大學。1974年,她曾憑借自傳體小說《清空》(Les Armoires vides)開始文學生涯。1984年,她出版另一部自傳體小說《位置》(La Place),榮獲法國雷諾多大獎。其作品幾乎來自她個人的親身體驗,帶有濃厚的自傳色彩及私人小說意味。

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1

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埃爾諾。圖片出自The Swedish Academy官網。

寫作上,安妮·埃爾諾開創了一種新的風格“無人稱自傳”,她被認為是“情感的簡約主義者”,但也有人形容她是“情感大軍的統帥”。下文摘編自安妮·埃爾諾《悠悠歲月》中“緻中國讀者”一節。這部作品曆經二十餘年思考和推敲,使她當之無愧地居于法國當代第一流作家之列。

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2

《悠悠歲月》,[法]安妮·埃爾諾著,吳嶽添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年6月。

緻中國讀者

二OOO年春天,我第一次來到中國,先到北京,後到上海。我應邀在一些大學裡談了自己的寫作。你們的國家——中國,我在童年時就多少次夢想過的地方,我在想象中在那裡漫步,在一些把腳緊裹在小鞋裡的女人、背上拖着一條大辮子的男人當中。晚上,我常常以為看到了被夕陽映紅的雲彩裡的長城。後來,與六十年代的少數法國人一起,我以一種抽象的、沒有畫面的方式,經常把它“想成”一種統率着十億不加區分的人的政治制度。當然,在最近十年裡,一些影片、紀錄片、書籍,改變了我簡單化的觀點,但隻有在這個五月的早晨到達北京的時候,這種由意識形态的偏見和杜撰、虛構的描述所構成的模糊一團才煙消雲散。

我在街道和建築工地的喧鬧中、在偏僻的胡同和公園的甯靜中漫步。我在最新式的高樓旁邊呼吸着平房的氣息。我注視着一群群小學生,被貨物遮住的騎車人,穿着西式婚紗拍照的新娘。我懷着一種親近的感覺想到“我們的語言、我們的曆史不一樣,但是我們在同一個世界上”。我看到的一切,在卡車後部颠簸的工人,一些在公園裡散步的——往往由一個祖母、父母親和一個獨生子女組成的——家庭,和我當時正在撰寫的、你們拿在手裡的這本書産生了共鳴。在中法兩國人民的特性、曆史等一切差别之外,我似乎發覺了某種共同的東西。在街道上偶然與一些男人和女人交錯而過的時候,我也常常自問他們的生活曆程是什麼樣的,他們對童年、對以前的各個時期有着什麼樣的記憶。我會喜歡接觸中國的記憶,不是在一切曆史學家的著作裡的記憶,而是真實的和不确定的、既是每個人唯一的又是與所有人分享的記憶,是他經曆過的時代的痕迹。

我最大的希望是我的小說《悠悠歲月》——譯成你們的語言使我充滿喜悅——能使你們,中國朋友,接觸一種法國人的記憶。一個法國女人的、也是和她同一代人的人所熟悉的記憶,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直到今天的記憶,在各種生活方式、信仰和價值方面,比他們幾個世紀裡的祖先有着更多的動蕩。一種不斷地呈現一切事件、歌曲、物品、社會的标語口号、集體的恐懼和希望的記憶。它根據對從童年到進入老年的各種不同年齡所拍攝的照片的凝視,同樣勾勒了社會的進程和一種生活的内心曆程。在讓你們沉浸于這些你們也經曆過——也許不一樣——的歲月的時候,願你們能感到,其實我們完全是在同一個世界上,時間同樣在無情地流逝。

安妮·埃爾諾

二OO九年七月十六日

作者/[法]安妮·埃爾諾

摘編/青青子 申璐

編輯/青青子

導語校對/柳寶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